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世故而不世故是赤子之心,不知世故而不世故是幼稚之心,對嗎?

時間 2021-06-02 19:59:06

1樓:十元

世故之人,耳聽八方,並非充耳不聞,他一顰一笑都恰到好處,他會理解他人並做出善意的方式去處理問題,這就是赤子之心,而充耳不聞的人,才是幼稚,因為他不懂這世間的規律,才不會去聽取周圍的故事,只專注於自己的感受從而變得任性妄為,理解萬歲。

2樓:月光舞者

赤子之心,用嬰兒的心來比喻單純善良,那麼顯然,根本不知事故是更符合嬰兒單純善良的,比如說小孩不知世故,看到有人生病會說這個人可憐同情,那麼顯然是出自真誠。相比較來說,成年人聽說某人病了不假思索說表示關心的話很大程度都是場面話,是出於世故不是真誠才說的

至於說幼稚,是那種單純心態不可避免的缺點,比如說竹筍很嫩很好吃,不可避免同時不能作為竹材,竹竿可以做成各種器具供人使用,但也失去了竹筍的鮮嫩不能吃,幼稚是赤子不可避免的缺點,所謂赤子之心,是說在不幼稚,具有成年人那樣的視事能力的前提下,不失去本初的,像初生少年童年那樣對待世界,對待他人的良好心態與善良執著,也就是對真正「赤子」的揚長避短

3樓:Jack Fung

是這樣的,你當然可以不世故,只是這樣的後果,最嚴重不過就是你賺不到錢,然後對我們普通人來講,談戀愛要錢,結婚要錢,和朋友吃飯要錢,給父母買衣服要錢。

如果你覺得你無所謂這些虛榮,你自然可以不世故,畢竟,無欲則剛嘛。

什麼叫「知世故而不世故」?

每天都是小仙女 當我們結束學業,步入社會。如何與他人相處,就變得十分重要。不再像當學生時,嬉笑怒罵都不當回事,全由著自己的性子來。踏入單位,基本的待人處事方式我們應該做到心裡有數,面對未知的一切,知道該不斷強大內心,學會接受任務,提高業務能力,適當消化情緒。這便是我所理解的 知世故 在待人處事中,盡...

怎樣才算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哲學家中的領導 知道社會上你來我往的那一套,知道人與人之間有著虛情假意,但你不違背自己的初心和內心,做乙個真誠的人,在如今這個時代世故不是乙個好的形容詞。 七染 就好比知道天要下雨了,還不帶傘偏要淋雨的。以為自己浪漫,實際上拿自己的身體開玩笑,感冒了咳成狗你以為就好看了?這種就是重小情,輕大局。偏執...

怎麼理解 知世故而不世故 這句話?

阿德 我看過一篇文章,寫的是乙個人對於他家的祖傳三隻猴子的看法,他說小時候,只覺得這三隻猴子好怪,乙隻捂著耳朵,一直捂著嘴巴,一直捂著眼睛,他爸說那就是不說不看不聽,也就是事不關己,當不存在。作者覺得難理解,當長大後,作者歷經世事,也不得不感嘆父親的三隻猴子確實能使他少點煩惱,可那並不是生活,只是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