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出生性別比失衡,未來將有幾千萬光棍,對於女性是否是好事?

時間 2021-05-06 11:29:35

1樓:The one

對於知乎女性來說沒區別啊!

別盯著總人口看了,你有不是從幾千萬人中挑物件。

看了這麼久,對於知乎女性而言物件必須本科學歷起吧!最次最次也得是大專畢業吧!工資還得5000千起。我說的都是最低要求哦。那些月入上萬,一線一套房的先不提。

就是這樣的條件男生他們的挑的範圍是多少呢?是從初中到碩士學歷的女性,而初中高中畢業的男性已經被你們淘汰了。

所以是大群女性盯著大專本科碩士學歷的男性為結婚物件,那麼這個範圍內肯定是女多男少。

因為2023年本科畢業生男女比例48比52,女的比男的多出4個百分點。再加上初中高中畢業的女性,男女比例是失衡了。

而且畢業就月入五千以上基本都在大城市,或者三四線城市,那麼就是導致優秀一點的男性和大多數適婚女性集中在一起。而條件差一點的男性基本去鄉下或者小城市裡,基本被排除男籍,大多數女性應該不會挑選這些人。

那麼真正結婚的人男的多還是女的多呢?雖然中國多出3000萬男性,但是這些人都被分到鄉下,工廠,工地。

別說社會對女性不公平,像部隊和工地男性比例還是佔大多數,一些風吹日曬,體力勞動大的崗位女性基本很少。

女性崗位最多的就是服務行業,這些行業基都是集中在大城市,越是發達的城市服務業佔比越高,女性工作崗位越多。

再說現在中國經濟也越來越發達,那麼對於一些小國家的人來說中國就相當於美國一樣的發達國家。

當然這只是大環境而言,你真正競爭的還是周邊幾個街道的人,大一點乙個區縣乙個市,就算你條件好於中國百分之八十的人,但是和你競爭的全是那百分之二十的人,你也是沒辦法的。

2樓:

男性比女性多許多人! 底層特別嚴重 ~ 特別是年輕男女,男人比女人多的太多了。

女性普遍長壽,高齡女性佔女性人口的比例更高,這樣年輕女性更少了。

很多男人還抱怨,娶不到老婆,動物世界的雄性,注定有很大比例是單身,死亡,基因沒法傳代的,看看大草原上的可憐鬼吧。

一人發乙個老婆? 做夢吧你,自然規模不可違背,誰叫我們是雄性呢?

屌S,就不要傳代了,好好的做綠葉吧,綠一下唄。

3樓:安琪邋

剛看的書,說這個問題

不是好事,女性地位會下降。

只有女性比男性多的時候,社會對女性的寬容度,女性在各行各業的發展度,才會提高,

女性少,都去結婚了,慢慢的女性地位就下降了男人為了娶老婆,要更加努力奮鬥,佔據各個崗位的重要位置。

反之女人會越來越沒地位。

4樓:「已登出」

中國出生性別比從資料上來看確實失衡,但是是不是代表中國的適齡青年真的是117個男性對應100個女性?我看不見得。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2023年20歲(2023年出生)的人的性別比為102.

71!這意味著在大趨勢上,中國20歲人口的性別比詭異的恢復到了正常水平。

所以,題主說的女性缺口存在,但是是不是巨大還有待商榷。

非深度。不震驚。中國超高性別比的噱頭下隱藏著什麼玄機?

5樓:提亞馬特miku

這絕對是女性的福音,可以和上帝創世紀同等偉大的時候。女性就應該是稀有的,珍貴的。時代已經到了反轉的時候了。

我們也絕不能在這裡被動,我們應該生更多的男人。也許你會覺得疑惑,但你需知道,雖然你的兒子,你的兄弟他們也找不到女人。可這是利於全女性的偉業。

你不應該站在自己的身上,因為你將經歷一場戰鬥,一場立與男性階級與女性階級之間的戰鬥。

可以想象,未來的世界,我們一人將支配七十二個處男,喝著蜜糖做的河,吃著忌廉做的山。我們再也不用工作,我們再也不用戰爭,只因為那些勤勞的,好鬥的男性被我們所飼養。

我們必將勝利。尤拉。

6樓:ky104

我是女的,先說一句,免得等下說我物化女性。男權社會裡,女性本身就是一種資源,女性越少意味著女性話語權也就越少,加上生育資源本身就和女性繫結,為了最大化利用,他們最有可能的方法就是把女性物化,貶低女性人格,讓生育資源得到發揮。

最簡單的一點來說,男女比最大的國家是中東地區那邊109比100,那邊女性好嗎?還有印度也是巨大男女比例,那邊女性權利好嗎?中國有這個趨勢,畢竟文化內涵趨向,所以同妻之類的問題很嚴重。

