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的意義是什麼?

時間 2021-05-06 22:42:23

1樓:真理在上哦

法制史上往往是繞不開「同態復仇」的,有些法學家把「同態復仇」在現代社會的消失歸咎於所謂社會進步與人道主義思想,而我認為,同態復仇被取締並非人們並不想復仇,而是因為一方面法律禁止了這些行為,同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現代司法系統已經可以幫助老百姓完成絕大多數的「復仇」行為,當然前者所說的的法律得以實施也需要依賴司法系統的努力,在中國法律較為健全但司法系統的建設並沒有跟上立法的時期,相當一部分民眾還是會選擇同態復仇。因此復仇本質上就是震懾壞分子的有效手段,今天我們雖然沒有「同態復仇」了,但是司法系統給予壞分子都懲罰本質上也是一種復仇。

2樓:

我們走後,他們會給你們修學校和醫院,會提高你們的工資,這不是因為他們良心發現,也不是因為他們變成了好人,而是因為我們來過。

3樓:二十世紀的玉豬龍

狹義的復仇是自己親手報復,廣義上的復仇也應該包含法律的懲戒。以下不區分狹義廣義。

平衡自己的負面心理。受到損害自己的心理就會發生負面變化,如果沒有復仇,這種心理會一直積壓,導致質變。動物是一種會被心理影響的東西,心理會主導你的行為,心理和行為誰做主,也不是一定的,看誰更強大,可以肯定的是,乙個人的心理變化終將迎來徹底的質變。

避免對方更進一步的行為。適當的復仇可以壓制對方對你的覬覦,也是保護自己利益的方式。

4樓:夢想雨

假設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有復仇心A,一種沒有復仇心B。

A與A相遇,其一必亡。

B與B相遇,安然無恙。

A與B相遇,B必亡。

最後只剩下A,有復仇心的人。

當然復仇要計算代價,不計算代價的A也亡。

隨機突變還是會出現B,現在加入變數規則。

A與A相遇,其一必亡,法律介入,另一A也亡。

B與B相遇,安然無恙。

A與B相遇,B必亡,法律介入,A亡。

B越來越多。

物競天擇,現在的環境較適合B,導致B越來越多。

5樓:

這是一種個人形式的懲罰,懲罰的物件是那些曾經以錯誤的方式傷害過我們,或者我們的家人和朋友的人。

亞當斯密: 「 強烈的憤恨不單會讓我們認為他必須接受懲罰,而且會讓我們感到自己必須親自動手試試懲罰,因為他給我們帶來了深深的傷害。除非傷害我們的人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深感懊悔,對自己的罪行給我們帶來的痛苦深感悲傷,否則,我們的憤恨之情永遠無法消除。

哲學家帕梅拉傑羅姆所說: 「 你過去遭受的錯誤對待將一直存在於你的生命之中,如果沒有道歉,贖罪,報復,懲罰,賠償,刑罰或其他任何能讓人看出其所為錯誤東西,那麼它就將成為一項公開宣告。它將會大張旗鼓指出,別人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你,你可以接受這般待遇。

傑羅姆的話點名了 「道歉」的目的之一 : 恢復受害者的社會地位。

如果你把我打倒在地,又一句話都不說,那麼實際上你就奪走了我的尊嚴。

報復行動能威懾他人,讓他人不敢再攻擊你,虐待你。

當人們心懷復仇慾望時就會求助於自己的仇本能:我們想要讓那些不尊重我們的人感受到適度的痛苦。就算我們沒有勇氣真的以暴力手段進行報復,我們也可以在頭腦裡幻想一番,這同樣也能給我們帶來不小的快感。

人們更在意的是懲罰措施應該給受罰者帶來傷害,而不是懲罰者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用亞當斯密的話說: 「他必須因此悔悟,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懊悔。」

所有即便是最愚蠢,最缺乏思考能力的人,也會憎恨那些欺詐虛偽,背信棄義和偏斜不公的人,樂於見到他們要受懲罰。

——亞當斯密

以上摘錄來自於《善惡之源》

6樓:

