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和潮汕地區是不是消費一類高火的岩茶,比如水仙 大紅袍,還有熟香的鐵觀音?

時間 2021-05-30 16:47:35

1樓:境致茶香

閩南包括泉州,廈門,漳州。泉州一般喝安溪鐵觀音,其他茶比較少。廈門老一代的人,喝海堤牌炭焙鐵觀音、炭焙烏龍茶一枝春等,年輕人喝鐵觀音和武夷岩茶的比較多。

漳州和廈門差不多。潮汕不是太了解,有去過一次潮州,早上在路邊攤吃的粿條,吃完粿條,攤主就拿出一泡鳳凰單樅直接在路邊泡茶,請我們喝茶,潮州人真的是太熱情了。

2樓:林勝

在我的了解範圍內,潮汕地區只產兩種茶,一種是單叢,另一種是炒茶。單叢出自潮州市,炒茶出自揭陽市。

潮汕三市有潮州、汕頭、揭陽。汕頭對於岩茶一類還是蠻喜歡,揭陽普寧那一帶還是喜歡喝炒茶。潮州只對單叢有感,其它茶品的消費量不知道有沒有佔到萬分之一沒。

單叢近些年開始主導潮汕市場的茶飲品趨勢。不過汕頭揭陽那邊還是蠻多樣化,岩茶鐵觀音普洱通吃,感覺就是綠茶沒有市場而已~~~~~

哦,炒茶也屬綠茶,好吧=。=

3樓:找汁隆

就我個人所知的,焙茶火工加重,有幾個意思。

一是口感上的偏好,比如某個地區的人習慣喝比較足火的茶。

潮汕地區,舊時常見的茶葉,多是鐵觀音(原先的工藝都是濃香,還很少有清香型)、揭陽炒茶、單樅,和區域性小山區自家的稱為土山茶的,等等。這些茶,都是茶勁比較足,或者叫湯水口味比較重的茶種,俗稱一杯頂三天。潮汕人喝鐵觀音,一泡茶多數是十克以上,跟他說三五七克,根本喝不來。

這其中與飲食習慣有一定關係,還有一部分地域的關係。像潮汕這樣,地理位置靠邊的地方,任何一種新文化的進入,都比較麻煩(估計又會有人說潮汕的排外文化了)。至於大紅袍、普洱、紅茶和綠茶等等其他茶種,進入潮汕地區,時間比較晚了。

二是茶種的原因。像傳統的大紅袍、單樅和鐵觀音一類的茶,火工都是相對較重的。這些茶種的清香型,都出現的比較晚。

一般來說,茶性較寒的茶,居多會以中高火處理,以火的特性來平衡茶葉的寒性。另外,香型豐富的茶種,為了突出其特性,一般火不會很重。

三是茶質的原因。品質好的茶葉,量少而精,小火慢燉,認真地處理,會使茶葉顯示出其本身獨特的質感,不管處理的師傅偏好哪種口味,都會以前麵條標準為前提。因此,這類茶葉,火候再大,也不會滿嘴火味,燒壞了喉嚨和嘴巴。

相反,品質一般的茶葉,由於各種原因,氣味雜,口感鹹澀,湯色混濁,如以高火伺候,火的特性會多少掩蓋茶葉本身不好的東西。潮汕地區茶葉消費量大,但品質比較普通,「百姓茶」尤為平價,因此多數為火重的茶,並不奇怪。

四是喝茶人群的自然選擇。喜歡喝茶,或者說嗜茶者,多為年長者。年長者對食物的口感分辨能力,不如年輕人的細膩,通常喜歡口味相對重的食物,而且茶齡又長,喜歡喝高火、濃香、茶勁霸道的茶,也很正常。

我身邊的朋友,就算是年紀不大,但茶齡超過10年的,都喜歡厚實的茶感,對香型的偏好,倒是次要。

總而言之,各種型別的人,喜歡各種型別的茶,是諸多因素造成的,很正常,我認為也沒什麼可比性,適口為珍這四個字不知道被說了多少遍了。而題主說到的,大紅袍在潮汕地區所佔的分量,就我自己而言,還沒在潮汕地區喝到過真正適口的岩茶,也幾乎沒見過真正意義上的純場內茶,就是這個分量。

甄嬛和魏嬿婉是不是一類人

甄嬛有團隊真心待她互相扶持,魏燕婉把自己的團隊趕盡殺絕。大後期,安心教孩子,不要在人前露出要當皇后的野心,因為隔牆有耳。公主在意皇后的位置是公主一直以來的心結,如懿倒台公主是開心的。魏讓公主知道後會失去自己的盟友,甚至害死了自己。正確的做法就是忍。安心教子,拉攏公主,不要因為自己是皇貴妃到處樹敵。從...

有關藝術史一類的書籍,是不是通常都是造型藝術史?

Fish 我想題主想問的,應該是作為學科的藝術史,為什麼專指造型藝術。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覺得還是應該從史學史的角度去談。藝術史 是起源於德國的現代人文學科。在17世紀,歐洲開始興起古物學研究的熱潮,學者們開始研究和考察古代遺跡。到了18世紀,溫克爾曼在此基礎上構建了藝術史和考古學這兩個學科的雛形。也...

玩《血源詛咒》一類的遊戲,是不是得有一定的智商才能破關?

deadox 這和智商沒啥關係吧。玩遊戲的基本都是正常水平線智商的。同乙個怪你兩下就過去而他得死上二十回才僥倖滅怪,貌似是聰明人和笨蛋的區別,其實未必。主要還是乙個適應力的問題。有的人可能很快就適應了血源的風格,有的人就非要在燒烤街上橫屍三百次才恍然大悟我槽原來如此啊。 包寧 這遊戲需要的是反應 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