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楷這樣寫好嗎?

時間 2021-06-02 09:22:10

1樓:手帳王羲之

首先你對你弟的"批評"失當,說他"習氣太重",他回答是風格使然。

他說得有道理。他學的是歐體,所以只能老老實實學歐體,把歐體這種風格型別的楷書學像,達到形似,寫到亂真。這是所有學書人必須經歷的階段。

沙孟海先生說:書貴似,猶貴不似。把歐體臨像,這應該是學書人第一境也。

正如王國維先生說的學問三境界的第一境,有相通之處: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不把一種字型風格的書法看得太簡單,這是愛好書法的人首先應該認識到的對經典書作的敬重。歐陽詢楷書作品被列為唐楷之冠,這不是無來由的空穴來風。

至於沙老說的"猶貴不似"或者王國維二三境界,那是以後的事。加油哦!

2樓:修仙小菜鳥

練過兩年九成宮,厚顏說兩句。從筆畫和結構來看,你弟應該臨帖時間不長,這個階段還不是談風格的時候,說不定過一段時間他自己覺得這樣寫不好看就換一種寫法了。而且我感覺他是想和流行的田楷有所區別,這樣也挺好。

3樓:布知道

我覺得你的字在結構上有一定基礎,但是沒有筆法。首先歐體字是二王體系,我建議你先練習筆法,推薦邱振中的(中國書法的167個訓練)。結構方面,我建議通過描紅來訓練,具體做法是將毛邊紙蓋在字帖上,用鉛筆描寫字的骨架,再用毛筆寫,描乙個寫乙個,不要圖快,注意一定用原貼。

曾國藩講過他這樣每日描寫百餘字,效果很好。最後建議拿王羲之的《樂毅論》對照歐楷,體會兩者的異同,歐楷在點畫上突出了王體的圓潤的特點,結構上歐楷看似工整,但在書寫過程中會感覺歐楷在筆勢上更加險峻。

4樓:路丶

只是字的話,感覺就是兩方面,乙個是點畫的質感;乙個是結構方面。

點畫的質感感覺可以更好的,現在感覺有點乾巴巴,哈哈。

每個筆畫之間能再有相互之間的聯絡,增加筆意就更好了。(不是連帶)

5樓:雲海史瀚文

你說的習氣太重,在書法上一般稱作「匠氣」,但這個詞並非是個貶義詞,「匠氣」是所有臨帖者的必經之路,至少需要五年到十年的功夫才能逐漸克服,因此不必太在意,只要堅持認真按照字帖上的臨,就會慢慢看到成效。另外,也可以多看看前人臨歐的墨跡,有助於「透過刀痕見筆痕」,比如清代的林則徐、黃自元、姚孟起、王維賢,還有當代的田蘊章、田英章等等,都可以作為參考。

6樓:深水大爆炸

沒有十幾年的功夫去琢磨原帖,很難說寫好。

開始,我覺得也不過如此,後來,練了以後,可能一輩子也寫不出精髓,可能就能感受得到。怎麼說,每一筆的粗細,位置的不對及整體構造把握不准,整個字就變得呆板。

可以參考歐楷的最佳模仿者姚孟起,也練了一輩子,可以以假亂真,個人覺得有些構字已經有些超過歐陽詢了。以下圖是姚字。

7樓:涵涵韓

我一開始看歐楷也是寫的很直很硬,寫多了某一天突然發現,每個此話都是有弧度的,希望你能看能這一點,把握好那個弧度,字會好看很多

8樓:一葦塘人

如果你不說是歐體,我都認不出來是歐體。首先,筆法不對甚至可以說筆法是不通的,應該盡力貼近原貼,其次是結體太過鬆散。既然是臨帖為什麼不先求乙個像呢?先像了再談其他的吧

9樓:小小龍

風格統一,字形基本準確這是優點,說明這老弟空間感覺把握不錯,但是對於毛筆的性格的了解和運用的熟練程度還有點問題,簡單說就是筆性還沒開發出來。主要用筆太細,力量稍微重一點,把毛筆使勁往下壓,鋪開筆毫,充分利用毛筆的彈性。另外筆畫太直太板,起伏變化略少,寫的時候不要太在意字形,一定要把筆畫的精神寫出來,要飽滿,骨肉兼有,不能光直挺挺的而沒有生命力。

毛筆應隨意而適,隨機生髮,不能為了寫而寫,結果就描來描去。不要管他臨的準不准,首先膽子放開,把筆壓下去,這樣你才知道啥是毛筆,筆法永遠是最核心最要首先解決的因素

老弟這個不是習氣的問題,寫的規規矩矩不張牙舞爪的炫技這就是好的,至於習氣得等到有一定的成績時候再說比較合適哈哈。加粗三倍精神就飽滿三倍,不首尾顧忌,大膽下筆,速度快上兩倍生命力就能多出兩倍

