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經典中,還有哪些類似心經的方便背誦的短篇?

時間 2021-06-04 14:42:53

1樓:北浪

以要義來說,需要了解並且容易記得的有:三法印,四聖諦,十二因緣,十善惡業等等。

除了《心經》外,篇幅較短又容易理解並且記憶的佛經,個人認為有:《十善業道經》《四十二章經》《八大人覺經》《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佛說老女人經》《佛說五蘊皆空經》《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等,其實有很多很多,但有些我沒有讀過,有些甚至連名字也不知道。

容易理解又不好記憶的有:阿含部的諸多經典,《大般涅盤經》《佛說阿彌陀佛經》以及其他我不知道和未讀過的。

很多不長也不短的,理解起來不那麼容易的(個人感覺,因人而異)比如《楞伽經》《圓覺經》等等,很多。

其他篇幅比較長的有:《地藏菩薩本願經》《大佛頂首楞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妙法蓮華經》《金剛經》等等。

其實很多大眾互相推薦之外的比較在公眾視野不常見的經典,都是文詞優美,義理甚深,細細讀來都很有深遠的意義。所以如果有時間的話,不妨多讀一些,有精力又感興趣的話,多多益善,大藏經通讀幾遍最好。

2樓:輕影

南懷瑾先生推薦的修行必背的經典

1.東西精華協會會員守則——南懷瑾2.諸葛亮誡子書——諸葛亮

3.黃帝陰符經

4.八識規矩頌——唐三藏法師玄奘造5.十六特勝

6.百字銘——呂純陽祖師

7.靈源大道歌——曹文逸真人8.大乘百法明門論——天親菩薩造,大唐三藏法師玄奘譯9.楞嚴法要串珠——南懷瑾

10.增補楞嚴法要串珠修證次第——南懷瑾11.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12.永嘉禪師證道歌

13.信心銘——三祖僧璨

14.十二時頌——志公禪師

15.志公和尚十四科頌——志公禪師16.十二因緣

3樓:

題主菩薩問的經,末學稍偏個題,說個論。

《百法明門論》

世親菩薩造玄奘菩薩譯

其中有這麼幾句:

一切最勝故, 與此相應故, 二所現影故, 三位差別故, 四所顯示故, 如是次第

這幾句,也是個咒。佛法中的咒,就是對佛法的概括、總持。

目前有個大乘菩薩僧團,以這幾句為基礎,作了乙個總持咒:

正覺總持咒

五陰十八界,涅槃如來藏,般若道種智,函蓋一切法。一切最勝故,與此相應故,二所現影故,三位差別故,四所顯示故,如是次第現。具足解脫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覺佛子,一切應受持。

行者有事沒事就可以多多誦之,利益無窮。

看不太懂?

正覺總持咒詳解

南無佛法僧

4樓:

南無阿彌陀佛

淨土五經之一——《楞嚴經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菩薩

念佛圓通章原文唐天竺

沙門般剌密帝譯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

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

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南無阿彌陀佛

5樓:長天

《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有一天神殊勝光明遍照園中,來至佛所,恭敬禮拜,站立一旁,以偈白佛言:「眾天神與人,渴望得利益,思慮求幸福,請求最吉祥?」

世尊如是答言:

勿近愚痴人,應與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為最吉祥!

居住適宜處,往昔有德行,置身於正道,是為最吉祥!

多聞工藝精,嚴持諸禁戒,言談悅人心,是為最吉祥!

奉養父母親,愛護妻與子,從業要無害,是為最吉祥!

布施好品德,幫助眾親眷,行為無瑕疵,是為最吉祥!

邪行須禁止,克己不飲酒,美德堅不移,是為最吉祥!

恭敬與謙讓,知足並感恩,及時聞教法,是為最吉祥!

忍耐與順從,得見眾沙門,適時論信仰,是為最吉祥!

自治淨生活,領悟八正道,實證涅槃法,是為最吉祥!

八風不動心,無憂無汙染,寧靜無煩惱,是為最吉祥!

依此行持者,無往而不勝,一切處得福,是為最吉祥!

6樓:護法居士

佛說法印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臣施護奉詔譯

爾時佛在舍衛國。與苾芻眾俱。

是時佛告苾芻眾言。

汝等當知。有聖法印。我今為汝分別演說。汝等應起清淨知見。諦聽諦受。如善作意。記念思惟。

時諸苾芻。即白佛言。

善哉世尊。願為宣說。我等樂聞。

佛言。苾芻。空性無所有。無妄想。無所生。無所滅。離諸知見。

何以故。空性無處所。無色相。非有想。本無所生。非知見所及。離諸有著。

由離著故。攝一切法。住平等見。是真實見。

苾芻當知。空性如是。諸法亦然。是名法印。

復次諸苾芻。此法印者。即是三解脫門。是諸佛根本法。為諸佛眼。是即諸佛所歸趣故。

是故汝等。諦聽諦受。記念思惟。如實觀察。

復次苾芻。若有修行者。當往林間。或居樹下諸寂靜處。如實觀察。色是苦是空是無常。當生厭離。住平等見。

如是觀察。受想行識。是苦是空是無常。當生厭離。住平等見。

諸苾芻。諸蘊本空。由心所生。心法滅已。諸蘊無作。

如是了知。即正解脫。正解脫已。離諸知見。是名空解脫門。

復次住三摩地。觀諸色境。皆悉滅盡。離諸有想。

如是聲香味觸法。亦皆滅盡離諸有想。

如是觀察名為無想解脫門。

入是解脫門已。即得知見清淨。由是清淨故。即貪瞋痴皆悉滅盡。

彼滅盡已。住平等見。住是見者。即離我見及我所見。即了諸見。無所生起。無所依止。

復次離我見已。即無見無聞。無覺無知。

何以故。由因緣故。而生諸識。即彼因緣。及所生識。皆悉無常。以無常故。識不可得。

識蘊既空。無所造作。是名無作解脫門。

入是解脫門已。知法究竟。於法無著。證法寂滅。

佛告諸苾芻。

如是名為聖法印。即是三解脫門。

汝諸苾芻。若修學者。即得知見清淨。

時諸苾芻。聞是法已。皆大歡喜。頂禮信受。

有哪些基礎的 適合背誦的佛教經典

正覺總持咒 五陰十八界涅槃如來藏 般若道種智涵蓋一切法 一切最勝故與此相應故 二所現影故三位差別故 四所顯示故如是次第現 具足解脫道及佛菩提道 求正覺佛子一切應受持 不是佛經。是大菩薩的論。南無佛法僧 品牌節度使 六個字 南無阿彌陀佛,足以。須知,此六字洪名不僅僅是頂禮佛名,阿彌陀佛四個字是音譯,屬...

還有哪些類似「熵」的概念?

智商稅 熵產生 是核心。熵產生大於0過程可行,等於0過程可逆,小於0過程不可行。由此衍生的可以表示不可逆性的巨集觀可觀測量在各種條件都不同,主要是自由能。有 絕熱 熵 恆溫恆容 Helmholtz自由能 此時所對應的配分函式滿足 自然正則系綜的配分函式的增減性在描述可逆性。恆溫恆壓 Gibbs自由能...

佛教中的咒,如六字真言 心經結尾時的咒等,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作用?

Positive life 字本無意,因義生故。都說了般若波羅蜜多是無上咒,咒義在哪,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怎麼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那就反觀自在,照見五蘊皆空,五蘊都空了,自然度一切苦厄。說空是方便說。 已登出 唵 嘛 呢 叭 咪 吽 轉寫成拉丁字母就是 O Mani padmi hum.意譯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