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這麼深奧,為何還能被民眾接受廣泛流傳呢?

時間 2021-05-31 15:06:35

1樓:hill sunny

佛法之所以顯得高深,是因為它總要把乙個道理窮根究底,徹底講明白,所謂修行,其實也不離日常的穿衣吃飯,待人處事。在生活中落實佛法,大方向把握住基本就不會出很大的差錯。敦倫盡分,閑邪存誠+真誠念佛,這就是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的基本做法,可以說,人人皆能做到,至於做的怎麼樣,就看個人自己的用心了。

做個老實念佛人,自利利他,臨終必蒙佛慈悲接引,往生淨土,出離輪迴,此即世出世間樸實平常,圓融無礙之妙法也

2樓:

因為佛教的修行是生生世世的事情,所以修行上也分次第來走,不是在拔苗助長

比如,剛接觸佛教,最先接觸的就應該是三皈五戒,最大的收益就是,人身可以保住了,猶如輪迴苦海裡的明燈,不至於瞎子一樣亂轉

再往後,通過佛經漸漸了解一些法門,一門深入,長期薰修,真正的收益才剛剛開始,比如苦和煩惱越來越少了,心裡的資糧慢慢地就多起來了,法門有很多,但不能貪多,至少得有乙個主法門,別的作為輔助是可以的,比如,修念佛法門的,修修禪定也有助於念佛法門的深入,這就是禪淨雙修,如虎添翼,四念處和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也可以幫助自己更快地明心見性,從而助力念佛法門的功夫增進

如果此生有機緣明心見性開悟的話,這個收益就更大了,漫漫菩提道足夠無數個生生世世走下去了,久遠劫後,就能成佛了

中國這片土地其實最適合佛教傳播,因為中中國人不迷信,更偏無神論一些,文化裡也有包容的根,這與大乘佛法圓融萬法,包容永珍有異曲同工之處

都說佛教裡提倡觀苦生出離心,中國這個千奇百怪的社會用來觀苦也再適合不過了,你在歐美那邊真不容易觀得起來,但近些年,佛教也傳到美國了,很是為大乘佛法感到欣慰

3樓:「已登出」

六祖,乙個字也不認識,砍柴就明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懂得: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萬法無根無住真空妙有的道理。

民眾一點也不傻,反而天天抱著《瑜伽師地論》的,說不定就是根性最差最不開竅的那種人。

4樓:

印過了凡四訓的人來回答:因為某種原因,我拿了僅有的錢印書,放到寺院流通,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然後沒有祈求,竟然眼睛清晰了。

有一條腿有微小的跛,好了。失眠也好了。有失眠的人建議印楞嚴咒。

因為楞嚴咒在佛法在。

5樓:源晨

末學想來想去,其實覺得這個應該歸功於六小齡童版《西遊記》。佛教,佛法,佛經很多都是因為看了《西遊記》才有了乙個初步的概念,尤其佛祖神通廣大。很多人跟末學沒接觸佛教前一樣,是分不清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和南無毗盧遮那佛的佛像。

只知道那是佛祖,見佛就要拜。佛經一定是高深莫測,一定是我們看不懂的東西,但佛經很殊勝。

6樓:

佛法禪宗傳到第二十七祖的時候,般若多羅傳法給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告訴他東渡中國,印度已經沒有佛教發展的土壤了。問題來了,為什麼是中國?而不是西方?

因為中國的「道」文化根基(不論是《易經》還是中醫還是諸子百家)已經奠定了佛教發展的基礎。老百姓人人都懂「道」,只是日用而不知,這個基礎使佛法在中國深入人心成為了可能。

那是當初,現在不行了,人們連中醫都理解不了了,更何況佛法?

7樓:凱爾

因為佛的教導有實有權,有小乘有大乘,有顯宗有密宗,契各人根基,都能證入,即便農村老太太只懂唸阿彌陀佛,若念到一心,也能入佛趣,所以能流傳。

8樓:Hooverdamn

說實話現如今有些經典不是特別廣的流傳著。尤其是佛教的思想,你問乙個人佛教到底講什麼?講福報講輪迴講淨土嘛?

到底最最根本講什麼,到底究竟講什麼。能把這個說清楚的人其實不是你想的那麼多的

9樓:大江ye

我們娑婆眾生剛強難度,對佛法難信難解。連佛祖這最好的傳法師都產生過畏難情緒。佛祖在經上說自己在娑婆世界:傳這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可見佛法難傳、難信、難解。因此,佛經深奧難懂,佛祖也是沒辦法的事。

但為什麼這麼多普通民眾也會信呢?

舉乙個世間法的例子。大家說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難不難,也是非常之難。難,才成其為世界科學CROWN的明珠。

但世界上信的人不也很多嗎。原因就在於總有少數專家懂得,而且它也是由這些專家經科學觀測驗證過的真理。

同樣道理,佛法佛經也是很難。難,才成其為世界思想和智慧型CROWN上的明珠。但也有少數高僧大德真正懂得,而且也是經過他們實修實證驗證過的真實不虛的真理。

因此,推而廣之,也會有很多人會信仰佛法。

這就是真理和實法的巨大感召力。

10樓:雲行君

手機碼字,簡單說~

流傳的是求佛保佑,因果報應。佛經的流傳一般作為念誦用(就是認為,念經就是有功德的,沒必要理解其意義)。佛經流傳比較多的一般也就是金剛經,心經之類的,像華嚴經,法華經之類的見的不多,更別說唯識宗的經書了。

