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本書?

時間 2021-05-06 15:55:33

1樓:猶抱琵琶拌著面

全書都用浪漫的詩意的詞句,勾勒出乙個個跌宕起伏的小人物改變大世界的歷史,但歷史真的會因為乙個小人物一秒鐘的決定而改寫還是各種意志共同影響的必然。

2樓:岸鴿

《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本書由十多個歷史事件所構成。這本書寫史但卻充滿了文學色彩,從其字裡行間中可以感受到作者身為文學家所具有的一種天然的激情。

在本書的第乙個歷史事件中,主人翁巴爾沃亞是乙個道德水準不高的破敗貴族,他個性殘暴:將被俘虜的印第安人的眼睛全部挖掉;他工於心計,通過言語的渲染以及一種類似犬儒般的精神竊取他人的果實,然而他是第乙個在有文字記載下發現大西洋的歐洲人,這就為他帶去了某種虛無的神聖的光環。但非常清楚的是,他為了發現大西洋地目的並不單純,這是一種出自政治上的投機以及留名青史的虛榮作祟而產生的,但讀到這裡,我不禁掩卷而思,世間又有哪些不凡事件的誕生的動機是相當純粹的呢?

世間又有幾人具有像法拉第,佩雷爾曼等不沉於世俗的人格呢。但以此來作自我安慰是相當不夠的,在我看來,乙個道德敗壞的人被作者描述為乙個英雄般的人物是不切合實際的。不過我也許能明白作者為何如此論斷,因為這本書頗具決定論的色彩,當然也許是文學修飾的結果,不過通篇而看,作者意圖把某些細小的事件與人類的整個歷史畫卷作對比,以此來達到類似於「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效果;從第二個事件—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便可略窺一二。

在其第二個事件中,首先交代了君士坦丁堡城牆之雄厚,隨後進行了一系列戰爭以及戰術上的描寫,當決戰時刻來臨時,奧斯曼帝國的進攻並沒有取得太大的效率(至少就其書本內容描述而言),但在外城牆與內城牆之間有一扇沒有關閉的城門,從雲梯上掉落的突厥人因意外發現這一沒有關閉的城門,於是城池因為乙個微小的錯誤而淪陷了。這裡我無法用詩意的語言去概括且因為沒有必要也不會去把原文貼上過來。不過當你讀到這些文字,確實會感受到這些事件被賦予了某些神秘的色彩。

這本書我並沒有看完,大概讀了不到一半,在這不到一半之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同時代的人往往很難一眼就看出乙個人的偉大或一部作品的偉大」,這是一句值得玩味的話,我把它延申了一下並產生了某些聯想。當我想到歷史中某些波瀾壯闊的事件發生時,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們會感受到我們如今讀到那些文字時所感受到的激情嗎?我想是不會的,因為在剛剛過去的某個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新冠疫情中,我確實沒有感受到如今文字抑或影視作品所描繪到的波瀾壯闊。

這大概就是公尺蘭昆德拉所說的媚俗。生活其實是平淡的,歷史並不是波瀾壯闊的,如果說歷史和宇宙讓人生出渺小感,倒不如說是時間和宇宙帶來這一切。

康德說,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另一件是我們頭頂的燦爛星空。我想,乙個閃耀於群星的人並不只在於他在史冊上留下了怎樣的名聲,而更取決於他內心崇高的道德準則。

3樓:艾思誠

第二次看了,對歷史上的很多事件沒有特別瞭如指掌。但茨威格的巨集大敘事讓我想起佩索阿的那句「我們活過的剎那,前後屆是暗夜」

要用一句話來說讀後感,可能就是「星星最閃耀的時刻,前後皆是暗夜」吧

4樓:

說著作寫得巴拉巴拉不好的,以此賣弄,覺得自己洞察一切的人,恕我直言,有點沙雕。

一本書就這麼短,你讓人家茨威格寫成史記,寫出個花兒?都說了是歷史事件特寫。

再者,作家寫東西調動讀者情緒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高讚批評家們真的讓人迷惑。

5樓:彙文圖書出版

首先看作品定位如何,本就不是照本宣科,說茨威格只放大乙個節點時刻或者乙個人物,而不遵從完全歷史具體發生的人不適合去閱讀這部作品,閃耀時刻是那乙個切入點,豐富主題內容。曬自己優越感,標榜自己歷史學識的人莫不是走錯了道,洋洋得意未免有些忘形。記敘的方式有千萬,有些人總能抓住不符合自己理解的方式進行「指點」,這樣顯得與眾不同且高大。

