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的 90 歲以上的神智清晰 口齒伶俐的老人,是否算 活古董 ?

時間 2021-05-30 02:17:53

1樓:烏爾比諾

我奶奶是東北農村人,至今還清楚的記得小時候日本統治東北時的情景,現在還沒事就跟晚輩講。

她說小時候有一年春節,有乙個只穿著單衣的人來要吃的,東北的冬天有多冷懂的人自然懂,這個人只穿著單衣,估計是從附近日本的集中營或者煤礦之類的地方逃出來的,我奶奶家看他可憐,給了他吃喝,但是沒人敢收留,這個人即使不被日本人抓回去,也會凍死餓死活不了多久。

曾經有一支日軍部隊進了她們村,住在百姓家裡,讓百姓提供吃喝,老百姓自然不敢不給,日軍也沒把老百姓怎麼樣,有乙個士兵碰壞了老百姓的乙個什麼東西,軍官看見了就給了乙個大嘴巴子。45年日本戰敗投降時,部隊順著一條大路往北方撤退,沿途的軍需物資扔了一地,我奶奶村里膽大的人就等日軍走遠了去撿,有罐頭,餅乾等,對於農民來說都是美味。日本投降後,國民黨軍隊進了村,軍紀明顯比日軍差,軍官對士兵也遠比日軍殘暴,後來這支部隊也調走了,再也沒回來過,肯定是去打內戰,被解放軍消滅了。

解放戰爭的時候,國民黨飛機還投過炸彈,炸彈落在農田裡發出的巨響,我奶奶說那是一輩子聽過最大的聲音。後來附近的山上還有過土匪,東北管他們叫鬍子,有時還會到村里劫掠,晚上附近的山上時常有槍聲和部隊奔跑的聲音,天黑後村民絕不敢出門。後來東北解放了,這些事情就都徹底結束了。

2樓:Caterina

想多了。

我爺爺奶奶年輕時的生活方式,和現代90後沒有任何區別:上班,電影,打球,游泳,溜冰,麻將,啃老,只生兩胎……

他們年輕時就對國家大事不感興趣,身邊的人也一樣。

3樓:

我太奶奶,舊時代地主家大小姐,因為身份問題經歷的事情不少。目前98歲,耳不聾眼不花,只會講方言。但是我方言講得不好,只能零零碎碎拼湊出一些她講的歷史。

她提到過日據時期日本人過來搶東西,對日本人非常痛恨。這和我母親轉述已去世的太爺爺,就是她男人,的話有些出入,據說太爺爺有些花錢消災的意思,所以本身家裡受衝擊不大,日本人還給小孩吃糖。

她還儲存著文革時期太爺爺的工作證。有次拿給我看,家人都很驚訝這東西的完整度。她和太爺爺雖然是包辦婚姻,但很恩愛。

太奶奶自己從沒想過歷史的見證者這種事情。她昨天對我說你的頭髮太長了,叫我媽給我剪掉。我問太奶奶你頭髮是誰給剪的,她說是去鎮上的理髮店剪的。他又說我爸爸長得真是家裡最好看的。

4樓:愛嚶斯坦

不會。以下是原因:

絕大部分的人,特別是經歷過交通不發達的時代的老人,究其一生,也只是對身邊小範圍內的事情比較了解,年輕時渴望走出去卻沒有條件,到年老有條件但身體不允許。以中國為例,很多老人連自己的村子都沒有出過,從小到大接觸到的都是東家長西家短之類雞毛蒜皮的小事,熟悉這種事情的人,通常不會被稱作博物館吧;

人對事物的了解通常建立在自己的主觀想法之上,很難客觀地描述一件事物,牽扯到歷史,客觀公平十分重要,在這一點上,這些老人也不能被稱作博物館;

與上一條比較類似,那就是人的記憶會出錯,隨著時間的流逝,某個記憶的細節越來越少,自己無意識中新增的記憶卻越來越多;

(想到再加……)

所以說,面對一位老人,你可以尊重他們,但是他們的講述只能算作一本故事會,連史書都算不上,更何況博物館了。

5樓:

印象中講民俗學的William Ferris教授喜歡引用一句非洲俗語:When an old man dies, a library burns down.

在這種意義上,一般的年長者確實會是博物館,但要從這個「博物館」中獲得有效資訊,就需要有資訊採集的基本素養,以及相關的民俗學上的訓練

6樓:聚變的Atlas

不一定,滿腹經綸的長者必然長壽,長壽者不一定閱歷豐富,這是乙個很典型的充分不必要條件嘛。

回答裡有很多的個例,活活把這個問題變成了身體硬朗大賽和孝順榜,嘖嘖嘖...

是,沒錯,很多長壽的老者其身平和經歷很值得肅然起敬,但也只是個例。畢竟每個人身邊的人再多,樣本數量也不足以證明這個巨集觀的問題

乙個人能夠長壽,首當其衝的是健康狀況和生活環境、然後才是觀念、閱歷之類的其他因素。

要知道,有些人每年活了365天,有些人每年把一天活了365遍。

有些人20歲就死了,90歲才埋進土裡

7樓:文道

不一定。

因為很多人從小到大都生活在同乙個小圈子裡,如果是山區農村還不識字,實際上的見識還不如乙個大城市會上網的高中生。

如果是歷史中的風雲人物,或者直接參與到歷史程序中的親歷者,那麼回憶就有一定的史料價值,這部分也要通過交叉對比確定準確性。

8樓:

我做義工的時候經常去乙個敬老院陪老人聊天,其中一位爺爺是退休的大學政治教師,他雖然沒到90歲,但是他的知識面非常廣,與此同時對於他求學和工作的時候的一些歷史事件也都經歷過並且都有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大躍進,那個時候他正好是三十歲左右的年齡,正是對人生和社會仔細思考的時候,所以每次去聊天他也都會和我們聊聊當時發生的一些事情。雖然我經常上網查詢相關的資訊,但是畢竟過去了那麼多年,網上的資訊有限,每次和爺爺聊天我都能了解到以前從來不知道的東西。

9樓:林晨光

現在經歷過那10年的人多了,誰能說上各位高層到底是怎麼表態怎麼動作的?我還經歷過學生上街呢!我知道個屁的內幕。

屁民活90和高層活90差大發了好麼。

10樓:

我姥爺2023年生人,大連人,他對年輕時的往事隻字不提,偶爾會講講中年時的事兒,我以為時間太久了他淡忘了建國前青年時的記憶……

直到14年我表嫂第一來吃飯,表嫂是日本留學生,我姥爺見她竟然主動說了幾句日語,然後兩人進行了簡單的日語對話,我當時恍然大悟,姥爺童年青年在偽滿時接受日本殖民教育,日語是必學的!

而70年了他都沒忘日語,看來49年前那些他年輕時的事也不會忘,但奇怪的是卻從來不提。

11樓:

奶奶那時候算是大戶人家不過日本人那時候她實在還小所以沒什麼記得起來的印象

不過倒是記得她的兩個哥哥也就是我的舅爺跟著北大「跑進南方的山里」這件事,因為當時好長時間沒給家裡來信,都以為死在外面了,還立了衣冠塚,不過後來總算來信了,最後人也風塵僕僕的跑回來了。

其二是十年的記憶地主階級挨了批鬥不過我爺爺兄弟幾個都是黨員,成分也好,在執行上,是寬鬆了的,因為實際意義上在我們那個村子裡被批的和批鬥的都是一家人。不過有幾個破落戶,也就是地痞無賴世家可是真動了狠手。後來我奶奶也沒說什麼,文革後恢復高考,奶奶的兄弟們一躍進入大學其中不乏省內前幾名。

再到改革開放,因為有膽識,又重新發達了起來,成為了省裡第一批比較有名的企業家。那些破落戶們繼續破落,很多人靠低保過活。奶奶說「窮乙個是命不好,窮一代是家不行,窮一家那就是又懶又蠢了。

」奶奶對於過去的回憶集中在人上,也就是我的長輩們,我生活在城市裡,並不能感覺到親戚有多溫暖,只能夠聽奶奶說一些過去的美好回憶。

12樓:

並不是年紀大了 ,就能叫博物館。 那個時期活到現在的老人 ,沒有幾個是通曉國際局勢以及歷史大事件的 ,一般都只了解周圍所發生的事(村子) ,並且以原始的姿態(耕田) 重複著一日又一日……而活著。

但是可以從這些老人身上獲得一些關於當時局勢對於底層的影響,和真實情況,還是有一定價值的。

13樓:小兔

人越老,身體機能就會衰退

大腦也是一樣,人的智慧型和反應會越來越差。

結果就是乙個孩子的思維,揹負著一生的沉重記憶,會逐漸像幻燈一樣重放,最後定格在他心靈最深的地方。

我的爺爺,最近越來越糊塗了。他漸漸記不清楚孫子外甥們的名字,把自己的重孫子搞錯,耍賴拒絕吃藥吃飯,偷吃糖果和點心。移花接木吹牛自己手撕鬼子。

但是他每天都會重複嘮叨的是,司令員通知我了,我明天必須去工地,這個工程是缺了我不行的。必須要用足料,混凝土必須澆一公尺要不然抵禦不住鑽地炸彈。

抓緊,要和蘇聯人決戰了。

抓緊,要和美中國人決戰了。

關於冥國,他有的全部是詛咒和仇恨。

關於新中國,他的愛甚至要超過子女。

14樓:

上圖我姥姥90多了,能自己刷碗,能自己做很多事情。在我家住,閒不住,自己找事情做比如刷碗,不願意一直坐著。就是這雙被裹了一輩子的腳,讓她痛苦了一輩子。

可現在還有多少人的腦袋裡還纏著裹腳布呢

90歲,老年痴呆晚期,請問這樣的人活在世上的意義是什麼?

樂樂子 我想說題主問這個問題可能是對人生的思考或者說,是對生老病死的思考而且,他其實只是需要大家開解,寬慰,她並沒有說虐待或者真的想讓老人死,尤其是有的回答,簡直一通亂答,還有的說什麼題有問題 題主不是好人,虐待老人的這種,我真的是不知道說什麼。要知道照顧痴呆老人的家人是最累,最辛苦的,身心都疲憊,...

俄羅斯人90 以上的都有別墅嗎?

沒毛病,別墅在漢語中的本意就是別的 另乙個 墅 村舍 即業主的第二套房子 往往在郊區 只不過在現代漢語的意思變成獨棟的豪宅。 首先大部分就是個菜棚子,小木屋種點土豆,自己發電打水。跟中中國人心目中別墅的定義差了乙個太平洋。另外全俄也只有一半人擁有這個菜棚子。 Kaiser 俄羅斯這種階層固化嚴重的社...

你有5歲前的記憶嗎?而且很清晰?

看了那麼多的知乎回答感覺突然有個問題我能回答了!感覺好激動我到現在還能記起我五歲前的記憶,尤其是五歲我搬近新家做的乙個夢 應該是第乙個夢吧我也不是很清楚 那個夢我記憶猶深,感覺就是恍如隔世但因為現在越來越長大了就感覺那個夢慢慢變淡了但仍舊是感覺它很奇妙,我是以第三人稱記得的,我就看見我自己躺在床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