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是否追求一般性

時間 2021-06-02 14:13:25

1樓:茗齋主人

一談到哲學,大家有個定勢思維,就是哲學追求真理。哲學真的追求真理嗎?哲學和真理之間什麼關係呢?

真理是恆常不變的嗎?變動的不是真理嗎?真理需要限定前提嗎?

本站通過對真理的思辨,來與讀者進行一下思維練習。

真理,按照字面的定義,是指永恆不變的道理。讀者首先要懷疑的,就是這個定義。因為真理的定義中,包含了對自身真值的判定,而對自身真值判定的語句是天生帶有悖論的。

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就是為了區分「真」與「可證」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可證的為真,真的不一定可證。

為了規避這種自身真值判定悖論,真理一定是外部判定的。外部性的真理就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

當代物理學在這方面的執念也是最重的,一直在尋找乙個可以涵蓋所有物理規律的理論,這個終極理論是否存在,是所有探索的基礎。

真理的定義中存在悖論,那麼矛盾是真理嗎?

首先,矛盾是互相依存的。

其次,矛盾是互相否定的。

矛盾論把事物的多個認知角度作為事物的一體多面進行認知。多面為一體,先接受而後認知。

矛盾是認識事物的工具,真理是道理,兩者不是一回事。

真理追求不變的道理,變動本身不是真理嗎?人在認知事物的過程中,認知工具和認知思維也在接受事物的反向改造。以前認知的道理,會隨著再次的認知思辨和新的認知工具應用而發生改變。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

而真理追求的不變,反而成了真理自身的桎梏。

再從集合的角度來考察一下真理。真理可以定義為認知的集合。

真理作為集合整體具有不可證性。

集合在補充和刪減過程中保持自身的變動。

那麼,在真理集合中,是否存在不需要前提的最小真理素?按照集合的觀點,哲學是各種理論體系的大集合,而真理是判定真值的集合,所以真理是哲學的一部分,但哲學不必然是真理。

哲學追求真理嗎?哲學追求思辨,追求懷疑,追求認知的邊界,真理是哲學追求中的附帶產品。

2樓:lolobilibili

康德有關真理的觀點:

康德把真正的知識定義為普遍和必然的知識。他贊同理性主義者的觀點,認為只有在數學和物理科學的基本假定中才存在這種知識;將宇宙論、神學和心理學囊括在內的思辨的或理性的形上學是不可能的。他也贊同經驗主義者的觀點,認為我們只能認知我們所能經驗到的事物,感覺為我們的知識提供了內容。

他既贊成經驗主義者,又贊成理性主義者,認為普遍的和必然的真理不可能從經驗中得來。康德的觀點是,感官為我們的知識提供材料,而心靈則依照其本性之必然方式來安排材料。因此,我們擁有關於觀念之次序的普遍的和必然的知識,儘管不是關於物自體的知識。

我們的知識內容是從經驗中得來的(經驗主義),心靈思維經驗,則依照其先天固有的方式,也就是理性,來構想經驗(理性主義)。然而,卻存在著物自體;我們可以思維,卻無法像認知經驗世界的事實那樣認識它們。若不是為了道德意識或實踐理性,關於超越時空因果律的世界存在的問題,包括有關上帝、自由和不朽的問題,就會被置之不理,的確,甚至無法以有意義的方式提出它們。

梯利 《西方哲學史》

根據近代西方哲學的觀點,真理具有普遍性。但是,只有根據科學方法得出的觀點才能是真理,因而只有數學與自然科學中存在真理。

3樓:哲不斷

一般性也可以叫普遍性……由此延伸出的同一性,也就是說萬事萬物最後會向相同的方向趨於一致。

我相信這種屬性是基於美學而已……與真理本身無關聯。你期望的,會影響你的解釋的面目。

在一般性學習上是先學理論還是先去實踐呢?

被終結的群眾演員 從邏輯順序上講,理論先於實踐,即便你不學習,直接工作,也會有一位師傅帶著你,他教給你知識,然後你慢慢摸索。教育是理論先於實踐,但不讀書的人,同樣也要先學習理論。我認識乙個人,他沒有讀完高中,跑去跟舅舅學習做裝修,在舅舅身邊待了兩年多,然後出師門,自己做。這就像是中國傳統裡的師徒制,...

有些姑娘長相一般性格很好為什麼沒有男生表白?

子還曰 1.直接表白這個現在很少了。2.你設定的在什麼場景中,周圍同性和異性群體情況。3.你設定的這類人,容易吸引哪類異性,這類異性的交友普遍模式是什麼。這些被你吸引的人中,被你明示或潛在的條件排除的有多少?種種情況排除,還剩下什麼。 Katy 並不會啊,我身邊就有許多長相一般,但是有男朋友。長得好...

長相一般 性格大咧 愛做表情包的女生會有人喜歡嗎

何夏 會有人喜歡的,但是這種女孩一般都太好追了,我就是,心裡脆弱一些,被人一追就心花怒放,喜歡人家就掏心掏肺,不建議這樣,這點和貓學習下,保持冷淡,適當撒嬌,幾乎不動心。 奶油布丁 我覺得會做表情包的女孩子肯定很可愛 我也喜歡用表情包,更好表達出來,聊天不會覺得生冷和尷尬 每個人都值得被愛,你的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