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活著》描寫了很多死亡 為什麼要取名活著?

時間 2021-05-06 20:57:48

1樓:八豆

余華在活著的附錄裡說過——「作為乙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顯示給予我們的苦難,無聊和平庸。」

活著這樣的故事,講的是命運,是乙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講的是苦難的不存在,講的是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作品通過死亡和離別展現了命運的無常。福貴最後風燭殘年,孑然一身,但在他身上我們卻感受到了力量,一種忍受苦難的生的希望。

2樓:

好死不如賴活著?!!我看不起富貴這種人,早死了就不會害得身邊的人這麼悲慘!

看著美學老師給我們放的電影《活著》,忒不爽!更別說還要寫影評了!

3樓:岸芷汀蘭

有人說富貴活到了最後就是一種活著…也有人說向死而生…其實我個人更偏重於批判現實殘忍的這種觀點,活著本身就是一種諷刺…難道我們追求的不該是生活?而書中僅僅是在生與死的邊緣不斷掙扎,談何生活?後面,福貴在枕頭下壓了送葬的十塊錢…只剩下一人一牛…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到路遙的那句話「因為你還能痛苦,說明你對生活還抱有希望,」像福貴這樣既不痛苦也不掙扎,也就是他自己唱的老年歸寂寥,他可以笑著向路人訴說他的故事,已經看透了生與死…其實那感覺就像已經認命,心中沒了希望…所以我想…活著本身就是一種諷刺,也許給讀者的希望不在於結局,而在於主人公從沒放棄過的活著本身…

4樓:瑤悅兒呀

有的時候,看著周圍乙個又乙個人的離去,才發現自己是活著的。

有的時候,發覺自己是活著的,才明白為什麼我們活著。

有的時候,我們想著離去,卻發現離去的那些人,在我們心中還活著。

5樓:黃俊琳

所有的人都死光了,可是福貴還活著。他有悲慘的生活經歷,卻苟延殘喘地繼續自己的生命,活著本身就是孤獨的事,活著本來就是乙個人的事,不應該為任何人而去捨棄。

6樓:Hawain

記得曾經語文考試中做過這種題,問為何取名叫《活著》。 我覺得,余華之所以取名叫《活著》是因為它描繪了富貴的整個人生,起起落落,雖然大多都是苦難但是也讓我們知道人生就是如此,人活在世就是如此,可能有種種不痛快,種種心酸,種種失去,這就是活著,活得不一定要精彩,但一定不後悔走過這一遭。

余華的《活著》結局為什麼主人公不尋死?

龍曉囧 為什麼作者把主人公的人生設定得如此痛苦,因為主人公最後的選擇突出了作品的中心,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哪怕很痛苦,也有活著的意義。 木子彰 恰好最近剛剛讀完,說一說想法。我覺得或許正是因為福貴最後還活著,才讓人對於活著的意義有著深刻的思考。倘若福貴最終的結局是離開人世,或者退一步,瘋掉了,那麼我...

余華的《活著》陳掌櫃為什麼不管家珍?家珍生活這麼悽慘了,為什麼也沒看他父親伸出援手。真的不明白。?

Consciousness 建議你再看看書。在福貴把錢都敗光的時候,陳掌櫃是抬轎子來把家珍帶回家的。他惡狠狠地對福貴一家說,家珍肚子裡的孩子姓陳,但是到最後,孩子姓徐。家珍回來的時候 家珍穿著水紅色的旗袍,手挽乙個藍底白花的包裹,漂漂亮亮地回來了。福貴母親生病的時候 家珍從褥子底下拿出兩塊銀元,是用...

活著不好嗎,生物為什麼要進化出死亡?

你走入了乙個誤區 在自然界的視角下,活著並不比死更好演化不僅發生在 活著 的生物中,也發生在沒有生命的物質中 高能量物質不如低能量物質穩定,於是能量向低處 演化 有機物不如無機物持久,前者自然就向後者 演化 適者生存,優勝劣汰,這不是生物的專利 活物短暫,死物長存,那麼自然有由生變死的演化壓力對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