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讀完1000本書會怎樣?

時間 2021-05-06 00:18:54

1樓:邊緣的瘋

會把自己感動的稀里嘩啦。

平均一天讀2.7本,現在出版書的最低要求是8萬字數,如果每天穩定3小時看,也就是大概翻翻就過去而已,能學到多少就看個人水平了。

我想問的是,什麼時候讀書都要去拼量了。讀完1000本書,然後呢,留下了什麼,記住了什麼。

這讓我想起了上學那會兒的一位同學,沒課的時候就喜歡去圖書館,美其名曰學習,我們還以為他很勤奮,後來才知道,他是在圖書館玩手機,看書2分鐘,玩手機2小時。

讀1000本書倒是勤奮,但是本質上和玩手機的這位卻沒什麼區別。

感動了自己,卻沒什麼實質性的成果,還不如睡會兒覺呢,起碼第二天精神好。

2樓:易經科普

留下一地雞毛。

這樣一路走一路丟,最後看見乙隻野雞,為了捉野雞,又把手裡的東西扔掉。野雞跑得很快,沒有捉著,於是小猴就兩手空空地回到山上去了。

最終的結果是,玉公尺沒掰著,野雞也沒有抓住,留下了一地雞毛

按照這種速度,我一年可以看10000本。

有乙隻螞蟻,它找到一粒公尺後抬不起來。然後它找來了同伴,還抬不起,又去找同伴,直到抬得動為止。

3樓:千里草

準備試試這種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聽書算嗎,算上在得到的聽書今年應該突破一百本了,沒感覺到太多的變化,唯一有感覺的是吹牛聊天的時候能隨口帶出來一些案例出來,從別人眼裡帶來點小崇拜。

4樓:內容運營-伍小仙

一年讀完1000本書?嗯,有三種情況。

5樓:公子如卿

我認為很多知識分子不懂,讀書要從薄到厚,從厚到薄,你看中國大部分學者或者學生只會頭一條從薄到厚,讀書越來越多,但是呢,讀到後來就傻掉了,就像在圖書館讀了一大堆書以後,最後發現其實沒有幾本書是可以讀的,實際上都是互相抄來抄去,沒有建立,而真正好的書,可以讀的大概就那麼幾頁。— 華羅庚

6樓:Ethan

一定要實現還是是可以的,關鍵是看你讀什麼書以及理解到什麼深度。平均下來就是一天讀三本書,上午一本,下午一本,晚上一本,降低難度,假設每本書平均200頁,每天閱讀12個小時,那就是上午(7-11點)下午(13-17點)和晚上(19-23點)各讀書4個小時,1個小時讀50頁,除去休息時間,一分鐘讀1頁,還是可以實現的。

7樓:frank

這是在用量子讀書法嗎?

1000本書什麼概念,一年365天,所以每天要讀2.74本,而且面臨著頁數不同,內容不同,所要消化的時間不同等不可抗力存在

你讀一本二十頁的手冊也是讀書,讀完全本紅樓夢也是讀書,請問這兩個閱讀時間有差別嗎?

別開玩笑了,你那不是讀書,你那是外敷內服雙向吸收,有那功夫天天累死累活完成任務,仔細的品幾本好書不香嗎?

8樓:lucky an

What? 1000本?

是說明書吧?

商場,超市裡,任何商品都有一張說明書(就一張破紙),站在裡面看一天,可以看幾百份!說明書也是書啊!

一年一萬本也能看完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9樓:

帥老師實在過分可笑,前幾年裝自己讀書特別快,這些年又說讀書要慢。

自己品吧,都是營銷。裡面自己講的內容全是自以為是。全都是我以為……

別可笑了。帥老師。。。 @帥健翔

10樓:

據說,拿破崙一天看20本書,一年就是7000多本書。

吹牛誰都會,讀了能用的出來才是王道,不僅能用得出來還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那更是本事。總之,如果我是拿破崙,說一天讀書50本也不足為過。至於那些成就一般般或者根本沒聽過名字的人說出的話,很可能是在賣課。

11樓:我自靜默向紛華

不知道會怎樣,反正我做不到

截止今天為止,我今年也就看了四十來本,一百本都差的遠,何況一千本我覺得看書不要用本去衡量它吧,也不是說看要多少本就會怎樣,實際並不會一下子怎樣,都是日積月累,年復一年才有那麼一點變化

跟人生做任何事情一樣,不急於求成,也不帶強烈功利性

12樓:李大仙

大三大四花兩年從零開始學哲學的馬克思,花了兩年就拿到哲學博士學位,卻花了20年精讀1500書寫出撬動世界的《資本論》。

請問一年讀完1000本書的人,現在寫出什麼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13樓:薛丁格的圓盒子

不知從何時起,「我一年讀100本書」「我一年讀200本書」這樣的話題開始被熱捧,甚至還有人標榜「我一年讀1000本書」。

讀書的數量成了很多人炫耀的資本。

越來越多愛讀書的人受到這種氛圍的影響,開始自我懷疑起來:我是不是書讀得太少了?

