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21 世紀是生物的世紀 成了笑談?

時間 2021-05-06 21:22:26

1樓:雞你太美

21世紀還有很長啊,現在不也才21世紀20年代嗎?他說是在21世紀初就是生物的世紀?還有我覺得生物一直都是emmm業內精英的世界

2樓:陳信子

我認為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這句話並沒有錯

正如前排高讚回答所說,這句話的提出背景人類基因組計畫。在最近這些年,生物研究的確發展得非常快。相比較其他學科,生物知識的更新換代非常快,高中所學的生物,有一部分也只是近十年的研究成果。

但是,為什麼這句話成為了笑談呢?

這些技術人類已經掌握,但是並不敢冒風險去嘗試,很多生物技術表面上高大上,卻無法轉化為直接的經濟利益。

高中的時候,我們在講生物必修三的時候,講到腦的語言區的時候,生物學老師問我們:「你們知道為什麼能精確得劃分出語言區具體的功能區域嗎?很有可能是用人做了實驗,而這種違背倫理的事,一般只會發生在戰爭時期。

很多成果無法轉化實際利益,是「二十一世紀是生物的世紀」這句話淪為笑談的原因之一,生物研究,很多時候就像一朵結不出果實的花。

記得「離可控核聚變還有50年」這句話嗎?如今可控核聚變有了豐富的理論基礎,並已經積累了很多任務程基礎,成功好似近在咫尺但,是彷彿永遠有這永遠無法逾越的五十年。五十年離我們有多遠,「二十一世紀」離我們有多遠,生物技術的廣泛利用離我們有多遠?

能夠證實以後生物技術的安全性,任重道遠。

3樓:無垠的天空

生物其實是個偽命題,嚴格來說應該是醫學的世紀,畢竟生物學出來的大部分是要去搞研究,醫學出來的幾乎都要進病房,兩者的受教育內容和年限也完全不同。搞生物的主要受限條件於儀器裝置,人員反而是嚴重過剩的——舉例來說,施一公是國內生物領域的頂尖權威,他的成就固然脫離不了他耀眼的學術經歷,但也與他所擁有的一台國內罕見的冷凍電鏡有關。醫學正好相反,任何裝置或物資在可見的未來都很難代替醫生——即便是AI也很難,醫學畢業生如今由於從醫條件過於惡劣在中國越來越少——這疫情還沒算好利索,今天內蒙古就又爆發了一次用刀傷醫案件。

所以說,未來國家雖然可能會著力控制一下生物學畢業生數量,但是肯定會大力扶持臨床醫學的發展

4樓:程一然

乙個大膽的猜想

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21世紀顯然是21世紀生人的世界,應該按他們的年齡來說,最早也是要等到30年代。

換乙個思路,這個皇帝追求仙丹一般不是在朝代的初期,而是中期,先溫飽,再富裕,再求長生,我覺得生物大閃光可能是50年代的事情。

5樓:Gloucester

因為笑的都是手機點個20塊錢的外賣牛肉麵就能樂一天的人。

等到他們80多歲了,製藥公司給他們開出多活五年要價200萬美元的賬單(毫不誇張),他們就知道21世紀是什麼的世紀了。

6樓:有栖川 秀樹

啊,大道理我說不來,跟你說個日常小事兒吧:

諮詢問題的時候,隔壁學PS的妹子要收錢而且沒好氣,但是他們問我的時候,我一般都一副賤賤的表情,指著自己的肚子要倆炸煎餅當諮詢費……

但是,自從隔壁的隔壁老王研究員(正高)發現我的小買賣以後,這人把煎餅的價錢降到了乙個。我恨……

7樓:

作為乙個親身經歷者可以來談談這個話題。

時鐘還要撥回到上世紀末,我上初中高中那會,轉殖羊的出現,人類基因組計畫的隆重推出,在2023年前後,「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的口號不知不覺流行開來了,之前計算機也很火,但大家都知道那時候納斯達克崩了,網際網路的泡沫爆破,生物更是承擔了重要的歷史使命。

這些反映在一群高中生身上那就是生物成了那時候各個學校分數線最高的專業,基本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甚至大二時候的轉系熱門榜中,生物還是名列第一。回想起來還是佩服當時唯一轉出到軟體學院的那個女同學,真是太明智了。

當時我們專業的同學都笑談咱們也算是放棄了進清北的機會來擁抱21世紀的未來的,結果多年後自己真的成了笑談了。

當然學生物還是有乙個好處的,那時候出國留學還是不容易的,但是學生物相對是容易的,我們專業最後出國留學的同學超過了半數,而且多數都是拿到獎學金的,這點上還是要感謝一下美帝的。這麼多留學了,也給我這種學渣保研本校的機會,當然自己後來研究生退學退坑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畢業也10多年了,我的同學各行各業也都有,剩下還留在本專業做研究學術的人並不多了,算上工業界的大概2-30%左右吧,因為本身一群同學也都是很優秀的人才,所以不管轉不轉其實都還混算不錯的。但誰又知道這轉行的背後有多少的辛苦,留下做科研的人又承受了多少寂寞枯燥難熬的實驗室的夜晚。但辛辛苦苦熬出來的看起來的還不錯,卻被當初聰明努力都不如自己的某些專業的人秒殺。

