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最好的告別》這本書?

時間 2021-05-05 15:26:02

1樓:Gaia

這本書英文名叫being mortal,翻譯成中文,我們可以理解為「身為凡人」或者「作為凡人」,即身為凡人,你我永遠逃不過死亡這個必然的宿命。作者想告訴我們的不只是如何體面地向這個世界告別,而是教會我們當某一天身體素質在走下坡路時,應當如何有品質地生活。

雖然過度醫療導致老年人承受了臨終前本不應當承受的痛苦,但我們不能否認醫學進步給我們生活品質帶來的深刻改善。也正是因為醫學的進步,社會關係的變革,才讓現代社會產生了這個問題。醫學是科學的、冷靜的,讓我們多一點人本主義的思考,或許,這個問題將會有更多、更好的解決方案。

2樓:嘎嘎嘎

非常好的一本書,很想推薦給父母看一看,但是又怕他們多想, ,如何優雅的走向死亡,如何才是有尊嚴的活著,提前思考,有益家人。

3樓:一顆醜橘

先讓我來一波彩虹屁,這本書真的太好看了。我已經很久沒有看書看到淚眼婆娑,但是這本書的最後兩個章節真的太好哭了。

死亡教育和臨終關懷一直以來都是我關注的課題。我們總是希望從醫生的嘴裡聽到好訊息,但現代醫療的價值不是戰勝死神,相比之下,我更傾向於它幫助我們獲得更好的生命體驗,同時死亡也是生命程序當中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我們需要如何面對,接受和抉擇,這本書用幾個故事闡述了不同的選擇。

也或許正是因為我們不能從亡者那裡得到反饋,一些好與不好的方式也都只是我們活著的人來決定的。但至少面對瀕死階段的人來說,他們還是有權決定自己如何死去。

可能我還是偏愛人文關懷類的話題和文章吧,這篇看來會讓我思考如果將來有一天,我要決定我愛的人或者我自己生命如何終結的時候,能不能處理好。

我還是會持續關注這類話題,希望終有一日,在我們身邊談論死亡的時候不再是個避諱的問題,生的愉悅與死的坦然都是生命圓滿的標誌。

4樓:Hoiutong

有些離題,說說從書中引發的一些思考。

21歲,第一次接觸到關於死亡的書籍,本來是想著學習一種看待死亡的思維,為了讓自己以後遇到相關的事,不會那麼害怕和接受不了。但沒想到是,看完這本書後自己突然想做做出些改變,想開一家類似這樣的輔助生活中心,想深入學習死亡教育。

但在國內,死亡這兩個字太難提及。

可能老年、死亡這些詞語離我們太遠,但想想,假如過多20,30年,我們的父母變老了,在他們身體機能不允許時,可能需要別人每時每刻照顧時,你真的可以無時無刻陪伴在身邊嗎?

再假設過多40年50年,到我們自己老了,我們打算怎麼過我們的老年生活?我們又如何看待自己即將離世的事實?假如我們沒有子女,又可以有誰輔助我正常生活?

當然我們不會希望一直住在醫院裡面。

這本書,它不僅是讓我自己學會如何看待自己未來的生活,還有許多的理解和包容,以前會不懂老人的一些行為,不願意從農村搬到城市與家人一起生活、不願意去養老院(國內大部分都是),現在漸漸理解,因為即使他們是老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有自己的交際圈,有自己日常生活中喜歡做的事,有自己的生活鐘。我們應該從他們的角度考慮,而不是硬是逼他們適應乙個跟原本生活完全不一樣的地方,甚至時刻監管他們生活的地方。

5樓:sakura

一年前我們那裡有個醫生的孩子猝死了,94年的,當時聽他說自己行醫一輩子最後卻連自己的孩子都救不了,挺難過的,又忽然想到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天,會不會也像那個哥哥一樣,在某天忽然再也沒有了呼吸心跳,然後再親友的哭聲中變成乙個小小的盒子,再也不能煲劇不能奔跑不能苦笑 ,然後長眠於漆黑的地下。雖然知道那一天總會來,但是卻害怕它來的太早,害怕它的到來,然後陷入深深的恐懼當中。

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看了《最好的告別》(就是明目張膽的打廣告了),按我的性格,平時這類社科書我是看不下去的,枯燥無味,但是那天我就是一口氣看完了,越看越覺得通透,就好像眼前的迷霧漸漸淡薄,直到露出了太陽。向死而生,才是活著的最好狀態。現在我依舊畏懼死亡,但是這種畏懼卻再也不能影響我的生活,說是畏懼不如說是緊張,就跟第一次面試一樣,難免緊張。

書中提到了生前預囑,看完之後我也填了乙份。

在中中國人的眼裡,至少在我們那裡,這樣會被認為不吉利,但是人這一生太長了,我不知道死亡會在什麼時候降臨,我不想在死亡降臨的時候手足無措。

最後,關於這本書,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林黛玉,對於我來說,這本書的地位和我這一路走來遇到的各種令人尊敬老師是一樣的。如果你也對死亡諱莫如深,如果你也在懼怕死亡,不妨讀讀這本書。

6樓:

這本書非常現實。看多了對英雄遲暮、紅顏失色等人生常事避開不談的一眾爽文再反觀《最好的告別》,描述的生老病死那麼自然,無可避免卻又是我們每個人不得不面對的的,蒼涼悲壯油然而生。

很輕易的,我想起自己的親人是如何死去的,——大多都是疾病纏身,在醫院冷冰冰的病房裡掙扎離世的。任何人都對此無能為力。

讀完這本書後,「如何舒服體面地死去」也成了我今後的追求之一吧。

總之先占個坑,有空了來答(_;

7樓:汪汪

自我父親去世後來兩年了,心心念念一直想看,想看完。終於剛剛看完了全書。

如果不是至親的死別,沒有閱歷的我是無論如何也不知道真正的死亡意味著什麼。

成長,真相,似乎就是在一層層揭開這個世界真正殘忍的那個樣貌。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該慶幸我早早看了一眼這個真相,我不知道。

看完了《最好的告別》,關於死亡和衰老的幾個故事和一些常識,無論你有沒有過經歷,都會讓你對待生死更加坦然平和。

如何看待《沉默的告別》這本書?

下雨天weal 覺得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於把乙個悲慘的家庭和這個家庭中每乙個成員沉重的一生,用這樣一種輕描淡寫的方式表達出來。乙個從小失去雙親,被當做外人寄養在祖父母家,一直被排斥和忽視,從來沒有感受過愛的孩子,在失去理智的情況下,把自己喜歡的乙個女孩殺死了。接下來的20年,這件事像乙個影子跟隨著自己,...

如何評價《鼠疫》這本書?

花開有時 鼠疫 的作者阿爾貝 加繆,二十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 哲學家。代表作 局外人 西西弗斯神話 鼠疫 書中金句 習慣絕望比絕望本身還要糟糕。自認為什麼都知道,於是乎就認為有權殺人。沒有真知灼見就不會有真正的善和高尚的愛。我感到興趣的是,為所愛而生,為所愛而死。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值得人們為它捨棄自己...

如何評價《活著》這本書?

香菜大王露 被推薦了無數次,活著 終於有機會一口氣看完,余華在前言這樣一句話尤為深刻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通過旁聽者的視角將我們帶入福貴的世界,從坐擁百畝耕田的富家少爺到簞瓢屢空的老人福貴,歷經幾十載風雨坎坷,最後卻只剩一人孤獨的活著。陪伴他最久的那個人大概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