當然比起女的男的壓力更大,上層中層肯定是不缺生育資源的,下層很嚴重,也就是基因斷絕,作為生物完全被自然消滅。按專家的說法是中國105比100是正常的,也就是下層那5000w男同胞找不到媳婦純屬自然淘汰,這也沒有辦法不是嗎,誰叫他們老婆在娘胎裡就被流掉了,最可笑的就是娶妻難的人群和也是最重男輕女的人群,大概天理迴圈吧

7樓:在夜空中

大力提倡同性戀,gay,百合,不婚主義,獨身主義。讓不婚的人自由選擇。

完全開放生育,鼓勵家庭生育,讓生育的人自由生育。

這樣兩者都能按照自己的意願行走。

8樓:

有的人認為,即使男多女少,女生也依舊只挑有錢的,那麼優質男生依舊不缺女生,而有很多女生因為要求過高,一樣嫁不出去。

嗯……只要女性把「男方必須比自己有錢」的單一標準轉化為「男方長得好看也行,男方年輕而且情感專一也行,男方做菜水平一流而且還會勤快地做家務也行……」的多元標準,只要達到上述要求中其中的一點就願意考慮考慮,那男多女少對女性很有利嘛!

9樓:

不會。。。

因為再老的男人,都願意去找年輕漂亮的女人,而再老的男人只要有錢,一樣能找到年輕漂亮的女人。。。

而年紀大了的單身剩女,選擇的餘地就沒這麼大了。。。

10樓:

只說一句話

2018發布的全球平等報告中國排100位,主要拖分點是男女性別比(調查當年出生的男女性別比),性別比失衡不是過去時,是現在進行時,和未來時。

11樓:

說個個人觀點,你當我瞎說就好

我們稱婚姻為婚姻市場,那市場就會自己對自己有一定調節作用,雖然可能會跑偏。我認為會有很多男性和女性會接受男女方年齡相差加大,而且目前看起來有這個趨勢。有一些有一定價值的男性選擇年齡更小的女士,似乎也有不少人接受了這一點。

一旦年齡差距被拉開,這多的三千萬供給就緩衝了。

現在光棍的人是哪一批,那批特別沒錢又沒法或不想上進的(就是價值低的),還有就是現在那些二十來歲的條件不好但有希望還在奮鬥的人(價值低有潛力的),至於這些二十來歲的人長大了,人成熟了,又有不少條件也上來了(價值公升高),他們也就能往下相容了,然後新的二十來歲的接替上就是了,如此往復。

鄙人不才,沒學過相關東西,只是最近和別人談到這個現象,我就胡亂解釋一通,你就當我瞎說吧。我在此向我物化的人道歉。

12樓:

匿名了,怕被噴

家裡沒什麼錢,沒什麼地位,算是剛脫離了赤貧階級。

90年代末出身的,現在剛過二十歲,還沒有感覺因為性別比產生的擇偶壓力因為大量優質男性紛紛離開家鄉,到大城市就業,父母傾囊而出,幫助其在大城市安家立業。

而與其階級相對的女性,卻不少回家就業,在其相親範圍內,同階級的適齡男性卻不是很多,當然相貌出眾者,家境優渥者,不乏追求者,但更多的女性不得不選擇向下找個有抱負有能力但沒資產的有為青年。

我姐姐就是選擇的學識淵博的無產有為男青年(某大學講師)可惜,我大概率也是出去的那一批,沒法享受此等福利了。

13樓:基督徒

2023年,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3.51,四捨五入約等於114,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

(1)214個人裡面,有114個男生,100個女生,其中有14個男生找不到老婆。

(2)112個人裡面,有7個男生找不到老婆

(3)56個人裡面,有3-4個找不到女朋友。

乙個高中班級差不多有五十到六十個人,和五十六個人接近,意思就是說,全班都配對了,會有三個到四個男生沒女朋友

這三個男生,我估計的情況就是:乙個非常壞,壞到極點沒朋友,也沒女朋友,見那些坐牢的,吸毒的等等。乙個非常窮,醜,自身條件實在太低,沒女朋友,乙個不想談女朋友。

這對男生女生來說,一直是常事。只不過中中國人口基數大,這多出來的百分之一點一四就顯得大了,不過,這三千萬可是分布在中國遼闊的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上,算什麼?

14樓:DDSue

不好,為了解決切實存在的,對社會安定有極大威脅的剩男問題,無形之手會製造出更多類似於剩女等對社會沒有危害也可能根本不是個問題的問題。以此「脅迫,恐嚇」女孩們過早放棄自我追求,故意示弱以換得所謂美滿婚姻。不是很懂這種治標不治本的邏輯,但貌似趨勢就是這樣的。

15樓:

