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演奏技巧迴圈換氣

時間 2021-06-02 00:46:46

1樓:

我老師曾經給我講,當年寺廟裡的和尚練迴圈換氣的時候,是把管子插在尿桶裡的……

不過那些和尚是吹嗩吶的,嗩吶可以鼓腮幫子,更容易學會,(還是說因為怕被嗆到尿呢……)

笛子同理,但是不能鼓腮幫子,只能盡量把氣從口腔裡biè 出來。

2樓:碗碗郿鄠

這個技巧害我一開始學游泳換氣時糾結了半天!

言歸正傳,其實這個技巧主要是兩步,第一步,會邊吹氣邊鼻子吸氣,這個並不難,就類似你拿個吸管吐泡泡,這個氣是用口腔的壓力壓出來的,並不是真的在吐氣,同時泡泡壓出來的同時用鼻子吸氣,我覺得這個比花舌可容易多啦

第二步,把這個方法用到笛子上,一開始可以用筒音或者更低的音去試,因為要重新用嘴找風門,一開始氣不會像吹一般時那麼穩,但是試多了就ok了,另外就是壓氣和真正用嘴呼氣中間有個接縫,這個也是需要多練讓它更自然的~

3樓:風巖聚楽

迴圈換氣這種吹奏技法最初在60年前江南笛王趙松庭老師從嗩吶移植到笛子上。而笛為滌蕩之意,有如江水滌蕩邪氣,出揚正聲。

所謂迴圈換氣法,其原理就是在呼完一口氣之後再用鼻吸氣的同時把口腔裡殘留的空氣擠出來續上去,使吹奏和吸氣能夠同步進行,每次吹氣週期結束後都能續上一秒,讓氣流連續地衝擊笛子的膜,聲聲不息,永不斷絕。

4樓:國標愛好者

@觀察者的回答已經把原理講的很透徹了。

這裡我想再舉乙個更明顯的例子。

同樣作為民樂管樂器的嗩吶(喇叭),同樣有迴圈換氣的技巧。你可以看到有些嗩吶演奏者有時吹奏的時候會鼓腮幫子,其實嗩吶演奏者鼓起腮幫子的過程就是為了把嘴裡的餘氣擠出口腔外,來吹響嗩吶,同時鼻子吸氣。

所以,迴圈換氣並不是通常意義上說的嘴巴呼氣鼻子吸氣,這明顯違反常識。迴圈換氣只是利用口腔內餘氣發聲的乙個過程。所以迴圈換氣吹響音所用的氣並不是你丹田裡的,而是口腔裡的。

再說說笛子裡的迴圈換氣。由於吹笛子不能鼓腮幫子,所以留在口腔裡的氣很有限,這就是為什麼笛子的迴圈換氣相對難練的原因。

那麼,如何更好的練迴圈換氣呢?

個人建議,吸管吹水的方法並不是很好的練習方法,但可以做為一種感悟方法,讓你懂得迴圈換氣的發聲原理。

我當時練的時候,基本上用的是在高音區嘗試迴圈換氣,比如G調筒音5時候的高音5,因為高音區的音吹奏時,你的嘴型相對緊繃,嘴型扁,更有擠壓口腔餘氣的感覺,新手擠壓起來也更輕鬆。

至於要多久練成,其實掌握竅門不難,但是要讓別人聽上去感覺不出來你是在迴圈換氣,卻是要日積月累的訓練。

5樓:

迴圈雙吐和迴圈換氣

都屬於可以練出來的

每個人時間長短不一

你要真心想練,三月倆月能練成

3年5年一樣能

所以,這種技巧是違反人體生理學,

其實不太難

6樓:觀察者

主要是要明白原理,迴圈換氣指的是,在鼻子吸氣的同時,嘴裡往外吐氣,這在生理上講是不可能的,但每個人嘴裡都會有一點點餘氣,所以要在鼻子吸氣的同時,把嘴裡的餘氣擠出去。先練擠氣,然後再練鼻子吸氣同時嘴裡擠氣,確實可以拿一根吸管練,吹水裡的泡泡,當然吸管越粗越好,等泡泡不會斷的時候,就在笛子上運用,練長音。

7樓:

我的老師是這麼跟我說的,你可以先找來一碗水,放根吸管練,就練一邊吸氣一邊吐氣,我還在練習當中,肯定是沒那麼容易的,一起加油,別著急,慢慢來!

管樂如何科學的快速的掌握迴圈換氣技巧?

紐紐 我們演奏葫蘆絲平時運用的換氣方法是 吸 和 吹 而迴圈換氣是 抽 和 擠 迴圈換氣的奇妙之處是演奏時聲音連續不間斷,而又讓人看不出演奏者在換氣。因此,迴圈換氣時要強調不鼓腮 不動喉 不提肩 不挺胸。看不到外在的輔助動作。練習迴圈換氣可分為四個步驟進行 一是先閉住嘴,將腹腔四周肌肉擴張,使腹內氣...

推薦一些用嗩吶或笛子演奏的歌曲?

務虛 看演奏者的水平吧 樓上那些簡單的也好難得也好,都不考慮演奏者的水平麼 忘了說,我學的是竹笛,學了十一年,自認為小有所成吧。如果是偶爾即興的小節目,我推薦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 網上有竹笛版本,曲子本身好聽,沒有快節奏,吐音之類的複雜技巧,只是結尾公升調的指法要練下,但是就兩句。還有就是演奏時候最好...

汽車自動空調下內迴圈和外迴圈,其換氣邏輯有何不同?

星塵 自動空調模式下,內外迴圈的確也是自動控制的,但是一般也是非外迴圈即內迴圈,有中間位置的情況極少。籠統來說,可以理解為外溫高時主要是內迴圈,其他情況下是外迴圈。關於內迴圈模式下是否與外界換氣,部分車輛的演算法中會有一定時間內迴圈後強制切換短暫外迴圈換氣,但不是所有車型都有這個策略,具體還要看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