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詩詞愛好者們,你們為什麼喜歡古詩詞?

時間 2021-06-19 04:29:52

1樓:巴黎與小裁縫

這個問題,我從來都沒有思考過,這些年不停的背詩,看書,也連續的追過《中華好詩詞》。但就是沒設想過,如果生活當中沒了詩詞,那該是怎麼樣的一種感覺。

可能在失意的時候,說不出「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在考試上岸的時候,說不出「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在哀傷的時候,說不出「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在無聊的時候,說不出「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在高興的時候,說不出:「漫捲詩書喜欲狂」。

在孤獨的時候,說不出「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在失戀的時候,說不出「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在深情的時候,說不出「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

詩詞,可以將我們的感情,更加具體、形象的表達出來,並且使我們在字裡行間找到於己一樣的影子。

你可以用「留得殘荷聽雨聲」來惋惜荷葉

可以用「聽風聽雨過清明」來感慨清明

可以用「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來回味童年可以用「追往事、嘆今吾」來追溯過往。

可以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來品味亡過之音。

可以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體味兄弟之情。

可以用「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來體驗清閒生活。

讀了詩詞,我們才知道,原來讓「梅定妒,菊應羞」的原來是桂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竟然是梅花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的原來是柳絮。

原來可以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可以楊柳依依、雨雪霏霏

可以輕煙散入五侯家

可以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詩詞總是那樣凝練的昇華我們的情感、豐富我們的知識,開拓我們的眼界。

我們雖然都不是詩人,卻共同有著一顆熱愛詩詞的心!

2樓:金別古

可能因為好讀書,好意境,不求甚解吧。

古詩詞有其獨有的韻律美感,還有意境風韻,對於敏感內向的人而言,一字一句一段,都可以構成乙個故事,一段情思,一座仙境。

3樓:扶桑

官方回答:

不讀詩詞,不足以知春秋歷史;不讀詩詞,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讀詩詞,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靈;不讀詩詞,不足以見流彩華章之美。

私以為:

幼始知詩詞,只覺聲聲和諧,有韻律之趣,至於其中旨趣大多不解,但可感其為美,算得上是「始於顏值」了吧

學詩詞,日日誦讀,雖未至手不釋卷,但內心有感充足完滿,亦是「少年不識愁滋味」,但約略可隨課堂展開一感詞中約略柔情、詩中豪放。

直至今日,豆蔻年華,歲月飛馳、時光磨洗,再次手捧詩詞,沒有所謂的應試壓力,亦無所私尋章摘句、斷章取義之機,當你品讀詩詞之際,你用心體會詞人詩友內心般滋味,你就會情隨事遷,醉心其中,一日不讀,內心便會混沌迷茫,我想這便是"終於才華"了吧

所愛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4樓:路窄如鞋

因為「讀萬卷書,神交古人」

在黑暗中寫詩

在黑暗中寫一些沉默的句子

沒有難過,沒有鋼鐵,沒有他們

看字和字牽著手走在紙上,淌在水上

平野闊啊

星星們安安靜靜坐在天上,今夜我們的朋友都是古人月亮也出來了

它們有時落在李白的酒罈,有時照亮李商隱的眼睛今天它在我們的房間裡抖落羽毛

安安靜靜地下雪

在黑暗中寫詩

在黑暗中一遍遍默誦她的黑色鴉群

模仿她一遍遍陳訴自己的那個夜晚

她也是乙隻烏鴉嗎

今夜我的房間空闊,成了她寄居的山谷

每一分一秒都充滿她孤寂的回聲

她的頭髮在黑暗的角落裡無聲生長

而月光是我的羊群

讓我做那個牧羊人吧

讓我在黑暗的群山中找到她,柔弱的內心

在黑暗中寫詩

在黑暗中一遍遍開啟自己

像千年前的那個書生

一遍遍在月下推敲著開啟的,那扇門

「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啊」

他的名字我已忘記,他的神色我全記得

這黑暗是一樣的,

今夜我們都是黑暗的一部分

讓我們一起迷失在這夜晚

遼闊的腹部

5樓:王中強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喜歡詩詞,這是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最早,小學那會兒,應該是因為它的朗朗上口。

中學那會兒,應該是因為它的意境優美。

大學那會兒,應該是因為它的歷史留韻。

現在這會兒,應該是因為它的靜影沉璧。

一直以來,對於詩歌的念想,我的意思是這樣的。它們是凝練的語言,是長期以來語言發展的深遠歷程。當然,它首先是民族的,然後才是世界的。可以不深入,但是不能不採納。

明史愛好者們,請問您認為誰是「大明一哥」?

左家明王 我認為是王陽明。當然我並不推崇他。儒家的追求是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用通俗的話講,就是自身有水平號召力強自成一派 嬌妻美妾衣食富足還家庭和諧 輕輕鬆鬆能夠治理國家治理的好,智計輕鬆掃滅不臣。整個明朝,做到這樣還善終餘蔭後人的,明朝唯有王陽明 格蕾之秋 首先這 大明一哥 是個啥?大明最厲害的...

(詩詞歌賦文言文)愛好者們 ,能否將您心儀句子放入下方 ,分享分享?

了了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每次讀到歸有光的 項脊軒志 看到這句會停下靜默很久,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殘照當樓 當時看到此文,驚豔不已,悲意自心底而來,久久不能自拔,若論心儀,自第二段之後的每一句,無不心儀。枯樹賦殷仲文風流儒雅,海內知名。世異時移,出為東陽太守。常忽忽不樂...

專業作曲人,作曲學者及愛好者們,你們最想了解的跟作曲有關問題是什麼呢?

Nymphe 其實我判斷乙個曲子是不是瞎寫的有乙個非常簡單的方法,把曲子截成數個大概一分鐘的片段,能原樣拼回去的就不是瞎寫的。用樂譜或者音訊都可以 所以問題就是有多少人能把他們的作品原樣拼回去呢? 你見過的某某 進行傳統創作的時候,各位比較傾向於先寫旋律後配和聲,還是先有和聲後寫旋律?如果有原因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