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到的詩大多是被貶謫的詩人所寫

時間 2021-05-06 04:48:54

1樓:

為了體現封建社會統治者的腐敗,所以要弘揚批判他們的人。這是階級鬥爭的產物。

要不然,為什麼不讓我們讀真實的史書呢?當然,小學階段也是沒辦法一下子看懂古文的。

語文課本還是該多講述科學知識,自然現象。古文也該學。學古文我們才能看懂自己的歷史。

2樓:離支

好問題,因為我們學到過所熟知的詩人大多都被貶謫過。我不清楚現在的課本選詩都有什麼標準,大概是熟知程度較高、看重思想價值與生活價值的,所以大概能把以上標準做好的,多數都是被貶過的詩人吧。

印象中除課本外也很少見有文人能平平安安平平淡淡地的,大概也是文人宿命吧。

3樓:ashy112

這是因為被貶後更容易產生佳作。為什麼呢?借用散文家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話吧:某種感人的震撼,或者深厚的詩意,似乎注定要與艱難困苦相伴隨。

比方說,以前交通不便,通訊不便,遠方親友的一封書信便能讓你激動半天,一句問候能讓你感動許久,人與人之間情感異常深厚;但現在,通訊異常方便,交通很方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反而淡了。

詩歌也一樣。比如,以前看到月亮,因為它太遙遠,充滿神秘,因此會產生無限遐想,會有許多詩意:又是嫦娥奔月,又是舉杯邀明月,又是千里共嬋娟。

但現在人看到月亮,估計不會有什麼詩意了:它就是地球的衛星而已。

所以,為什麼被貶的詩人更能留下好詩句?一者被貶本身就是不幸;二者,被貶之處通常還是苦寒之地。這簡直就是慘上加慘,對詩人來說,這毫無疑問是巨大的苦難。

但,只要詩人有能力對抗這種苦難,並且把這種苦難化成詩句,那麼對讀者來說,這種苦難就具備震撼人心的力量,而且這種震撼力通常可以持續很久。

4樓:花盆裡的狐狸

5樓:木葉之末

這是今天的作文題

很明顯,「國家不幸詩家興,賦到滄桑句便工」,很多優秀的作品跟時代與作者個人經歷有很大的關係,比如李白雖然處在盛唐,但是它也是鬱鬱不得志的,所以他的作品也體現了他的經歷,那我們也不能否認他作品中也有對盛唐的讚歌。更不用說杜甫、李後主、屈原、蘇軾等人了。杜甫詩號稱「詩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詩作反映了安史之亂的社會狀況,但是他在成都過了一段安逸的生活,《江畔獨步尋花》也體現了他這時候的心境,如果說沒有他漂泊西南的經歷,他的體會也許就不會那麼深,寫出來的詩句也許就不會那麼動人。

再如「做個詞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的李後主,其實這話也有矛盾,如果他不是個亡國之君,那麼他應該還在南唐寫著宮體詩之類的靡靡之音,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動人詩句了……如果沒有經歷過苦痛,那麼寫詩可能就會為賦新詞強說愁了

實際上,詩人的經歷也是分階段的,但是往往是在詩人被貶謫時的詩文成就更高,所以我們學習的多是這一類的詩歌。但是在看到某一首詩歌的時候,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要因人因事而異,這就是我們讀詩時所說的「知人論世」。

6樓:君向瀟湘我向秦

不平則鳴

秋風秋雨愁煞人。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7樓:肖依

家國不幸,詩家幸。為什麼中國的乙個文革出了那麼多好作家。因為人在遭受不幸或者創傷的時候更容易去思考,去感傷,有很多感觸。大部分人在人生得意的時候是顧不得去深入思考的。

8樓:翻滾的挖掘機

時勢造英雄,當他們遭遇煩心事,被貶,遇到昏君,懷才不遇,他們的內心是憤怒的,是憋屈的,這時候他們要抒發自己波動的情感,內心的憤懣。他們就會寄情於景。

就像抗日戰爭時期出現了很多現代詩人 ,抗日英雄等等,為什麼現在英雄少了,是因為時勢太平了。

記得東方朔說過時異事異。

9樓:寒梅居士

還有一句話是「詩窮而後工」。簡單說,經歷的多了,就有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因此就會做出優秀的詩歌。宅在家中尋章摘句的文章都是沒有靈魂的