6樓:王鋼蛋

不如先總結一下我的看法,這是一本浪漫與悲愴相互交融的作品,但說實話茨威格貌似對於歷史的看法並不嚴肅,而是通過系列的描寫來表達自己感性的想法,感動人們。

先來說說書的缺陷

1.沒有亞洲人,對,沒有亞洲人。我更相信時茨威格缺乏對亞洲歷史的研究,全書的十四篇小記沒有一篇涉及到亞洲人,唯一的也就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列寧同志。

我相信如果茨威格研究過中國歷史的話,那些歷史上的厚重而巨集大的事件:老子與孔子相見、秦始皇大一統、漢武帝攻打匈奴、蒙古帝國、虎門銷煙、新中國成立······絲毫不比書中的歷史遜色。

2.感性大於理性。例如書中的拜占庭帝國因被遺忘的凱爾卡門而攻破,乙個本就毫無抵抗之力的國家把戰敗的原因歸咎到戰術上的疏忽,未免有些可笑吧。

再就是拿破崙和格魯希的那點破事,拿破崙戰敗的原因是格魯希一剎之間的錯誤判斷而導致,這種現象更像是一種戲劇上的手法,事實上a拿破崙本就屬於背水一戰的那種性質,在整個歐洲合力鎮壓的情況下,輸那是必然的,能贏才是小概率的事情。以極小的事件改變了整個時代的方向,須知方有量變才有質變。真正的歷史都是不斷疊加而產生出的質變。

茨威格就是這樣,把十分微小大事件放大到無限倍並認為其推動了整個歷史發展,這種認為是我所不敢苟同的。

當然,比起這本書來,還是有許多的看點的。

首先就是他的文筆,茨威格多用描寫和旁襯的手法,認真的刻畫出時代背景下的歷史人物心緒,令人著迷。在他的筆下,第乙個發現大西洋的巴爾博亞在追尋時的奸猾與冒險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魯熱·德·利爾創造膾炙人口的 《馬賽曲》,卻也在此後的一生中如塵埃一般漂浮不定,荒謬的命運使他成了「一夜詩人」;約翰·奧古斯特·祖特爾在富可敵國的富翁和最悲慘最可憐的乞丐之間徘徊;·······歷史在茨威格的手中演化成一捲通俗易懂卻韻味悠長的藝術品。

講道理的人很多,但能夠把道理講簡單並能使人受益的人,很少。

再有就是對於人的思考,書名就叫做《人類群星閃耀時》,亨德爾於殘廢之際涅槃重生創作《彌賽亞》,托爾斯泰為自己為追隨畢生的思想而毅然出走,追尋自由,斯科特在發現南極點後的歸途中飢寒交迫而殞命於極地,留下的日記則展現出人性中的不屈與豪氣。

可見茨威格對於人類是懷著一種崇高的敬意的,人類也曾經有過輝煌,那些對人類發展有重大推動作用的就如同天上的明星一般璀璨。

茨威格謳歌人性的光輝,讚美生命的廣博,記錄歷史的瞬間。

7樓:「已登出」

與其說這是一本歷史傳記書,倒不如說這更是一本文學書。

茨威格用多種的文體手法講述了近代歷史的多個高光時刻,濃墨重彩地描繪了當時經歷者的內心狀態和微妙的心理變化,讓人跟著這些親歷者去見識曾經歷史的恢巨集。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幾次地理探索,發現太平洋,鋪設海底光纜,踏上南極。人類向未知的探索,始終交雜著冒險與野性,使命與激情,犧牲和低潮。無數次的嘗試,許多人不停的追逐,才讓未知探索成為可能。

一次微小的舉動和決定,一瞬間的抉擇,卻是命運的改變。再堅持一點,你也許會轉角看見大海,也許會永遠迷失在冰天雪地。沒有永恆的擁有,只有難忘的過程,或許過程才是永恆。

榮辱只在一念之間。

勇敢是處於逆境時的光芒。-- 茨威格

8樓:辯手李慕陽

茨維格的筆,力透紙背,即便時過境遷、百年後讀來,每乙個故事依然讓人感同身受、潸然淚下。這人類的歷史呵,究竟是趨勢的必然,還是命運的玩笑,抑或個人性格的悲歡?