於是「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成了我們本專業人士共同的笑談,笑談的並不是這句話本身,而是我們這群學生物專業的人,特別是本世紀初有那麼一大群懵懂的青年,一大群因為這句話進坑的人,也算是一種自嘲了。

其實「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本句話現在越來越能看到會成為現實了,現在生物行業的發展趨勢是出來了,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生物學上的領域都可能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得到突破,行業中的優秀人才當然也能夠獲得名譽和經濟上的雙重豐收的。身邊就有很好的例子,大學室友美國前十高校博士畢業現在在國內基因測序創業公司做CTO年薪百萬,公司若是能上市就能身價破億。

行業的趨勢向好,但是行業的從業者的生存環境卻並不是那麼有友好,在生物行業成功榜樣下更多的是無數炮灰,生物學研究的特點,不管是做什麼細分領域,開創性的領導者下面需要很多幹活的,這類幹活的很多任務作不需要那麼高智商只要讓你怎麼做你可以這麼重複做重複試驗就可以。袁隆平很偉大,剛剛授勳,他的工作很有意思造福億萬百姓,但是他的研究下面需要幹的活,大部分重複的事情,大概叫個初中生高中生就可以去做的,甚至不如農民兄弟做的好。

為什麼生物專業現狀如此也就是科研未知性更大,不是一種應用型學科,做出偉大的發現的背後是無數優秀的科研工作者炮灰,乙個偉大發現的背後還有很多重複勞動的高階民工,這些人很努力很聰明也很優秀,但是他們的價值在這個產業鏈條中是得不到高的價值利益分配的

我們學生物的同學們笑談其實就是笑談自己投入了這麼多回報卻這麼少,投入和產出比嚴重不對稱。

職業生涯也就30年,本科研究生博士下來10年青春,還不如乙個計算機本科出來的收入高,在國內現在唯金錢第一的時代,也就只能笑一笑了,當然或許還能拉到不少兄弟專業的同胞。國內職場現在又有了一股歧視中年人的風潮,你要再去改行,機會成本,年齡因素等等,讓一切努力轉變的想法也並不一定那麼好實現。

當然經過我們成為笑談的生物聯盟兄弟姐妹們多年的勸退努力,還是有成效的,至少我們復旦生物專業的分數線已經從本世紀初全校最高的專業分數線,據說現在已經跌到排倒數幾位了吧,基本上沒啥人願意主動去報了,都是被調進來的份。

現在我還能在這裡笑談一下,可能也算是沾了學校的光環效應,現在還能笑的出來。但是你要知道生物專業,全國每年有多少學校有開設這個專業麼?如果不是211/985級別以上學校的畢業生,大概都只能拋棄自己的專業去找專業不限的工作。

沒有學校的光環,專業也沒有用,可想而知工作會有多難找,起步的薪資會有多低,在這個時候恐怕就不是笑了,連哭也來不及了。

8樓:Abel

我覺得如果相信人擇定理,那麼會推論出生物科學一定是最終科學,是最綜合科學,是科學的最後領域,是最難的科學。

所以感覺人類還是有點低估這個難度了。

9樓:「已登出」

曾經學生物,但想說難道只有我覺得這句話成為笑談的最大原因是我們這幫學生物的人不是偽君子就是膽小鬼嗎?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那句話都被喊幾十年了才出了乙個賀教授。,反到不學生物的人站出來維護了賀教授。。

有誰敢空口白牙的忽悠別人進這個大坑,又怎麼會有某院士打著「XX不以就業為導向」的旗號赤裸裸把學生物的當廉價勞動力?

10樓:生物專業肥宅

這麼說吧,21世紀的確是生物的世紀,但這和21世紀也是IT/金融/軍事/空間的世紀沒有衝突啊。

目前生物這邊最大的問題就是「歷史的車輪被卡住了」,中國的紙變不成錢很大的原因就是政策卡住了科技的發展。如果世界上能少點槓精多點有遠見的決策者,現在很多社會問題將永遠不復存在。

11樓:

首先這句話沒毛病,錯就錯在解讀方式有誤。

純碎的生物學科背景,純粹的生物實驗,如果沒有其他行業領域的理論和技能基礎,前景不明朗。

可以參考大多數取得成就的生物學大咖,大部分是從其他學科背景跳槽過去的,什麼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的都有。數學思維工具和計算機程式設計軟體在任何領域的科研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早點覺悟,在學習生物之餘修個幾門數學和計算機課程,將來做一下交叉學科研究,對你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12樓:microball

