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大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

時間 2021-05-30 07:53:21

1樓:十二時辰

以紀錄片的形式向我們講述了故宮文物的保護與修復過程,在這個故宮文保科技部裡,又分出了許多組別,比如綜合工藝組,書畫裝裱組,金石鐘錶組,木器組,書畫複製組……每一件略有殘損,破缺的書器字畫在他們的精心修復下都可以一一恢復原貌,修復後的作品與原物有渾然天成之感。

你覺得怎麼樣可以把一件文物修復完美呢?除了專業技能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耐心了。剛來的學徒,三年的時間有一年半都是在磨性子,做那些特別考驗耐心的工作,然後再慢慢接觸新活,剛開始的那個階段其實對個人來說是最能讓他們成長的過程了。

在磨鍊心性的過程中,你會慢慢發現自己,進而認識自己,最後掌握自己。

現在大家還是在這種小平房裡一起工作,前門後巷的感覺是在那種寫字樓裡感受不到的。而且之後就會搬到西河沿去,那邊有更先進的裝置技術,可以更好的對文物進行修復與保護。所以他們對現在的一切都特別珍惜,因為稍縱即逝就再也感受不到了這種時光了。

我想,每乙份工作的存在都有它專屬的意義。有時候你站在門外,或許透過門縫覺得它其實沒那麼好,甚至與理想中的差距會讓你覺得失望,但在你開始接觸之後,你可能就會發現它的意義,於你,於生活,於歲月。

對每乙份所做的工作都抱有一顆虔誠和敬畏的心,並用你的專業和耐性去培養一種工匠精神,我想這應該就是生活與工作的意義。

2樓:陳子昂

片尾曲是亮點

當我在這裡

陳粒「絲萬縷其中一系

安靜是穿越的羽衣

聞到秋光

沐浴蟬鳴

你在時間的那裡而我在這裡

你已等候我多時

終於知己般相遇

忱著白雪

聽見楊絮

你在時間的那裡而我在這裡

以手編織著時光

溫柔磨亮了滄桑

偋息在凝望的語境

今夕是何夕

當來不及傳遞的鐘聲響起

於是我們都發現了歲月的意義

當我在這裡」

3樓:

不如三集紀錄片。剪輯太水沒有任何鋪墊非常瑣碎,對新入坑小夥伴非常的不友好。而且中間加了很多無關主線的賣萌鏡頭(貓、鳥)使本來沒有時間線的敘事更散。

片尾曲很好聽但是加在結束部分轉折生硬。不是很推薦去看。

修文物的師傅們都是樸實靦腆的,踏踏實實完成著故宮紀錄片的宣傳任務,但導演實在是一副躍躍欲試野心太大想消費師傅們再賺一筆的樣子。看B站採訪導演蕭寒導演和王津師傅就能明顯感覺出來這個境界高低真不同。雖然修文物者不在乎名利,但是利用他們撈一票賺情懷,而等熱度過去人們對他們不再關注這種現實還是挺無奈的。

採訪過程中提及他們三集紀錄片拍了四個月剪了四個月,本來就非常趕剪得糙,好在素材多理清脈絡還可以一看,眾籌大電影的時候估計故宮也不一定允許他們再進去補拍…這次是三個小時壓縮到乙個半小時加上沒有放進去三集紀錄片的精髓簡直是災難…

我覺得《我在故宮修文物》在紀錄片屆算是開了個好頭(三集那個,不是大電影),但是很明顯到了電影階段導演人就膨脹起來,以為自己很厲害。那麼我只想說,一口吃不成個胖子,拍電影也是一門技藝,本身就應該向師傅他們學習戒驕戒躁,時間有限不求最好至少要踏實完成,用不用心,在什麼方面用心大家都是能看出來的。

最後,其實很多文物修復者對自己被熱門的事情還是很疑惑不解的,但多半淡然處之。教我古陶瓷修復的老師的觀點是這就是乙份普通的工作,卻也是乙份執著和堅守,它從不會因外界冷暖而自身劇變,人員流失來往對他們來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雖希望文物保護行業蓬勃發展,他們卻也說萬事不強求。

而儘管文物修復很高大上,現在很多文物還是以預防性保護為主,通過對於其儲存環境的一系列控制去保證文物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上手修復一次很多時候本來就是二次損傷,儘管看著過癮但是於儲存歷史資訊和保護文物本身都是有風險的。當然,現在已經有太多的歷史遺留物件要修了,所以可能有時候感覺不出來這個動向的變化。