9樓:北固亭烽火

我以為,茨維格想讓我們在閱讀時收穫一種「震撼」,這種「震撼」就像悲劇一樣滌蕩我們的心靈。

大家都在談論拜占庭、滑鐵盧,不過我想說,這本書裡寫的最有力量的,反而是亨德爾、魯熱、歌德、妥翁、菲爾德、托爾斯泰、斯科特這些人物。

這裡就有乙個關鍵的問題:憑什麼這些人可以和拜占庭和滑鐵盧這樣的歷史大事件並列呢?這恐怕是茨維格真正想希望我們思考的吧。

人的意志,才華迸發的那個瞬間最為珍貴,什麼也比不上這種精神力量。無論再巨集大的歷史場面,也比不上乙個人堅定的意志,乙個人激揚的才華。這不是一種史觀,而是茨威格的哲學:

人,是大寫的人。我們因此被打動,因此在閱讀時滿含熱淚。

這就是為什麼茨威格說他沒有「虛構」。誠然,他虛構了很多歷史細節,但在這些人物的精神力量上,他沒有虛構半分,他筆下的人物真的被他寫活了。

10樓:

各位知乎大神怕是要本領通天了,讀一本文學作品的時候重點應該關注它的史觀正不正嗎?

諸葛亮把東漢衰敗的原因歸結為皇帝親小人遠賢臣絲毫不提統治階級對百姓的剝削與壓迫;蘇洵認為六國滅亡是因為賂秦而力虧。各位要不要給教育局寫信把這種史觀不正的作品從教科書裡刪掉,免得荼毒我們的青少年啊?

11樓:「已登出」

我自己挺喜歡茨威格的,他的作品用巧妙的寫作和編排技巧,讓讀者進入作品之中,極其擅長在醞釀了足夠的情緒之後給到讀者強烈而餘味深長的乙個發散點。某種意義上這和我後來讀到的日本文學作品有些像。以上純屬個人想法,不喜勿噴。

然後,我是德語專業的學生,學習德語文學課程時,不少書,不一定適合讀。比如康德也好,尼采也好,甚至托馬斯·曼也好,大部頭或者讀感非常強烈的作品很多。德國文學作品很像是烈酒,讀起來的感覺很像是醉酒之後所做的乙個漫長疲累的夢。

相比之下茨威格好一些,他的作品,更像拉開帷簾,坐在桌前打了乙個盹。當然醒來仍然是一身冷汗。

教師們都很推薦我們去讀《人類群星閃耀時》,因為不少不愛讀書的人也讀的進去。

12樓:糖宋元明清

歪個樓昨天剛剛看完心裡就一直在想的乙個問題:

《decisive moment in history》我把他翻譯成 「決定歷史的歐洲時刻」

畢竟全篇十五個偉大的人物全是歐洲的。

13樓:Amber

這本書記錄了人類歷史上非凡的人物以及改變人類命運的時刻。

優點:1)作者始終站在人類發展的角度看待這些影響深遠的事件,格局很大;

2)行文流暢,字裡行間飽含深情,對於歷史著作來說難能可貴;

3)選材廣泛,政治、軍事、科技、藝術……都有涉及。

缺點:1)作者選擇的這14個歷史事件有很強的主觀性,選中的並非就那麼意義深遠,沒選中的也未必就不是更深層次的改變人類的命運;

2)作者的判斷只能作為參考,即使不是那一瞬間的改變,歷史也未必會改變走向;

3)作者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文章的客觀性。

如何評價專欄《迦勒底的群星閃耀時》?

二十八畫 十分美妙的文章,趣味性與科普性並存,讓master們能進一步的了解英靈們的光輝故事。這裡有個自私的請求 希望專欄的大佬們可以寫一些被故事缺陷而遭到玩家們無腦玩梗討厭甚至是厭惡的英靈的故事,還他們乙個清白。 亨利 桑松 這個平台,可以讓人們更好的了解fate的這些角色,吸引更多的人喜歡或消除...

如何評價《褚時健傳》這本書?

書影人生 前段時間,乙個突發新聞映入們的眼簾,商業傳奇人物褚時健辭世,享年91歲,一時間,可能有很多人還在問,這位企業家,是誰啊?是的,他的名字可能有的朋友不熟悉,但他所做出的產品,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就是 紅塔山 和 褚橙 那麼今天,有書君就通過一本書和大家一起了解了解這位企業家,也就是這本 ...

怎麼評價《巨人的隕落》這本書?

離初九 剛看完,感覺被捧得有點誇張 一開始被那句 平均三個通宵讀完 吸引,但是三天過去了,我大概只看了13 後來就一章一章看,因為看著看著就會犯睏,一章看完剛好睡覺,三章就是極限了 書裡出現的每個人幾乎都和其他人有某種聯絡,剛開始還在用力記住每個人,後來就隨緣了,反正作者會在某乙個人再次出現的時候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