11樓:遊情

佛學和哲學一樣是在思考世界的終極和存在的本質不過佛教更偏重於人世間的解脫這兩者都是少數人的愛好

這個問題更有趣的角度是吃喝玩樂享受的價值觀為什麼更容易被一般人接受

大多數人的快樂指的是對感官的剝削把聲色刺激導致大腦釋放快感物質的化學反應稱之為幸福

而要維持這種幸福就得不斷製造更多的快樂增加刺激強度最終的結果是感官的鈍化和大腦的疲憊

越難以實現的慾望帶來的快感越強烈為了鼓勵自己的這種行為人們就發明了努力志氣這些概念

人們認為腦海中乙個接乙個的慾望就是自己生活在對過去和未來的永恆焦慮之中

佛學是對自我的叛逆不認為世俗的解釋是正確的答案但流傳到世間又被鬼神化了

這就是他們思考的東西你覺得有趣就好

12樓:天昊

別說其他答主說到的《瑜伽師地論》了,就連最基礎入門的《心經》和《金剛經》都沒幾個人認真地從頭讀過。

尋其本,之所以那麼多人信佛,並不是被佛的學說和理念所吸引,而是純粹的求個心安,拜個理得罷了。

13樓:舞雩散人

廣大信眾發個願,要度眾生解脫,每天再一百萬遍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多方便啊。讀經?得讀得懂啊!

何苦像我們這些福報淺的人整天看書、領悟、打坐,根器不同所致。說修行,不如說成學習,研究和證悟佛的教學。

佛教在象牙塔尖,修習以提高人生境界,無往而不利;在社會中下層,可以成為懺悔、救苦、解痛良藥。

看自己的因緣際遇吧。

14樓:Sissy

《地藏經》《藥師經》這樣的非了義經典很簡單,誰都能看懂,多讀誦,照著做,回向給自己的學佛因緣,只要自己想深入學習,總會有一天遇到善知識講解,那就可以逐步讀懂那些了義經典了。只要有一點因緣佛菩薩都會加被,所以自己精進很重要,這就是學佛的因果。

15樓:

其實絕大部分民眾沒讀過佛經。裡面很多字都不認識。很多單詞,不知道什麼意思。所以呢,淨土發明了,你只需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了。

16樓:仙山胖老頭兒

因為好唄,不好避之不及。

————補充一句——————

哪些把自己與普通大眾分的清楚的,「大多數人不是正信的」,你們怎麼就不是普通大眾不是大多數了?那裡的自信?

17樓:夏寧欽

看都沒看就說難懂,既然和佛有緣就看下去看到沒有看懂和看不懂的觀念在就看出味道了…如果一看就懂怎麼是解脫呢?看懂的觀念在,就肯定不是解脫

18樓:清然

有的也不難啊。

比如流布特別廣泛的「地藏經」「藥師經」,都跟講故事一樣。

讀多了就熟悉了。

難理解的金剛經一類的,多半被當作哲學經典了,拿回去也是「門面」啊

19樓:風小山

因為佛祖釋迦牟尼是有史以來這個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

他也是最好的老師,最聰明,最有智慧型,品德最為高尚。

他講的佛法和佛經能幫助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取得最為高階最為圓滿的人生幸福。

因此,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人信他。

至於你說佛經的深奧難懂,多看幾遍就會懂的。其實不難。

20樓:劉行三

你還不錯,雖是初讀,但對佛經還有敬畏之心和好奇之心。

這就很好。

但我跟你說,真正的學佛修行之人皆是這世界上最有智慧型和德行最高尚的人。

你可能不相信。以後慢慢了解吧。

這就解釋了你問的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信佛的原因。

以後如有緣學佛,也要用這個標準去選擇自己的老師。

不能湊合,見人就拜。這很重要。

21樓:林珂

眾生福德、根器不同,教育的法門也不同,從明心見性的禪宗,到一心念佛的淨土宗,諸多法門中選跟你最有緣分,最容易理解的學習。

佛經未滅,是因為末法時代還未到盡頭。依佛經預言,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恒沙數。最先滅的將是《楞嚴經》。

為何現在用word2003人還這麼多?

真的看不下去,有幸翻了下我弟的資訊科技課本,裡面那浮誇的排版,過時的配圖。甚者裡面教的,還是word2003,ppt2003,以及老舊的xp的黃色視窗。真是10年如一日的陳舊,看了一遍課本,彷彿又回到了10多年前的笨重大屁股顯示器的台式電腦時代,彷彿時間從未流動過一般,那大藍大綠的封面彷彿依舊說著歲...

蘋果廣告營銷為何如此低調?憑什麼還這麼火?

灑脫的蓋倫 我認為是。一開始的口口相傳,到現在即便低調 與其說低調,不如說一直都是這樣,一直都是高階 不接地氣 仍然都是生產網紅產品的公司,熱度不減。進些年廣告逐漸成為念口播的方式,大量廣告詞,輪番轟炸觀眾的耳朵,彷彿像念經一樣多念幾遍,業績大資料就會上去一樣。相反看看廣告界的優秀學生 蘋果 賓士 ...

為何紳探抄襲這麼多石錘卻還備受好評?

麻醬粽子 看的時候沒意識到抄襲,只是一些案件總覺得有印象,也怪我喜歡推理卻沒看過福爾摩斯。後來才發現被石錘了抄襲,而且不僅僅是案件,還有人物設定,服化道風格都被錘了,很尷尬。至於備受好評,說實話真的不覺得備受好評,好像豆瓣評分都不是很高。不過這類劇集在國內屬於小眾,能在豆瓣湊夠人頭評分,也可以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