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生前默默無聞甚至窮困潦倒,死後卻無限哀榮?

時間 2021-05-31 03:18:17

1樓:Aaron

死而不亡者壽。這說的就是藝術家。

木心先生,有點這個意思。追悼會那麼多全國各地的人過去參加,說明人們喜歡木心的文字,喜歡他這個人。

《神槍手之死》這個電影講的也有點這個意思。乙個傢伙,活著的時候就很有名,死了之後,還弄個展覽,得買票才能去看看。人間的事情,上帝看著就全都是笑話。

有的人活著的時候風光無限,死了的時候卻很淒涼。有的人活著默默無名,死後卻得到很多人的欣賞。

這就是人世間。時間可以見證一切。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2樓:YLSHD

這是生命之層級的衝突和選擇問題。對於大部分易於滿足的輪迴中人,生為草芥死為塵土即是他們的宿命……然而,作為低熵體,存在的意義要求他向更低能級躍遷,此種躍遷因其趨於高度秩序和穩定而引人神往。為什麼新約福音書裡有諸如「這必朽壞的變成不朽壞的」、古蘭經中稱「最善良者乃為最高貴」、釋宗以「成住壞空」擬議紅塵萬物?

其原因概在於此。所以,我們看到文明推衍過程中無數的先行者前仆後繼顛沛以求,試圖「逆天改命」——凡有所小成,兼以其事功探索銘刻於人類記憶者,必將得致普遍的感激,身後素車白馬的哀榮自不在話下。然而,既然是先行,他就必須明白曲高和寡的無奈,不能指望同聲相應的廣泛臂助——古詩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希」——攀登的路上,寂寞開無主是他們不可規避的心障。

由是,生時默默無聞甚或窮困潦倒都不算什麼,因為他們不在乎——他們的國度不在你我熟識的世間,而在他們所堅信不疑的,千秋萬歲的身後。

3樓:哦是這樣

從社會文化的角度來說,還是因為這個藝術家有貢獻,只是生前沒被認可,死後社會對他乙個補償吧,例如梵谷,如果他沒有那麼多畫作,沒有那麼獨特的藝術,就算死後也不可能被推崇。為什麼?沒有那麼多理由,就算是乙個藝術家的「遭遇」,也太正常啦。

4樓:wolfieeeee

在藝術的領域,時間就是法律。好的作品經久不磨滅,不好的作品曇花一現,很快枯萎。

多行譁眾取寵之事,很快就會得到大眾的認可,但是對於藝術作品來說,是致命的傷害。

藝術創作就好像產子,很多時候需要在作品的生命和自我的生命中作出取捨。

以這一副肉身產出仙子,決不是那麼容易的事,窮困潦倒是其次要忍受的事情。換句話說,人生的悲苦對於最好的那一批藝術家來說,是相對不太重要的事情。

5樓:楊才銀

藝術領域來說,當然是資本的炒作,死掉的藝術家無法創作新的作品,他留下的作品是有數的,質量也不會再有波動,這才有炒作的價值,活的藝術家對於資本來說不過是個遍地都是的畫工,不值得一提。

6樓:故地夢華

實名(當然是知乎id)反對一下,截止於本回答發表時的最高贊(其實也就仨贊)的回答:

「因為人類這種東西排異

但是如果這些人已經死了威脅不到他們了他們就可以接受了」

為什麼有些人生前默默無聞甚至窮困潦倒,死後卻無限哀榮?

截圖如下:

這位蘇蘇蘇答主,將「有些人生前默默無聞甚至窮困潦倒,死後卻無限哀榮」的原因,歸因為人類社會的排異。

我對這裡的所謂「排異」有兩種認識:

一種是排除異己。

同行相爭,甲嫉妒乙,覺得乙的存在對自己是種威脅,所以打壓乙,讓乙在生前不得揚眉吐氣。乙死後,甲覺得乙「威脅不到他了」,所以「就可以接受了」。

這麼理解的話,那這位答主起碼表達還是通暢的,雖然表達出來的意思,不敢苟同。

因為很多答主也提到了,人是否能夠顯貴,是會受到市場、經濟等諸多因素左右的。同行之間的打壓,或許有,但不會是主因。

另一種解釋是排除「異類」,是死後哀榮的天才們,他們的思想(太超前)或者為人處世有不被人接受之處(情商低)或者智商太高導致了「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的寂寞。這些苦惱,歸根結底,都是天才的思維超脫常人而被當成異類導致的。