所謂的(適婚年齡)男比女多3000萬早就已經闢謠,根本原因是瞞報戶口導致。

第六次人口普查已證明:適婚年齡段兩者只差126萬。遠遠低於男女出生比例103-107:100的科學合理範圍。

退一步說,即便這個謠言是真的,男性真的多出3000萬,按中國人口基數,性別比也大約僅是105左右,符合國際通行的103—107的合理區間之內。

哦對了,女權癌現在已經不說3000萬了,改稱「6000萬」了,什麼時候破億估計也是分分鐘的事。

按道理說,女權應該痛恨這種謠言才對,我怎麼看女權樂得歡呢?只要能哄抬X價,吃個人血饅頭特爽是吧?但未來對城市女權不容樂觀,城市適婚都是女多男少,外地進城的妹子們對你們構成很大的競爭威脅,你們再天天噴男人,也沒用啊。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3000萬光棍」是資料推演發生了錯誤

藉著民間所謂的「光棍節」,「3000萬光棍」成了近期網路的熱搜詞。「光棍問題」不是那麼容易說清的,我們只是想知道,與女性的人數相比,多出來的那些男人都是「光棍」?

3000萬光棍?真的有?引子

超高的男女性別比似乎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成為社會熱點話題,讓公眾倍感憂慮。

挑起本輪「光棍危機」話題的是浙江財經大學一位教授的「雄文」,把「窮人可以合娶老婆」作為解決3000萬光棍問題的途徑,一時間網路譁然,議論蜂起。

無論是支援還是拍磚,共同的前提是認同中國已經存在或者在2023年之前即將出現至少3000萬「光棍」。

但是,瀋陽師範大學人口學教授王立波和她的研究生周平梅的一項研究結論卻是:「3000萬光棍」不存在。

人口統計的資料指向出現了偏差適婚年齡組性別比並未報警

既然上述的統計方法不可行,那麼正確的方法是什麼呢?

王立波引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官方數字進行比較:以中國大陸平均結婚年齡27歲作為參照,將適婚年齡組限在20歲至34歲這個年齡段,通過彙總2023年、2023年、2023年、2023年四次人口普查的資料,可以看出,實施計畫生育政策以前和以後出生的人口性別比相差不大,甚至2023年和2023年的資料還更低些,2023年婚齡期的性別比為四組中最低,只有102。而這個資料,與日本2023年、2023年兩次人口普查的資料相比也是低的。

2023年,中國20歲至29歲的男性人口總數為1.1484億人,同年齡段女性為1.1358億人,兩者只差126萬人,遠沒有3000萬人那麼大的差距。

這個結論是驚人的,因為它顛覆了流行許久的乙個觀點:在嚴格的計畫生育政策的管控之下,很多家庭為了生男孩,用B超等手段檢測胎兒性別,使女嬰流產。儘管中國法律禁止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但這種情況仍然存在。

按照王立波的研究結果,不僅超高的出生性別比並不真實,而且西方國家用以攻擊中國人權問題的 「大量女嬰被扼殺」的說法也並不符合實際。

王立波這樣解釋從出生性別比到適婚期性別比的變化,她認為,中國具有男孩偏好的家長在生出女孩以後,並不是像人們想象得那樣把女嬰溺死或者拋棄,性別選擇性流產也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普遍,在儒家傳統文化薰陶中的中國城鄉,男孩偏好並沒有把中國父母的基本倫理綱常毀滅。更多的人是把出生的女嬰或者超生的男嬰以各種方式隱藏起來,這些被隱藏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最終總會以各種方式出現。

中國的父母總體上還是善良溫情的,他們保持著男孩偏好,但也同樣愛惜女孩。

「光棍村」和「剩女」一樣是婚姻價值取向所致

如果可以回到出生時改變性別,你會改嗎?

啊啊啊啊唉 做夢都想變男生,想擁有女朋友,想擁有大肌肉,想擁有職場競爭力,想保護喜歡的女孩子。做女生的煩惱絕不僅是乙個大姨媽這麼簡單,大姨媽對我來說完全可以忽略不計,這種疼痛算個屁。我只是想在社會中在家庭中扮演乙個男性的角色,乙個保護者的角色,如果硬要我扮演乙個柔弱女性的角色我會瘋掉,所以我選擇不婚...

如果整個孕期都不開心都很喪,寶寶出生性格會不會有什麼影響?

lynnluo 我懷孕的時候也很喪,特別是6 10個月,可能荷爾蒙關係,一點點事情我都能大哭。特別是那時候我老公合夥做生意,既累還不賺錢,連油錢都沒有,要找我拿,各種墊錢,網上借錢,還開始抽菸,也沒時間陪我產檢散步,晚上乙個人散步的時候老是哭,我那時候就想,要是以後寶寶脾氣不好,我肯定要怪她爸。後來...

如果出生的時候你可以自己選擇性別,你會選擇作何選擇?

kirakira 依然是女 如果自己都不能認同自己的性別的話,又還有誰會來認同?若提到先天的生理弱勢,兩性誰也不比誰好一點。但涉及社會地位,迷茫的時候,要選擇難走的那條路。 一點基礎比較差 我希望我是男生boy非常渴望因為我喜歡女生,我不喜歡姨媽不喜歡胸,想嘗試下面有那個的感覺,想擁有平板身材,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