利益相關:前文博生

4樓:寒山曉月

影廳裡,燈盡數暗去。螢幕上,晃晃悠悠,一輛黑色洋鐵皮自行車穿梭在空曠的故宮裡。早已被歲月磨蝕石磚路凹凸不平,車上的姑娘隨意地用腳點著踏板,僅用一手扶著車頭,倒也奇蹟似地行得穩當。

一頭烏髮在不斷搖晃的鏡頭下,起起伏伏。耳畔,是遼遠的,彷彿不屬於這個世界的聲音。

無論是不經意抬頭看到的紅牆間淡淡的浮雲,還是擠過層層綠葉直直射來的炫目Sunny,又或是第二天清早石板路上靜靜躺著的一地紅杏,時間彷彿在這裡靜止。可以順手逗逗貓狗,澆澆花草;提一壺濃茶,便可在院中藤架下「偷得浮生半日閒」。沒有什麼徵兆,也沒有什麼原因,在這裡的一切都慢的可以,一抬筆、一低頭之下便是悠悠歲月。

工作起來,每個人都安安靜靜,鼻息之間也透著沉靜安寧,絲毫沒有世俗沾染之後的浮躁。工作之外,也透著一股純粹,幾十年如一日地平平淡淡,沒有濃墨重彩的喧嘩,卻也讓人體悟出一種難得的人生精髓。

匠人,在生活的原態中還原歷史。輕撫過歲月的遺跡,呼吸隨之減緩,讓自己變的再慢、更慢一點,陪著它們緩慢地穿梭在時空裡,心如止水,窮盡一生去讀懂它們,擦拭盡歷史留給它們的汙垢,還它們乙個本來的面貌。

匠人,用一顆難得的真心架起了一座連線古今的長橋。這些古件兒以及它背後乙個個鮮活的故事,在這一雙雙巧手下慢慢變的生動起來。塵世汙濁,迷失後又怎樣尋回歸路?

現實細細想來太乏味,太要強的人容易絕望。我們眼中的這一位位師傅如此引人注目,或許並非他們如何強大,只在於他們學會了將一切看淡,讓一切慢慢來。

。。。這部影片真正可貴的,並不是像世人介紹了不同往日我們了解的故宮,而是藉此告訴了我們生活應有的狀態。時光流轉,生命不息,渺小的我們該如何處世。

電影中的片段,既讓我們對匠人之心有所憧憬,也似乎還原了一種獨屬於老北京的純粹,用影片中的原話,大概就是老北京的味兒,生活的原味。

5樓:沈墨

你們眼中說的排片少?我拿上海舉梨子

這是上海的拍片還沒截完。您說你這是拿大城市欺負小城市。好我拿我居住的城市嘉興舉梨子。

個人感覺不少啦,您去看看同檔期的《生門》,還是拿嘉興舉梨子不少啦!!!

6樓:Shadowhuntersviva

●v●我來了

摸著良心說,

1.想看劇情的還是在家把紀錄片完整看一遍的好,整個電影的感覺就是紀錄片剪輯起來的。

2.整部電影毫無邏輯,各個組穿插著講,而且出場順序也毫無邏輯,發生的事情毫無邏輯,讓觀眾搞不清楚前面講的和後面的展出到底有沒有關係。

3.我自己搞不清楚這部電影的重點是「我在故宮」還是「修文物」。

4.沒看過紀錄片的觀眾可能會覺得整部電影莫名其妙,其實它本來就莫名其妙。(比如那個鳥在前一天夜裡看到啥死了)

5.全片沒有一句旁白,這點挺好,開場我發現鏡頭是晃的,大概是這樣比較紀實。

6.朱門開啟開始,朱門關閉結束。

7.我在影片的最後睡著了

7樓:木木栗子

同樣的素材,愛它的人剪出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愛錢的人剪出了電影版《我在故宮修文物》。看完紀錄片我在想要不考研央美以後努力去故宮工作吧;看完電影我在心疼我的票錢。

8樓:蓮佛美沙

若是沒有看過紀錄片的人,大概會覺得電影版有點無聊或是摸不著頭腦吧。沒有旁白,沒有主線劇情,反而更像是一部資料片。

在故宮裡,時光是慢的,物是沉的,人是穩的。內心豐盈,言之有物,一直是我想要活成的樣子,而文保科技部的工作人員們早就達到了如此境界。年輕一代中,木器組的屈峰、漆器組的閩俊嶸,紡織組的孔豔菊,在各自修復文物的過程領悟到人與物之間的關係,以及文物的意義。

老一輩的師傅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不善表達,但他們才是真正用一生去實踐「格物致知」的匠人,溫良恭儉讓的品性足矣讓大家敬佩。

王津老師真是妥妥男神范,不過我還是最愛話癆楊澤華老師,感覺他年輕時絕對是個撩妹高手。可惜電影版刪掉了他們修復《崇慶皇太后八旬萬壽圖》的故事。

最後還是想感嘆一下,紀東歌騎車穿越太和門廣場的鏡頭真是永遠看不夠啊……

9樓:喵玖

我只是想知道我在故宮修文物裡面說的,那三隻鳥看見的什麼死了???到底是什麼死了啊!!!我後半部電影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到底什麼死了!!!