我只能說惹過我的百分之80以上都已經。。。

還有百分之20 也屬於。。。

但是這些都根本不足夠這些都是錯誤的

要我當時有更多選擇我會把它們徹底消滅

可是我沒有

太善了真心的

7樓:靜默

復仇的意義可能由至少兩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情感平衡。

仇恨應該屬於一種負面情緒,長期負面情緒會影響人類的精神狀況。

復仇是一種平衡情感的辦法。

第二部分:一種策略

通過復仇行為告知所有人,你會為你的行為付出代價以起到避免對方再有該行為的目的。

這可能是理性與感性的兩種行為模式,至於偏向何種因人而異,因時而異。

也有另一種策略:別人打你左臉右臉也給他。

這種情況一般都發生在實力懸殊巨大,且為了不被毀滅的一種策略。

至於美德可能屬於一種公共策略,如果人人都有良知底線,那麼將以最小的代價各取所需。

有意思的是,並非純理性的策略就會受到眾人喜愛,也並非純理性的東西就一定會得到最好的結果。

在許多時候,任何乙個有腦子的人都不會選擇去做的事情,被乙個理想浪漫的領袖去做且做成了。事後,史學家基於各角度去分析去論證去讚揚前瞻性。

這個世界的有趣就是不可思議,完全的理性思維可以預見是麻木的時代,完全的感性思維可以看見是瘋狂的時代。

而這個時代,可能就是最好的時代。

偏題了,抱歉。

8樓:

只說我自己理解的這一種復仇。

這種復仇不是激情式的復仇,不是爭強好勝。

而是拒絕忘記自己當初所受的傷害。

拒絕隨著時日推移,就淡化當初的傷害。

拒絕因為關係變化,就拋棄當初的傷害。

因為忘記當初所受的傷害,是對當初受傷害之自我的背叛與不公。

以及,倘若自己不曾有今日的強大,則自己仍將被其所傷害,孤立無援。

銘記傷害,就是對這一種可能性下,脆弱自我的同情。

所以即便歲月變遷,關係改善,仍要銘記他人當初對自己所造成的傷害。以及,若自己不曾強大起來,對方將如何一如既往地傷害自己。

復仇與記仇在此處,是對受害之自我的同情,理解,支援,以及遲到的正義與公正。

而長年的堅持,卻不是一時的激情,需要對自我的同情,理性的堅持,自己拒絕妥協綏靖的勇氣。

9樓:興風率獸御倀鬼

分功利和精神追求兩方面。單純功利的話,即使受害者完全不恨加害者別,復仇也是有意義的,因為你會復仇的話就會增加加害者傷害你的成本,從而使他放棄找你麻煩的念頭。乙個腦子正常又理性的人,多半會選擇這種形式的復仇,復仇是止損和預防侵害的有效方法。

從人性追求方面來說,人都要求他人必須對自己平等,你對我幹了什麼,我就可以對你幹一樣或者價值上差不多的事,這是人自尊的一種表現方式,因為被不平等對待就是被輕賤。

加上我們都討厭傷害自己的人,用復仇的方式令對方屈服或滅亡是很正常的,就像你討厭蟑螂所以殺死牠一樣,因為在你心中這些玩意存在就是錯誤,消滅牠們是對的,是實現自我價值。再者,看見加害過你的人痛苦,難道你們不會覺得高興嗎?從另一方面來看,復仇也有自我救贖的意義,當時的你被人所害,今天的你可以擊敗你的仇人了,讓他沒反抗能力了,所以至少當時能威脅你的,現在不會了。

10樓:

復仇的本質,是一種公平認知,公平認知又分兩種。

一種是「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的自然法的公平認知,這在進入工商社會之前,是最普遍的公平感。是一種fair。

另一種是在進入工商社會之後,社會建立起了大規模廣泛的合作,如果還是運用上面那種簡單公平感,就會陷入「冤冤相報何時了」的困境,所以就需要乙個公正的第三方來裁判,這也就意味著整個社會的法治。是一種rule。

這兩種與排名第一回答的利他性復仇和私人性復仇基本是乙個意思。

11樓:

復仇無非是在他(她)氣數將盡的時候將他的罪孽償還給他(她)罷了。

復仇是需要運氣的。需要你的好運氣,他(她)的壞運氣。

其實在你受到傷害的那一刻,你的內心無比平靜,淡定從容,像沒有什麼事情發生一樣,用銳利冷靜的眼神看著他(她),輕輕說了一句有關他(她)未來的話,你的姿態高高在上,完全不像乙個受害者。

她開始慌張了,在你面前上竄下跳。無論他如何上竄下跳,如何慌張到開始做更瘋狂的事情,開始口不擇言,你還是那樣淡定的,微笑著看著他,輕輕地說出那句話,這一刻,他就已經跪倒在你強大的內心面前了。

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和你的實力問題。

且讓他再瘋狂幾年吧。

12樓:

爽一把,平息憤怒和仇恨。

人的習氣裡有嗔恨,遇見一些境遇就會生出嗔恨,欲要將這嗔恨發出,通過復仇。

PS:看見有人說復仇要公平,這個嘛,你理論上說的挺好,但是實際上很困難,所以我不贊同,復仇過程中索求更大的代價的時候多了,因為人有嗔恨心,在嗔恨心的影響下就會想要用比別人傷害你更大的程度去報復。你打我一巴掌,我應該打你一巴掌嗎,但是我內心很憤怒,所以我想砍了你的手。

這個你說是暴行,好像也是,但是在報仇的過程中經常見到。

所以仇恨就像滾雪球,A打B一巴掌,B砍了A的手,A把B殺了。

13樓:

復仇的意義,從技術層面來說,是打一場真實生活中的戰役,蒐集訊息,佈兵排陣;從心裡層面上來說,是對自我的修煉和救贖。簡單的復仇,可以是以牙還牙,暴力收場,而真正的復仇,是一場與內心的角力,忍得住多深的羞辱,贏得了多大的榮耀。

14樓:白夜

會覺得自己有義務承擔過去一切的成王敗寇的「過錯」。

我過去的愚蠢是一種罪。

我過去的弱小也是一種罪。

因此復仇的意義不僅在於把天平擺正一點,也在於,為過去那個弱小,愚蠢,不夠強大的自己——贖罪。

而且我認為的復仇重點在於痛苦和贖罪。

有些人,應當償還他給別人帶來的損失,也應當承受他給予別人同樣分量的痛苦。

他要償還痛苦,或者用美德抵消,而不是金錢或性命。

東方人口中的「報應」,和西方「justice」的含義,可並不完全相同。

帳要算清,才能無債一身輕。

15樓:道長

復仇並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復仇有助於維持秩序,讓某些違背秩序的人復仇代價,並且也間接的警告了某些想要違背秩序的人……博弈論當中的某些模型已經很好的解釋了這些

16樓:Zoe zhang

復仇,符合弗洛伊德性本能,死亡本能(復仇攻擊破壞毀滅欲)。

腦科學,就是大腦邊緣系統杏仁體負責復仇,復仇完後的如釋重負的愉悅的儀式感,是內啡肽的激素分泌產生影響。

心理學,解釋就是弗洛伊德女兒補充的心理防衛機制。還有心理補償機制

17樓:

復仇,是一種動物本能,而動物的本能是在進化中形成的趨利避害的行為。復仇的存在可不僅僅是為了得到復仇後的快感。

其存在的意義有三:

一在於規避傷害。復仇行為的存在威懾著傷害行為的發生,與法律、道德等共同形成生存秩序,生活秩序,維持社會穩定。

二在於復仇的目的,復仇的目的通常是打擊敵人,追回損失,獲取利益,尋求滿足。與其說得到這種滿足是一種目的,倒不如說它只是復仇後的乙個附帶品罷了。也許無利可圖,但求無愧於心。

三在於復仇的過程。復仇一詞通常存在於弱的一方,弱者要復仇,自然要努力去超越強者,經歷磨難,變得強大。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獸性,是保留文明的最後希望。

什麼是意義?意義的意義又是什麼?

User 以下為個人理解。mean 意味著 meaning 意義同一件事,對不同人 事意味著不同的結果,那麼也就有不同的意義。看起來有些怪怪的,但我覺得這已經是比較具化的表述了。舉幾個例子 3.這個例子對我比較重要,就是乙個物理方程的意義。比如說Friedmann方程以及相關 它的意義是什麼?聯立場...

旅遊的意義是什麼?存錢的意義又是什麼?

殷立陽 旅行為了增長見識結交朋友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但是在我看來,每次旅行都是對自己心靈的淨化還有修養。面對陌生的地點人物,完全的放鬆自己,脫下那張面具,做自己,當然,也許你可以認識不一樣的自己,所以我喜歡旅行,說走就走的旅行。在來說說存錢,我只知道如果不是為了下一次的旅行,我肯定不會存錢的。生命脆...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努力的意義又是什麼?

活著的意義是快樂,努力的意義是為了讓自己變得快樂!人的一生,翻來覆去也就是那幾十年,每個人都像旅客一樣,來到這個世上體驗這短暫的生命,在這場體驗中,要快樂,要笑出聲!追求活著的意義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追求努力意義的人往往是因為自己沒有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本身!最後,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