如果他想表達這種意思的話,我是覺得有很大的邏輯問題。

因為很難說高處不勝寒的孤寂感,對大眾是種「威脅」,如果真的有這麼乙個人存在,那這種孤寂感,既不會導致他生前的默默無聞,也不會因此而讓他死後哀榮。

這跟孤寂感沾不著邊。大眾會在死後改變對乙個人的看法,那是因為他們接受了這個人的思維、這個人表達的思想甚至行為方式等,與這個人在世時感到的孤寂、與世界的格格不入無關,因為這只是這個人自己的感覺而已。

如果想表達天才思想太先進,不被世俗所接受。

就更沒什麼好說的了,人類思想的進步,與時代的進步分不開。他們接受乙個新思想的原因,絕對不是因為提出這個思想的人死了。而是因為,他們的見識,視野達到這個水準,社會發展達到這個水準,科學水平達到這個水準。

大家忽然想起來,有個人很早就這麼說過,這麼做過,這麼寫過,這麼畫過……但是他已經死了,看來他是對的,而我們當初沒有意識到啊。

如果真的是人死了,威脅不到他們了,大家就都可以接受他的觀點,那歷史上許多事都簡單了。想要做殉道者做先驅的人,自殺就可以啦。自己死了,大家就接受他的觀點。

所以無論是哪種解釋都非常牽強。

俺沒特地攻擊誰,俺只是特地反對他。

怎麼現在不能實名反對了嗎?

原來他的出發點是他自己,好吧我不想考慮,他有沒有達到他說的那種水平。我只想知道,既然他是要表達天才的自我內心的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寂寞,是天才對世界感到的無趣,那他為什麼要說「人類這東西排異」?為什麼要說這是一種「威脅」呢?

我也知道情商配不上智商的人生活會很痛苦(向大家推薦《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但這種痛苦並不會讓人生前默默無聞,反而更大概率上這樣的人會功成名就,只是個人生活會很痛苦,也不會讓人死後哀榮,他的際遇也不會因為這種本質上是他自己的內心感受的東西,在他死後迎來反轉。所以你說的這種人,與題主問的情況,完全不搭邊。

「我的出發點是我自己,您的出發點是一整個社會呢,尊稱您大哥,好不?」

題主的問題是「為什麼有些人生前默默無聞甚至窮困潦倒,死後卻無限哀榮」

我們想一下,答主說的那種人真的生前會遭受到這種對待,死後會迎來無限哀榮的翻轉嗎?

不會。因為答主說的是一種人物的孤寂心理,是曲高和寡,是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是對世界對人生的理解不同,而產生的與整個世界格格不入,對世界產生厭煩情緒。但這種情緒並不能阻擋這種天才取得成功,甚至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成功人士都或多或少有些性格問題。

而當他們死時,這種對世界的厭煩也無法給他們帶來無限哀榮。

當然這種性格可能會傷害到身邊的人,當他們死時,這種傷害就不存在了,可以說是「威脅不到他們了」。但這種性格本身,並不能給他們帶來無限哀榮。

什麼是無限哀榮?題主表達的很清楚,就是梵谷式的成功,是大眾對這個人藝術成就的認可,這種認可只會隨著大眾審美水平的提高,社會的發展,思想的開發而出現,全然不會被那種寂寞高手的痛苦所左右。

我在這位答主的答案下回覆他,當時反駁的是第一種情況。

答主說,他說的排異,不是同行間的排異。那顯然他說的就是第二種,但我認為第二種更離譜。

儘管這位答主的本意是第二種,但這段文字表達出了第一種意思。

他的回答,主眼落在「排異」上。我指出的是,排異只能解釋「有些人生前默默無聞甚至窮困潦倒」解釋不了「死後無限哀榮」。

所以我就被說成是在找存在感了。

這句「請問為什麼做天才相當於活在人間地獄?這才是我要表達的東西。請問為什麼呢?

」答主這裡可能想解釋,他說的是第二種。但這種用問題來解釋的做法,實在讓人無法篤定,叫我怎麼回答呢?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天才都相當於活在人間地獄,不是所有行業的天才都曲高和寡好不好。

「真不知道您在這一來二去說的啥,能不能直白點」

我那句話不直白了?我那句話都比他「為什麼做天才相當於活在人間地獄?」直白的多啊。

結合他後來發飆後的回覆,他不就是想解釋那種天才生活在智商平庸的人群中的痛苦嗎?你倒是直白點兒啊。還是你的表達能力只能做到用乙個疑問句來「直白」?