10樓:小林蓁

這部電影是散文體,形散神不散。主題很明確:守望與傳承。正是影片結尾館長在2023年新招的18人會議上所做的演講。

如果從拍攝從手法上來說,我並不覺得這部電影以及三集紀錄片技巧有多高明,甚至有些剪輯的地方不是很連貫。但是,這部紀錄片的選題和內容卻配得上高分。多麼切合當下,浮躁世界裡的匠人精神,由他們來講述再貼切不過。

如今,提起匠人精神,很容易聯想到日本手藝人。然而,匠人也是中國歷史文化中不可獲取的一部分,無論是巍峨的宮殿還是精巧的首飾,都是古代工匠們的作品。他們大都籍籍無名,最出名的匠人是魯班和墨子吧。

在歷史的程序中,王侯將相也不過過眼雲煙,成王敗寇轉頭空;但匠人文人的作品卻可以流傳不朽,這大概是文化和藝術的魅力。

我如此敬佩故宮裡文物修復工作者以及各行各業的匠人們,是因為自己的不願為和不能為。紛紛擾擾燈紅酒綠的世界裡好玩的東西那麼多,我無法靜心一輩子打磨工藝,精進手藝;但是,他們做得到,靜得下心,守得住。現在故宮所招聘的修復工作者大都畢業是畢業於美院的研究生或博士。

若干年後,他們的同學們可能在藝術領域蜚聲聞名或是在企業中日進斗金,而他們日復一日在故宮中默默地從事著不留名地工作。

木器組屈峰老師在電影裡談到當年他籤三方協議時在故宮門口彷徨了一圈又一圈。深思熟慮之後的選擇更顯堅定。屈峰老師說,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

玉就是一塊破石頭,它有什麼德性啊,但是中中國人就能從上面看出德性來。所以中中國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乙個人一樣,他是用人的品格來要求這個椅子。中國古代講究格物,就是以自身來觀物,又以物來觀自身。

古代故宮的這些東西是有生命的。人在製物的過程中,總是要把自己想辦法融到裡頭去。人在這個世上來了走了一趟,雖然都想在世界上留點啥,覺得這樣自己才有價值。

很多人一般就認為,文物修復工作者是以為把這個文物修復好了,他有價值。其實不見得是這麼乙個簡單的方面。他在修文物的過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對它的體悟,他上面已經把自己也融入到裡頭。

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幹什麼,要文物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讓它傳播文化。不是說文物就是為了保留乙個物品放在那兒。

如何評價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

願有公尺 很多人對於故宮裡的文物 故宮裡的人有了一些了解,估計是因為 我在故宮修文物 這部紀錄片。它是2016年播出的,當時覺得看不過癮,轉眼已過去了幾年。現在央視推出了關於故宮的又一部力作,依然看得人讚嘆連連,那就是紀錄片 我在故宮六百年 2020年,紫禁城建成後第600年。600年間,它在風雨中...

如何評價《相聲大電影之我要幸福》?

口碑挺差的,應該是乙個不咋滴的嘗試,但值得鼓勵。就像吳京說的 即使拍爛了也比沒人拍強。我覺得相聲大電影很可能是電影市場的下乙個爆點,功夫喜劇 愛情喜劇 歌舞喜劇 話劇喜劇 懸疑喜劇.差不多是時候,該輪到相聲喜劇 鬼片喜劇 體育喜劇 戲曲喜劇之類的慢慢開始火或者重新火回來了。相聲大電影想火的話,從目前...

如何評價電影《大餓》?

妙筆閒步 比較好的中國產片,裡面反應了一些社會上對胖子,跨性別者的歧視問題。影片最後的結局不是虛假的皆大歡喜,小男孩因為家人接受不了他內心的性別被迫搬家,萬分失望時卻得到了女主和男主的小溫暖。我想,這是最真實的結局,偏見不可能消失而選擇接受真實你的人也永遠存在 美盜船 看完以後我明白乙個道理,電影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