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首詩可以批判一下嗎?

時間 2021-06-05 17:48:36

1樓:李先森

很不錯了,如果說詩詞有三重境界,那麼答主已經在第二層:積累了大量基礎知識,特別是對近體詩的格律駕輕就熟,已經在把格律當公式用,為自己的創作提供方便。這個階段必然會作品量大增,因為有基礎在,然後再套公式太簡單了!

比我強。但是這個階段,很難有精品,一首詩能得一兩句甚至一兩個字值得細品,已屬不易。

所以首先要同意樓上說的「空洞」,也正是我要說的。

下乙個階段就是避免詞語堆砌(或者多涉獵一些其他方面的詞彙量),頭腦放開,大膽想象,突破已經積累作品意向的束縛,多用自己的思想和真情實感去創作帶自己靈魂的作品的階段。

首先建議突破主題限制,不一定非得寫離別傷逝等,生活裡萬事萬物都值得動心,然後真實的記錄下此時內心的感受,所以由景到情這也算一套公式,因為它的確符合正常的情感邏輯。只不過需要過渡自然(包括寫物和抒情的比例把控),真實記錄就可以,相信對題主來說不是難事。

期待佳作。共勉。

2樓:我和我的月牙兒

這是普通人寫詩最容易寫出的型別

以前逛貼吧看過不少人學寫古詩,寫出來都和這些差不多。

寫景和寫情,都犯了同乙個問題:空洞。

寫景空洞於沒有畫面感,這些詩中全部的景物,無法組成乙個和諧自洽的畫面,沒有統一的意境。寒雲,碧嶺,老雁,秋天,這些用詞顯然沒有乙個統一的描寫角度,尤其寒雲是溫度,碧嶺是色彩,改成淡雲,白雲都好過寒雲,寒雲屬於抽象的東西了,人是無法感觸的,老雁和秋天同樣,不過給我的感覺,稍微好點,不至於這麼割裂。

第二首疏星夜色深,改變星疏夜色深明顯好一些,原因是同樣的,夜色深是乙個狀態,而且是乙個漸變的動態,而疏星是具體景物,這兩者在短短五個字裡面就彼此割裂,鑲嵌感太強。改變星疏,你可以自己感覺一下。

後面就不一一細說了。

這裡舉兩個例子對比一下: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這些營造意境非常棒的詩句,他們對景物的描寫視角是統一的。意境這個東西說白了不是完全客觀的,而是具有主觀傾向的。比如你平時覺得好看的花草,心情不好時看著也覺得煩人。

這就是為什麼視角要統一,是因為作者當時的心情心境是具體的,自洽的。

寫情也不具體說了,原因其實和寫景是一樣的,不真實。讀者是無法感受到的。作者再覺得自己情緒翻湧,寫出來別人體會不到,那就和寫了一句我喜歡你沒什麼區別。

要牽動別人,你寫的情一定要有種「動」韻味。本身都不動,又怎麼去牽動別人。一般來說這個「動」就是要你寫的情中有變化存在。

比如: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不說這兩句,就是題主舉例的幾首詩裡,最後一首的最後兩句也是好過前面的。

可以評論下我寫的這幾首詩嗎

西斗星君 看了一下,對你寫現代詩的技巧比較認可。有的說你的詩節奏不好,我看他是沒看詩就瞎說。在知乎上,一般對寫詩的都是冷嘲熱諷,尤其是寫現代詩的。以前因為出過 羊羔體 梨花體 現在大家對現代詩比較排斥,欣賞水平也有點跟不上。你的詩,缺點是少了閱歷,感喟不深。隨著年齡增長,相信會越來越好。推薦你讀一讀...

請問大家可以幫我指點一下這幾首個人寫的詩嗎?

會飛的歌 格律者,始於南朝沈王而成熟於初唐沈宋 意境,大致從盛唐王昌齡後進入自覺造境的階段。而格律和意境的關係看似沒有,實則重大。正是由於詩歌形式上的約束從而使得詩人重視在詩境方面的開闊,在一定的格式和韻律之寫出境界。而許多詩人往往意識到這一點而自覺鍊句寫境,賈姚如此,南宋四靈江湖詩派如此,但真正的...

幫忙批判一下這首詩?

簡和 直觀感受 前兩段有點陰森,第三段不明所以,第四段突然的開朗很奇怪。寫詩難在詩的美感塑造和作者的意識表達的平衡。這首詩我讀出來的是作者乙隻手拼命想要表達東西,乙隻手又竭力用辭藻試圖遮掩。我覺得詩的美感也許關乎修辭和表現,但詩的深度在於作者的意識表達和場景構建 用有限的文字構建無限的聯想 半杯西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