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有人喜歡用「科學」來批判中華傳統文化?

時間 2021-05-31 08:53:38

1樓:ycyjr

科學用區區二百年時間創造了遠大於數千年之總和的生產力,科學使大部分人類遠離了饑饉,科學使人類平均壽命提公升了兩倍不止,科學使不同語言不同地區的人可以共同研究乙個問題,科學使人類種種幻想變成現實,而經過了科學檢驗的東西,基本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

受批判的不是所有的傳統文化,往往是那些已經陳舊了千年卻還想指導生活實際的部分。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禮儀種種,那是精神層面的東西,不會有人閒的沒事拿科學批判他。但如果有些東西經不起科學推敲,還要指導生活實際,不批判他還要推廣不成?

2樓:

如果傳統文化老老實實當傳統文化,那就不該批判。

如果傳統文化非要說自己是科學,甚至認為自己是比科學更高階的存在,那就有必要批判。

3樓:乙個普通的人

科學來批評說對也可以說不對也可以

讀過高中就知道傳統文化有精華和糟粕,知乎上爭論最激烈的就是中醫了也就是古代醫學

去批判它說對也對,因為裡面的確有很多不科學成分。說不對吧!也行,因為它是古代醫學,不可能完全科學吧!

關鍵就是你是怎麼個心態,如果你是希望傳統文化能源遠流長的發展而用科學的批判他那就正確。如果你是完全看不起傳統文化,以有傳統文化為恥那這事就麻煩了。

4樓:段譽

少年想要話語權,但是傳統文化並不支援他們的話語權,因為其解釋權在他們的父輩那邊。少年常有進步主義,認為新必勝舊,今必勝昔,因為他們就是新,就是今。他們需要乙個工具,幫助他們獲取話語權的工具,而苟日新,日日新的科學就是乙個很好用的工具。

以前也有乙個稱手的兵器,喚做革命。

科學這個兵器又名陰陽矛盾劍,甚是好用。用其來進攻,只需大喝一聲,"科學屆一致通過,你輩安敢阻攔?" 用其來防守,卻須另佔一絕

"中文不做數,低分乃灌水。

如若CNS,姓新不屬舊。"

5樓:keer2014

簡單說,我們的傳統文化的整體,對於個體來說,是過於龐大了,以至於導致無論是誰都處於盲人摸象的境地。比如中醫的組成,乙個生物學家只能批評他了解到的疑問或者被確定了的錯誤,而不能過界撈,這在「科學」裡也是不被允許的。乙個生物學家,面對著人體的認知是不全面的,他理解不理解,對人體這個龐然大系統來說,根本就無所謂。

所謂他們的「科學」不是很看不起赤腳醫生嗎?(因為確實在國家貧窮時期赤腳醫生差不多幹的就是「全能」的事情),所以,麻煩乙個生物學家,認真去搞自己力所能及的研究,不要把自己裝扮成全知全能的樣子。我們國家對他們太寵溺了。

而真正讓人厭惡的,是這些個盲人,並沒有好好組織起來,把自己得到的資訊和其他盲人得到的,組合起來,讓我們認識更全面的人體系統,而乙個勁號呼自己摸到了乙個臭臭的東西,就成了他所謂的「大象」。這放在國外都是乙個不折不扣的笑話。

6樓:沈弢

我從來不批判中國文化,我是傳統文化積極的保護者和粉絲。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好俗呀,好像我也只會說這一句,但是真的是發自內心的。

我愛皮影,我愛京劇,我愛剪紙,我愛陶瓷,我迷戀茶葉,我愛琢磨白酒,我痴迷唐詩宋詞,我誦讀駢文八股,我訪古廟讀碑林,我游名山逛廟會,我喜歡雜技喜歡相聲,我琢磨古方美食,我摸索民間絕藝,我太愛泱泱大中華,我痴迷上下五千年。

中醫我是又愛又恨,愛她,她神秘的窈窕朦朧,深不可測,她理論周全嚴絲合縫,她歷史悠久,擁躉無數。我恨她,她為啥不在博物館裡供我觀瞻膜拜,為啥不保持神秘,潔身自好,你的表哥現代醫學突飛猛進,日新月異,所向披靡,解碼姿勢無數,你非要不甘寂寞,陰陽怪氣,一會超越表哥一會和表哥不在乙個維度乙個體系,我整天黑你,不是不愛你,是希望人命關天的事,咱們傳統的,愚昧的,玄學的,至親的妹子,回家吧。

7樓:越秀小北

往往是那些所謂的科學自己打自己的臉,好聽的說,是今是昨非,直白了說,還不就是出爾反爾——科學,不過是物理化學推斷出來的,值不值得歷史的推敲又是一碼事兒了

為什麼總有人用科學來批判科幻?

作品不能一概而論,但邏輯自洽是科幻作品創作的根本。我個人不太喜歡將科幻用 軟 和 硬 來區分,世界上一開始並沒有 軟科幻 這個詞,所謂的 硬科幻 是上世紀50年代坎貝爾時代的歷史遺留問題,當年提出這一類概念是為了把SF和那些更文學的作品區分開來,並在門類多樣的投稿中確立乙個相對明確的科幻 正規化 而...

為什麼總有人噴衡中?

Louder777 瀉藥。噴這種事情,自己開心就好,不能因為人家噴,你就要回吧。小河北本來好大學就不多,所以只能走考試這條最艱難的路,然後發現這條路也不難走,就堅持了下去,就慢慢趕上甚至是超過其他的了。噴衡中,不外乎就是噴制度噴意識形態。自己不認可不滿意噴,成績比你好噴,去實地考察之後發現真好用,一...

為什麼現實中,總有人提到古人的時候,喜歡稱呼古人的字?

pi哥 日常會交流到古詩詞,詩歌散文的,一般預設對方了解這個作者。並不是要憋著等對方問一句 這是誰 題主提問裡面既然已經說了,只是乙個符號,叫什麼不吃飯,那麼便怎麼順口怎麼來唄。很多人的字型大小,甚至所謂外號 杜郎,老杜,四爺,猜猜他們是誰 比名字叫得多實際上是一種約定俗成,有些時候是為了尊敬,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