「說話陰陽怪氣,你到底想啥又不說」

我哪句話比「別啥事都天下第一第二的,那是吃飽了生活也舒服了的人才偶爾有功夫考慮的。」、「請到別的地方找存在感去」等辭句更陰陽怪氣?甚至說,我那句不是直接表達我的看法,而是陰陽怪氣指桑罵槐的影射攻擊?

這位是不是對陰陽怪氣有什麼誤解?

前面還口口聲聲怪我「想的啥又不說」讓我拿出「真知灼見」。結果我告訴他了,他又「我不看,我對你這種跑別人答案下面陰陽怪氣的行為不認同……」

這年頭,都不能在答案下面反對答主了嗎?沒說兩句就不耐煩,最後還給扣個陰陽怪氣的帽子?「」

7樓:楊若泠

一般比較出名的是:塞萬提斯、梵谷、杜甫、曹雪芹這些作家/畫家……

梵谷的有人解釋過了

為什麼梵谷在生前沒有被譽為天才,死後卻聲名鵲起?

人生際遇這種事情,充滿了陰差陽錯、機緣巧合,就出名這種事而言,可能是傳播學的範疇。

有的人成名總是要運作一番的,然後就爆紅了

有的人是光芒四射,到哪都會掩蓋不住,早晚都得火

有的人比較內秀,可能要等一下子才能被發現,可能是幾年,一等就是幾十年

有的人是拼命炒作,烤熟了都沒紅

比如,王維、蘇東坡這種人,一出道就是科場王者的,靠考試排名和風度文采就能名動朝野的,不用炒,自帶光環,自來粉……

比如,李白這種人,來路不明的,沒法通過考取功名出名,關鍵是有才有財有圈子,交遊天下,雖然傲視權貴,但拜謁王侯的事應該沒少幹,要不最後也不會跑去投奔永王李璘,落得判罪長流夜郎,終南捷徑的事他應該也幹過,然後得到了賀知章的青睞和讚譽,得了「謫仙人」的美名,然後進宮面聖去了……

比如,可憐的杜甫,那真是乙個倒霉,從「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到「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他的青春似乎直接過渡到了晚年,中間那二三十年簡直是蹉跎歲月、貧困潦倒、流離失所、寄人籬下,做小官也不上道,寫得一手好詩,誰知道啊!等到了北宋就被敬為宗師了……

唐朝文人沒少寫干謁詩推銷自己,比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杜荀鶴的《投長沙裴侍郎》,也是難為他們了,又想出名當官,又要注意體面,免去巴結之嫌,堅守節操……

想出名要趁早啊,張愛玲的才女之路

蔣方舟?

郭敬明?

鳳姐之路?

抖音之路?

看人家朱一旦……

為什麼作曲和作詞基本默默無聞?

黑色夢中 打個比喻,很多人去一家餐廳吃飯,大部分人會記住那個給他們端菜上飯漂亮的女服務員,而很少人會問這美味的佳餚到底是哪個廚師做的 只有少部分研究美食或者開餐館的人,也許會詢問這道菜到底是哪個廚師做的!通俗點 漂亮的女服務員就是主唱,廚藝絕棒的廚師就是作曲作詞者了 玩葫蘆 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為什麼工科要這麼默默無聞地辛苦?

學工科不是默默無聞的辛苦,真正做工科底層的螺絲釘的工作才是默默無聞的辛苦。你有這種想法可能是從小一路學習好然後大學沒多想進了工科這個坑,在校學習苦,宿舍食堂圖書館實驗室以外沒去過別的地方,眼看同班30個人只有4個妹子只有乙個漂亮的還早被預定了,而別的專業類似人文社科類,語言類,經管類,金融類大把妹子...

為什麼《阿貓阿狗》這款遊戲這麼好,卻默默無聞?

李小染 真的好愛這款遊戲,小時候電腦遊戲不多的難忘回憶,一想起來就好像在和樂樂一起在美麗的小村莊與各種狗子四處跑來跑去,尋找各種素材合成。不知道現如今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再次玩到。在我心裡和他同級別型別的只有石器時代了。前一陣石器還可以在手機平台玩,希望阿貓阿狗也可以,真是很想念那些美好的回憶 九十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