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余華先生的《活著》後,覺得有點一般。是我智慧型不夠嗎?

時間 2021-06-03 11:25:25

1樓:方寸之中

不用對自己產生懷疑,因為人要覺得一本書寫的好不好不是它是不是經典名著,而是他能不能與你產生共鳴,你要是沒法對這本書有自己的理解或者與作者的共鳴,那這本書對於你就是平庸的。哪一天閱歷高了或者對生活有不同見解了再來看看,或許你就不這麼認為了

PS:我覺得許三觀賣血記寫的比活著好(小聲bb)

2樓:

不是經歷夠不夠的原因,也和智慧型沒什麼關係,我也是只是個學生,也沒經歷什麼大悲大喜,但這本書偏偏讓我看得很絕望,很感觸,感同身受般,嗯,我看起書來確實很感性。

我認為你也許是閱讀量不夠,當你讀過大量書籍後你會覺得你經歷了多種人生,逐字閱讀,稍加思考,自然會有感觸

3樓:wangzhonglue5989

1. 能否寫出為什麼覺得一般?

2. 覺得一部經典作品不好不妨礙乙個人的智慧型值,不是說要麼《活著》好我是笨蛋,要麼《活著》差而我是智者。讀者的智慧型和文學作品沒有這種激烈的對立關係。

如果題主智慧型高,卻覺得《活著》不好,也並不妨礙別的一些喜歡《活著》的讀者同樣智慧型高

4樓:印無心

平淡無味中包含厚重,這是他的寫作手法,主要是沒有很多生活經歷的人沒法產生共鳴而已,你可以試試過了30歲?40歲、50歲、60歲再看,每次都會有不同的感覺,另外建議了解一下那段時期的真實歷史和民間生活。

當然,現在的快節奏也是體會讀書樂趣的一大殺手,不止乙個國家的人說中中國人不讀書了。

5樓:囈語

我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說是有多少共鳴是假的,但是讀完《活著》我確實感受到了那時候生存的不易和世事變遷白雲蒼狗的生命起伏,雖然沒有具體經歷支撐,但誰知道這種精神體會會不會在未來我處於某個人生低谷的時候突然蹦出來成為激勵我的力量呢,我想這就是讀書的意義吧,不必強求,好書自會在心裡留下印記。

6樓:「已登出」

我記得劉瑜女士還是誰曾自述上大學時讀格拉斯的《鐵皮鼓》,怎麼也讀不過二十面。然而這並不妨礙劉瑜女士成為乙個有見識的人,更不會損害《鐵皮鼓》作為一部經典作品的地位。

讀書這種事,有閱歷和水平的因素在,但很多時候還要看乙個緣分。乙個人畢竟不可能和所有的書都對上眼。

僅憑一本書就判定人家人生經驗不夠的……過分了吧?

7樓:許苑

《活著》有被改編成電視劇集。如果時間充足,可以去看看。

另外,你看這本書感觸不深,可能是還沒有到能理解書中蘊含的意義的年紀。也可能是,閱讀量太少,或者囫圇吞棗。

看完餘華的《活著》後感到自閉怎麼辦

南無音 原來這麼多人讀完會覺得自閉,但我讀完還覺得挺豁然開朗的。那時候剛畢業1年多原本是在外地工作後來因為家裡出了些事情就回老家了家裡託人找了家國企工作不算忙但是我覺得很壓抑。基本到公司了大家就是自己忙自己的不會有人跟你聊些有的沒的工作內容枯燥那時候感覺自己快自閉了每天到了公司就去廁所躲著哭。就是那...

余華的《活著》中最令人難過的是哪一段?

廂儒 苦根因為身體不舒服福貴心疼割了豆子煮給他吃而饞到撐死那段,作為90後的我,是有些沒法理解苦根怎會是吃豆子撐死的,最重要的是他根本就不知道這樣吃下去會撐死,他才那麼小,很多美食都沒來得及嘗,況且本就只剩他和福貴相依為命,結果他也走了,福貴該有多難過呀! sculpture 月光照在地上,像是撒滿...

看完餘華的《活著》,有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坐在路邊的貓 1.時代是進步的,但也是充滿苦痛和災難的。2.無論旁人看來苦難多麼不可承受,但是人總能承受下去的,人不是被災難所打倒,而是被自己所打倒。3.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4.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每天都在發生著災難。可是,通常的情況是,當災難沒有落到我們自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