10樓:阿爾托夫

知道詩是怎麼產生的嗎?就是在受刺激的瞬間電光火石的迸發。

事物有兩極,人的本體為正極,外來因素為負極,光靠本體的正極就算有一萬伏也產生不了什麼動靜,然而有了負極就不一樣了,那傢伙,只要接觸上了就能產生奇妙的火花,所以那個瞬間很美妙。

大詩人也有寫不出來詩了的時候,那麼,要想讓他再寫就得去刺擊他,讓他產生感覺,然後,讓他產生一種濃烈想要表達的慾望,然後,他就會把無人可知的感受記錄下來了。

所以李白當不了官,杜甫發不了財。

11樓:流斯微光年

法國作家繆塞曾說過:"最美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詩篇是純粹的眼淚。"在這樣的朝代,這樣的社會下,名仕所在意的是如何來報效祖國,而如果在這時他們的滿腹才華得不到重用,卻遭貶謫,會不會就正處於絕望的境地呢。

而並非所有詩人都想蘇軾那樣雖感受著世間疾苦,卻心繫人民,心懷國家。寫的詩歌更多是積極向上,只是字裡行間流露出淡淡的憂愁,而別的有關貶謫的詩歌是淒美淒美的,如落在心間的有片雪花。正因如此,才會流傳至今,使人讀到,仍感詩人心中愁緒。

難道不值得嗎?

12樓:故長安

因為想寫好一首詩,不只是有才情就行的,你得有經歷,比如說杜甫的那個登高,他有才氣,但他沒有經歷苦難肯定寫不出來。慶餘年裡范閑背那個登高,沒人相信是他寫的一樣,雖然有嫉妒成分,但是也不是沒有道理。還有杜甫年輕時候寫的望嶽,他年輕時如果沒有志向抱負,打死他也寫不出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所以一首詩,一首好詩,需要客觀的知識加上主觀的情感。

13樓:羨仙

因為人不被現實打幾個大嘴巴子永遠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受了打擊才知道反省,內自省也之後所作文章自然精深許多,人總要經歷些風浪才能成長

14樓:lotus

心靈個肉體總要有乙個在路上。

官運亨通時或案牘勞形或歌舞昇平

被貶失意時或閒暇自由或反身自省

自然是後者對生活對生命對世俗所能領悟參透的更深刻

15樓:

大概是因為,貶謫了的詩人才會想寫詩解解悶,抒發一下情感發洩一下自己,沒貶謫的就好好當官,快活似神仙,誰想著寫詩,害[狗頭][狗頭][狗頭]

16樓:2023年的彈子球

就我個人認為

人生無非就是悲劇的有機結合體,喜劇最多扮演修飾的角色,或者像周星馳那樣的喜劇完全是悲劇到極致的體現。

所以人活得春風得意是成為不了作家(詩人)或者寬泛的說叫藝術家,因為他們沒有藝術創作的源泉。

你追溯一些藝術家的個人發展史就不難看見,有些人前期藝術創作大多充滿消極,憤懣,批判社會這類特質,等成名或生活過得好了,他們作品往往沒有了當年的那種能引起人們共鳴的東西,因為日子過得好了,就沒有那種藝術創作的源泉了。

17樓:不能給人認出來

「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聲要妙;歡愉之詞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發於羈旅草野;至若王公貴人,氣滿誌得,非效能好之,則不暇以為」

——韓愈《荊潭唱和詩序》

就像歐陽修講的「詩窮而後工」,相較於「達」,「窮」作更加深刻,能打動人心。

18樓:少女裙下總是詩

逆境寫詩,能尋求一絲安慰來麻痺自己,順境的話,還臭顯擺什麼,保持低調……看我們偉大領袖1937到1949 ,60年代後還寫個什麼勁

19樓:百豐利

人無非有兩個狀態,痛苦的哲學家與快樂的豬。當人得意的時候,都容易忘形,誰會思考自己得意的人生呢。相反,當人志不能達窮困潦倒的時候,才會痛定思痛,反思自己的得失。

20樓:Naomi

如果去看唐詩宋詞集會發現很多詩詞都流於表面,辭藻華麗,但是華而不實,描述閨怨之情讀多了會覺得膩。當讀到一些富有真情實感,朗朗上口的詩詞就會發現都是詩人親身經歷人生百態,悲歡離合,顛沛流離之後的有感而發。