(某資訊公司,剛接到中介廠商的訊息)

「太好了主任! 我們的新程式經過各廠牌OS測試後,確定是對電腦無害的

而且,經過雙盲統計驗證,還可以提公升 CPU 5% 的效率!」 科員A 說

「別高興得太早,這只是各OS公司的 Phase II 測試,

程式要能販售,必須經過家用電腦的大規模測試 (Phase III)才行」 主任說

「上次某 M$ 廠商的軟體通過了 Phase II,結果在家用電腦測試出現 bug

整個 team 砍掉不說,股價還跌了 10%...」 工程師B 說

「是啊,還是生技業好,我同學生技碩班畢業,就到 Merq 公司設計藥物

據說用了碩班學的演演算法,修改了藥物上的兩個甲基,

抑癌能力就提公升了 20%」 工程師C 說。

「沒辦法,生技學科預測性高,人家 molecular dynamics 加量子化學,

計算結果精準到蒲朗克尺度,不像資訊業,程式的 bug 完全無法預測

我們只能靠 screening 子程式,來決定要用哪個版本...」 工程師B說

「好了,別說這些沒用的東西了」 主任插話

「我下午要去跟電腦顧問開會,演示文稿做完了嗎?」

(下午,資訊研發主任跟電腦顧問的會議)

「那個,最近家用電腦的臨床結果已經出來了」電腦顧問說

「貴公司的 x12.4 程式當機率是最低的,但是啟動速度也比較慢」

「所以您平常還是會把我們的程式推薦給客戶是吧?」 資訊研發主任陪笑著說

「這個要看客戶的資訊保險方案啦,你們的程式太貴了

人家小廠商山寨的軟體,雖然當機次數比較高,但是價格只有你們 25%

現在全民資保快要沒錢了,平常只能叫客戶灌這種便宜的呢」 電腦顧問說

「因為 x12.4 程式的專利快要到期了,我們現在在開發 x12.5

希望明年底能 Phase III 通過」 主任說:

「x12.5 採用最新的 XRISPR 演演算法加上標靶 pointer 寫法,現在學界論文當紅」

「論文紅有什麼用?」電腦顧問蔑笑著說:

「前幾年你們還號稱,使用者資料反饋分析能增加執行速度...結果都是 correlation 而已

毫無預測性,我怎麼推薦給我的客戶?」

「電腦科學就是這樣呢,有時候有 correlation 就是很大的突破了」資訊主任說

資訊主任強忍著怒氣,為了推銷自己的程式,不得不說一些沒用的嘴砲

當年念資訊博班的時候,每天從早到晚篩選程式,

每一兩個月才會找到乙個執行效率比較好的,但博班老師不一定有興趣

博班老師每個月提供的建議方向都不同。 Project 換了又換

「我覺得我們可以跟生科系的合作,看看他們用邏輯分析設計藥物的觀念

能不能應用在我們寫程式方面...」博班老師說

資訊主任當年沒去接這個合作,因為自己的數學不如生科系訓練出來的要好

「想想真是個失誤」資訊主任陷入了懷舊的迷茫

「要是當時參加合作,也許就能轉行生技業,也不用在小公司的小部門當主任了。」(完)

2023年屬於20世紀還是21世紀

RED MANCHESTER 首先引用大佬觀點 年份是序數詞而非基數詞 其次 沒有公元零年 第三 大家難道沒有想過年份中的零其實是十的意思嗎。第五 千禧年和新世紀元年貌似是兩個概念 秦蜀風雨 2000年是20世紀的結束之年,2001年是21世紀的開始之年。記得是在1999年,小學老師告訴我的,至今記...

為什麼說 21 世紀會是王陽明的世紀?

寧波雅父 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關注陽明心學的人,偶爾會看到這句話,並且引用的人一般都言之鑿鑿說這是杜維明先生的提法,連包括酈波在內的著名專家學者都作如是說。但杜維明先生早已否認了這一 指控 其實,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是一名日本學者說過的話,他將自己撰寫的日文版 王陽明小傳 贈送給小自己一輩的...

為什麼我的導師一直說 21 世紀是化學的世紀 ?

Jenny 只是營銷做得好一點唄,堅定信仰還是要貨比三家。城市運營商說二十一世紀是城市的世紀 馬雲 航空業 化學的世紀不準確,應該是材料的世紀 高速鐵路?不是航空嗎?不不不,是海洋的世紀 鈦 材料還是太菜了。其實是生物啦 安納海姆球王 21世紀多半還是資訊科技的時代,然後還是智慧型硬體的時代,對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