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什麼文中說 以修身為本 而不說以格物為本?

時間 2021-05-30 14:17:54

1樓:張星

個人認為這個是古人與古希臘等的區別,如果以格物為本,那會以科學為本,同時也會發展類似亞里斯多德的邏輯論等,進而催生現代文明。以修身為本則把為人之道作為核心了,科學放在相對次要的位置,所以也造成了西方文明的主導。

2樓:我以為我很重要

知道你對朋友很失望我也遇到過這種事情但我沒問但我心裡明白!每個人性格不同看待問題不同你朋友這樣是很不仗義如果還在乎這份友誼就忘了它畢竟也有這麼多年感情了但以後不用對這個朋友太真不用深交" ce\{0B ]

3樓:陽明學社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這句話的語境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相對於外王事業,這個「本」就在於「修身」。孟子曰:「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補充一下,八條目不是由八個環節串聯起來的鏈條,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曾子分疏出三綱八目,只是要接引後學。如從「格物」過渡到「物格」,自然也是從「致知」實現「知至」,……從「修身」實現「身修」。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分乙個人與我,就落在「身」上,故曰「修身」(《中庸》區分率性與修道,修道即修身以道)。如果落在心性上,天下乙個,萬物一體,八條目從義理上考察,以「正心」為核心。所謂外王事業,其實不外於「心」。

換言之,唯有復其心體,修齊治平才能避免逐外。

顏子問仁,孔子答曰:「克己復禮為仁」。「克己復禮」,點出乙個「己」,這就是修身功夫,有「我」,有「身」,所謂「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注意後面一句,「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孔子不說「天下歸己」而說「天下歸仁」,這是無「我」,無「身」。

所以,沒有實現「明明德於天下」之前,都是有「身」,要做修身功夫。但孟子開示「反身而誠」功夫,前面有一句「萬物皆本於我」,這個「大我」是做修身功夫的「頭腦」。從義理上,八條目必須以「正心」為核心。

從文辭上看,「平天下」順接「治國」,「治國」順接「齊家」,「齊家」順接「修身」。但從義理上看,修、齊、治、平都是從心體開顯大用。「正心」才是根與本,張家從李家接入一根電線,但電費不能交給李家,只能由李家代繳給供電局。

對於八條目,也應這麼看,不能以文害辭,以辭害意。修、齊、治、平,不用說了,前面格致誠,也是從心上發出的功夫。

4樓:

這裡可以借老子的話來回答:「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向內為「無患」,向外求「寄託」,都匯聚在「吾身」。以此:修身為本。

5樓:君孑道

如果你信修身為本,那就去做,如果不信那就得去格物。之後才知修身為夲。

意不誠,心不正是修不好身的。四體雖好修,心境難通達。

6樓:

因為格物致知是掌握外在的原理原則,誠意正心是內在的不自欺欺人,這兩個加起來是修身。

所以說修身為本。

和Stephen R. Covey 的 proactive 主動積極是相通的,改變自己比改變別人更有效率。

7樓:課堂留守

所謂本,是起點。

人生在世,無非應對內外。所謂內外,就是應對自我和他人。

修身的意思,核心在兩重:一、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 二、怎麼對待他人?

這裡的要成為怎樣的人,不是說人的作用,不是要成為老師,還是科學家,是醫生或者警察,或者要建立怎樣的功業,成就如何的功德。

而是說人該如何接受自己,以及如何接受他人,以怎樣的狀態存在天地之間,迎接命運!在他人面前,自己是何種狀態!

格物所生,只是知,等於是你了解了情況。

誠意,意之所誠,是你明白了自己的處境。

正心,心之所正,是你確定了自己的參與態度。

但我們了解情況,明白處境,確定態度,是為了什麼呢?是成就自我,還是成就事情?世人往往以為這兩者是有矛盾的。

成就自我的時候,難以成事;成全事情,往往委屈自我,有這樣的認知,其實就是不明修身。

所謂身,基礎就是擁有自我,然後便是遭遇。所謂自我,是不離開一切事的,無所遭遇,何成自我?身之屬於自我的部分,其實不必改變,所謂的修,是需要的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身之連線外人和事物的部分,需要改變,所謂的修,是齊之治之平之。

開啟來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以修身為目的的;而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以修身為基礎的。合而言之,一切事只是修身,修身便是一切事。

此為身,此為本。

8樓:知行合一

修身是治國平天下的基礎。

格物致知,誠心正意。是修身的一種方法。修身有很多方法,條條大路通羅馬,方法不能作為根本。

格物是為了致知。有的人「生而知之」,不用格物。

9樓:泊舟

此處主要強調修身與平天下的本末關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都是關乎個人的,是修身的先決條件與必由程式,故可算在修身之中。

而修身再往上就開始關乎他人與社會了。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從天子到庶人,從治國平天下之任到切己修身之責。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勿本末倒置。

是來警告那些空懷大志好高騖遠而無實際修養個人錘鑄的庸人與庸君,不要眼高手低。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這是大人之學。先完美自己,再完美他人。

關於儒家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吳金銘 大學 說的可不只是 孝弟 問題,大學說的很明確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還告訴我們認識世界改善世界的方法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學大學要從格...

現在讀書人的追求還應該用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來概括嗎 ?

李虹 當然應該。所有的事情,有意義的都可以歸結為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因為在現代有意義的選擇已經有很多了。過去的治國平天下只能從政治治理方面去著手,所以當官 當更大的官就是治國平天下。現在,政治 科學 技術 文化 經濟 管理 公益等都是治國平天下的選項,低層次的就是養活自己養活家庭提高自己和家人的道...

古人說「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現代人「修身」要怎麼做?

尋真 理想很豐滿,修身怎麼辦?看看今天的教育,人才,減負,焦慮。今天的教大概還是那個善良向道德教訓。言辭理想美,但從中找不到修身修行之法,這個是一種空洞吧。雖然那些文辭確實具有或包含一些真理,但受文字形相義與文辭本意差別之故,難以直觀了明其文字根本真義,這大概是魯迅要廢漢字的緣故了。其實這一切皆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