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 猶抱琵琶半遮面 中的 「始 」「猶 」是什麼詞性?副詞還是形容詞?

時間 2021-06-09 23:51:19

1樓:左川

1、這裡「始」是副詞,分析:

第一句話的譯文是「(我們)千呼萬喚後(她)才出來」

除去「才」,整句話的語法結構是

狀語(我……後)主語(她)謂語(出)來(補語)

主語和謂語齊全,此時句式表意已經完整,中文句子中「主/謂/賓/定/狀/補」六大成分的語法邏輯是「放在前面的修飾放在它後面的」,所以「才」只能是用來修飾「出」的,而「出」明顯是個動詞且是整句話的謂語,我們把「句中用於修飾動詞謂語或者整個句子的成分」定義為「副詞」。

綜上,「才」是副詞。

總結:現代文中, 「才」這個字單獨出現的時候,只有名詞「才華」或者副詞「剛剛」的意思,只有在「定中」成分裡,如「才情」,「才」才作為形容詞「才華的」。中文語境中,「才」大部分時候直接可以判斷為「副詞」,和對應英文翻譯中的「just」或者「only when……can中的『can』」的屬性一樣。

如果不確定,可以將句子的其他成分劃分好屬性,然後看「才」在裡面的作用。

2、這裡「猶」單獨拿出來時是副詞,放在句子裡,整個「猶抱琵琶半遮面」可理解為「出」的「補語」。

分析:第二句話的翻譯是「(她)仍然抱著琵琶,(用紗巾)半遮著臉」。

不同於英文中乙個句末點號內只允許乙個「謂語」的出現,中文更靈活,允許多套謂語出現在乙個句子裡。

這句話裡「猶」的意思是「仍然」,是副詞。

「仍然」只有乙個屬性——副詞。

補充: 主語相同時,後半句翻譯一般省略主語,此時後半句可整體看成乙個成分: 中文書面語是不存在「後置定語」的情況的,只能是「定語」或「狀語」,而中文語法規定「前裝後補」,所以,既然是後半句,那也就只能是修飾前半句中謂語的「補語」了。

2樓:如見青山

個人觀點:「始」是副詞。「猶」是副詞。從意思上看,原句中「千呼萬喚始出來」中「,始」有「才」「剛剛開始」的意思,這幾個詞放在現代漢語中也是時間程度副詞。

從語法上看,千呼萬喚是動詞,副詞修飾形容詞。形容詞形容名詞的。

「猶」,原句中「猶抱琵琶半遮面」,有「彷彿」「好像」「還」「仍然」的意味。琵琶女在大眾多次呼喚後才抱著琵琶似有非有的掩面緩緩而來。這個不管是哪個意思在符合詩句的情況下都是屬於副詞的意思。

從語法嘛,「猶」的服務物件是「抱琵琶」,同上,副詞修飾形容詞。

個人觀點。狗頭保命。

君越 千呼萬喚始出來,歷經艱難娶回來

糯公尺 我懂題主的感受,我曾經有乙個關係不錯的朋友也是這樣,跟她相處的時候,感覺自己處處被壓一頭。因為我本身的性格很溫和,不會拒絕別人,而她本身是一種覺得別人滿足她的要求是理所當然的,不管這要求合不合理,會不會給別人帶來麻煩,這就造成了在跟她相處過程中我要處處遷就她的喜好,觀點,我只要不滿足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