這些作品經得起時間的打磨, 因為詩激發出來情感共鳴可以打破時間,空間和文化限制,無論生活在什麼時代,我們都能與詩人產生聯結。

兵車行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耶娘一作:爺娘)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裡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噁,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21樓:upupup

被貶謫時候的情緒是深刻的難忘的,當悲痛憤恨這種強烈的情感之下創作出來的作品,是最有情感的。我自己覺得最好的作品不一定是都是強烈情感下寫出來的,但是強烈情感下的作品,一定是會讓讀者有共鳴的。

22樓:代先生

我只知道,當我開心的時候,我腦子裡只有開心,什麼也寫不出來,或者就是兩三句。

而當我不開心的時候,我焦慮,我迷茫,我懷疑,我憤恨,我虛無,我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對不起,走錯片場了),我觸景生情,我杞人憂天,我覺得我心裡有無限的感傷,無限的素材和意象可以化成文字。

23樓:臨芳君

為什麼到的詩大多是被貶謫的詩人所寫?

私以為是國家教育政策的緣故……

中國的教育很重視教學內容中的表達情感,及是否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而一般的被貶謫的詩人大多都被評為壯志難酬、憂國憂民、感傷時事、心懷天下,與價值觀中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有一定的聯絡……並且在學生們閱讀詩文時正好弘揚一下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可謂是一舉多得之策。

還有,你要是讓教育局出教蕭衍宮體詩一類的考題,人家也不出啊……

24樓:火揚

國家不幸詩家幸。

2.我們所看到的很多詩都是在貶謫而作,這種情形下往往蘊含著深切的情感在其中,乙個人的一生中沒有那麼多順風順水,更多的是逆風而行,在苦難之際我們「同是天涯淪落人」,不免有助於詩詞的流傳。

25樓:漂流人世

說明古代人才稀缺,有文化的人工作調動是很頻繁的事情。今天這裡缺個通判,明天那裡缺個知州。文化人就那麼幾個,可盛世的國土卻從來沒有小過,根本不夠分配的。

這點從蘇軾的一生中也很容易發現這一點,其中不光有貶謫,還有幾次都已經沒救了還能再把他調回來回爐重新任用也不難看出古代知識分子真是少之又少,有才華的知識分子更是鳳毛麟角。

其次一般能被貶謫的人,都是能提出不同意見的人。這也能說明他們是有自己的思想敢於表達的。這樣的知識分子更是鳳毛麟角中的極品。所以他們被後世記住了。

26樓:Pericles

個人其實不太認同藝術的感情論,也就是乙個人就強烈情感的時候,就能創造出良好的藝術作品。但是貶謫仍然會給乙個人的心理帶來很大的影響,也就是發生了乙個失常的狀態。

在正常生活中,我們與外界世界的關係是人與工具的關係,工具的物性隱沒在有用性之中,我無法觀察到世界的存在。當乙個人的境遇不佳時,他會被迫跳出原有的環境來看待這個世界,他才能將這個世界中審美的眼光來觀察,他才能找到藝術的美感研,被貶者往往屬於在身體或心理上與社會正常秩序脫離的狀態,也就能夠體會到常人無法體會到的世界之美。

出名的詩詞大多是落第或者被貶謫的人所作,有沒有哪個詩人仕途很順利,同時又有流傳很廣的詩詞作品?

美院派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這首 浣溪沙 流傳廣不廣?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這首 破陣子 還有沒有印象...

為什麼大貓大多是橘色的?

qinfeng 保護色,野外黃色比較多,有助於捕獵,老虎獅子雖然兇猛,但奔跑速度不快,不利獵食,但保護色就能很好的幫助它們提高捕獵的概率! 晚儀 我不相信樓樓到了野外能不被發現。另外我覺得橘貓會胖都是現代人給寵的。10.12 樓樓因為肥胖導致的心臟病和血栓過世了 聽到這個訊息很難受為樓樓點一根蠟燭。...

為什麼現在提離婚的大多是女人?

愛伊莎 有超過70 的訴訟離婚是由女性提出,有人把責任推給了女性,說女性現實拜金虛榮,到底是不是這樣子的呢?說這樣話的人不是傻就是壞,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真實的原因。我小時候經常聽老人說,誰家的老婆突然就走掉了,再也不回來了,很多人都奇怪,她老公給你好好的,為什麼這個女人那麼的不知足。長大之後經歷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