10樓:小星星

不好。和剛背會乘法表,然後自創數學公式一樣沒什麼用。

既然是學,就踏實打基礎,等學到精華,集各家之所長了,自然有自己的創作,寫成這樣不三不四的模樣妄言自己的風格貽笑大方。

11樓:zkaito

這幅字一眼看上去讓人覺得不難受,還挺清爽,挺不錯的。

不過問題在於你弟弟對筆畫的認識有誤解,正常筆畫是經過起筆運筆收筆三部分組成的,比起寫出來的筆畫,你弟弟的字更像是照著字帖畫出來的,簡單來說就是只是外形接近,卻沒有正常書寫筆畫應有的細節內容,所以會覺得筆畫光禿禿的像根棍子。

12樓:陳識

看到群主說弟弟今年才滿16歲,那麼我個人認為可以不必要對這樣的字擔心。首先結體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了,而且絕大多數年輕人一定會經過乙個學習古人-懷疑乃至輕視古人-最後承認古人的這麼乙個階段。年輕人總覺得自己才華橫溢,世界未來都是自己的,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這是年輕人的朝氣所在,但是等到他的年齡到了一定階段之後,如果他還願意堅持學書法,這個時候也許他能正確的認識到學習古帖的重要性。

所以我覺得現階段不是要糾正他,而是要保持他對於書法的興趣,這樣未來他才能發現自己的問題。

13樓:沂水五魚

乙個年輕人,有「我書造意本無法」的勇氣,總是值得誇獎的。題主又是在知乎上詢問,那麼應該不是書法專業的。因此,很大概率你倆都是寫著玩玩,這種時候,寫字是不容外人置喙的。

你把作品拿出來,很有可能只是這作品不符合你自己的審美,你想獲得一些認可你審美的言論,反駁或者教育你弟弟而已。然鵝,若真是這種情況,圈內人一般都不會說什麼,因為有那功夫降維打擊,不如自己多去臨點帖

還有一種情況,若是你弟弟能把歐楷寫到精熟之至,存心嘗試變法,那我是真心佩服了。想動「楷法極則」的腦筋,這勇氣真的很大。結合作品來看,還真有點傅山臨顏魯公的感覺,甚至還有點八大的感覺,挺有意思。

不過這條路傅山已經替我們踏過了,事實證明是走不通的。所以,多讀史,以史為鑑,這樣才能避免重蹈先人的覆轍。

書法不是動動筆而已,更不是動動嘴而已,當然也不是只有勇氣自己寫自己的就可以,即便是說出「我書造意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的人,背後也經歷過無數日夜的辛苦「求法」。所以,如果問歐楷能不能這麼寫,還是得看你怎麼看待寫字這件事。僅當寫毛筆字,那您隨意;如果當做書法,請您先尊重書法。

14樓:

既然是臨帖,必然是以與原貼相似為目的。整體感覺筆畫太細,少了原貼的肉感。且筆畫碑刻味太大,少了靈動的感覺。

找了一下原貼,這是宋拓本。

我就舉1個字為例:上

原貼下方長橫粗細對比明顯,且左短右長。中間一豎起筆不對,少動作,看著呆板。

其他字再對比原貼看一下。

學人家就先忠於原貼,都學到手之後再談風格。

15樓:砥行者

先說結構吧,大感覺是歐楷的結體,但還需要在精緻一點,學無止境,書法沒有盡頭,努力就是了。

再說乙個最重要的點,技法。 毛筆的使用、線型的表達、中側鋒的靈活作用……這些可以統稱為技法。說白了,這些就是用來審視你的作品是否高古、是否有韻味、格調以及是否是一件合格書法作品的。

十分關鍵,題主需要在這方面多加研究,長此以往,自己就看出好壞了。

長期寫魏碑如何寫好唐楷?

蘇倫的藝知倫 顏體多寶塔講解題字 顏體多寶塔講解金環 第一種方法,從臨帖歷程來說,如果楷書只寫過龍門二十品的話,說明你魏碑還沒學全,建議從墓誌入手,推薦元倪,元懷,元欽,元顯俊,司馬顯姿,穆玉容,元緒等墓誌,結構比較平穩,寸楷小字,與唐楷有接近的地方。張猛龍碑的話看你的時間吧,也可以先練它再寫墓誌。...

語文把作文放在最後寫好嗎

蘅蘅 作文本就應該放在最後寫吧。本身先寫作文的肯定是少數,如果你不是一看到作文題目就能才思泉湧的建議就別先寫作文了,先寫作文,大把時間,就容易浪費很多時間在雕琢作文上,寫完發現前面題目時間不夠寫。相比較而言,作文的不確定性更高,因為作文花費時間過長丟了前面好把握的分是絕對的因小失大。放在最後寫,時間...

學了半年書法,臨歐楷,請大家指導,感覺很難,筆法和結構都是錯的,但不知道如何改進 請大拿指導?

七星閣主 你的筆法沒有大問題,筆性也不錯,現在的主要問題是字形結構。建議你精臨,務必臨準,要乙個字乙個字的摳,寫一筆是一筆,臨乙個是乙個,切不可貪多。歐楷字形結構特點 一般來說,字形內斂,顯得字形緊湊且瘦長,但字形一樣要顯得疏密勻稱,在緊湊的同時還有相對的變化。即便是相對平穩的字形,也會有意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