成年後才習得第二語言的人,在哪些方面和該語言的母語人士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

時間 2021-06-23 15:53:54

1樓:Ogerialc

著重把語言本身當成是考查內容來看的話:習得新語言的年齡效應程度:語音phonology > 句法syntax > 語義semantics

如果把語言當成是思維或溝通的載體來看的話:差別在於:思維模式&文化積累

2樓:

語言習得沒有關鍵期,只有敏感期。

兩者定義不一樣。

關鍵期指只在這個期間發展,過了這個期你這輩子都發展不了這項能力,比如有視覺發展的關鍵期。

敏感期是指在這個期間能夠相對更快速的發展,但即使過了,你這輩子還是能發展的。

3樓:gmsj0001

外語渣但是對外語學習稍有一點點研究的來回答。

1、語言習得有「關鍵期」的概念,確實是12歲之前。

2、關鍵期只是代表兒童比成年更有學語言的天賦,但絕不是說成年人就一定學不好語言。

3、成年人可以在策略上補足天賦的不足,如通過翻譯、語法、閱讀方面來協助聽說方面。兒童學語言是沒有這個策略的。

4、10000小時定律無處不在,如果題主沒有每天4小時刻意學習(並且用正確的方法),就不要拿天賦說事了,兒童可是無時不刻地在鍛鍊母語。

ps、關於「發音純正不被母語影響」,洗洗睡吧,這個標準太高,母語音素在1歲前就形成了,改起來可能比熟練使用外語都難。答主至今分不清l和n。

什麼事情是你成年後才知道的?

哈哈 父母也是自私的,有時甚至超過路人甲乙丙丁。以前總覺得自己不可以忤逆父母,父母說的都是對的,即便是錯了,因為他們是父母也要乖乖順從,不知道何時被灌輸了這個想法,時至今日也依然覺得很茫然,可是有時候發現真的是痛苦的根源和深淵。小時候選擇順從,年輕時選擇對抗,成年了選擇無視和躲避,不願意再正面衝突,...

成年後才開始學習一門技藝並最終達到很高的水平是怎樣的體驗?

2013年2月末開始接觸十孔口琴 2014年8月,杭州亞太口琴節比賽獲得十孔口琴獨奏冠軍2014年亞太口琴節之後開始專注練習半音階口琴2017年在四年一屆的德國特羅辛根世界口琴大賽上,斬獲爵士半音階口琴獨奏亞軍,是目前中國大陸口琴手在世界比賽上取得的最高榮譽。至於體驗可以看他這個回答 吹口琴厲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