當然不是。

30歲之前讀完300本書、之後每年讀50本書就足夠了。

如果超過這個量,就應該考慮把時間花在其它事情上面了。

「書讀得越多越好」的觀點之所以會流行,是因為很多人都忘記了我們讀書的真正意義。

林語堂先生說過:讀書的意義是使人較虛心,較通達,不固陋,不偏執。讀書不僅能夠讓我們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從其中看到解決各種各樣的人生問題的方向。

那些一味追求讀書數量卻什麼也沒記住的人通常會用這句毒雞湯安慰自己:「讀完了的書即使記不住,但終究會像你吃過的飯一樣,融入你的血液」。

你連讀過些什麼都記不住,不是白讀是什麼?

那麼怎樣才能不白讀、怎樣才能真正「讀有所獲」呢?

結合《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這本書的內容和我個人的閱讀經驗,我認為,做不到下面六個字,書讀得再多也是白讀。

有些人明明讀了很多書,卻被周圍的人稱為「書呆子」「讀書讀傻了」,其原因就是,他們只讀書,不思考。

叔本華在《關於讀書》一書中提到,「讀書是讓別人幫自己思考。過度依賴多讀書,會逐漸喪失思考能力」。

你可能會辯解,我讀書的時候思考了呀,你怎麼知道我沒有思考?

那麼,請回憶一本你剛讀過不久的書,回答一下下面的問題:

· 這本書講了什麼內容?你能概括地講出來嗎?

· 這本書的作者是誰?他為什麼要寫這樣一本書?這本書的目標受眾是哪些人?

· 這本書中你最有收穫的點是哪些?你不贊成的作者的觀點有哪些?為什麼?

· 這本書裡講到的哪些觀點是你可以在今後的生活中用起來的?你打算怎樣用?

是不是有點懵?如果讓你把上面這些問題的回答寫下來,並且組織成一篇文章呢?你寫得出來嗎?

這個回答或者是寫下來的過程,其實就是在「輸出」。

叔本華還說,光是不停讀書,過後卻不深入思考的話,絕大部分知識都會流失,不會在精神中扎根。

要讓知識在精神中扎根,最好的辦法就是「用輸出倒逼輸入」。

「輸出」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向別人講述書的內容和讀書感受」、「寫短評」,也可以是寫書評。

我在讀了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之後,就開始寫書評了。

那些我寫過書評的書,才是真的「融入了我的血液」。

書中一些好的理念,已經成為了我的固有觀念;書中一些好的方法和習慣,已經成為了我的生活日常。

如果你覺得寫書評耗費的時間太長,也可以採用其它「輸出」方式,但不管是哪種方式,都不要認為「書讀完了就完了」。

事實上,即使你寫完了書評,書也還遠遠沒有「讀完」。

赤羽雄二說,「一本書要讀兩遍才有意義」。

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境遇和不同的知識儲備下讀同一本書,我們的收穫常常也會不同。

因而,重讀不僅可以溫習舊識,還可以帶來新知。

據說張愛玲在出名以前,《紅樓夢》讀了四五十遍;

愛因斯坦喜歡反覆閱讀《堂·吉訶德》,就連生病臥床的時候,《堂·吉訶德》也放在他的床頭櫃上。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書都像《紅樓夢》和《堂·吉訶德》一樣值得我們一讀再讀,但一本書讀兩遍,卻是必不可少的。

那麼,具體應該怎樣讀呢?

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唯讀之前做過標記的內容。

一些不是很重要,或者是乾貨較少的書籍,在讀第一遍的時候,可以用螢光筆標記出自己覺得有收穫的地方,第二遍閱讀的時候,只需要重讀這些內容即可。

另外一種是從頭到尾重新閱讀。

對於一些資訊量比較大、質量很高,或者是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讀懂的書,就可以採用從頭到尾重讀的方法。

除了回顧書籍本身以外,我們還應該回顧自己的「讀書筆記」。

赤羽雄二建議每週抽出固定的15分鐘時間,快速回顧自己的「讀書筆記」,回憶一下已經讀過的書帶給你的收穫,檢查一下自己有沒有按照筆記中計畫的去「行動」。

只有當你做完了「輸出、行動、回顧」這三步,才是真正「讀完」了一本書。

梁文道說,讀書到最後,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去生活。

願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能夠引領你走向更好的生活。

14樓:charon Zhang

呵。按照他們這類人譁眾取寵的統計方式,

我年年能讀一千多本書。

然而朋友問我去年讀了幾本書的時候,

我都會思索一下,

說幾個值得一讀的書名。

自動過濾掉其餘的900多本。

15樓:小了了

曾經也,有過類似的想法,但是實行起來基本上沒有可能,一年能讀100本書已經非常難得了,難道看了1000本書都是只看看書的名字嗎?

16樓:河北泥人張

會怎麼樣?不知道最近喜歡做小學算術邊坐邊看唄1. 一年365天節假日無修平均一天2.

7本近年來有印象的一些書:追風箏的人22.6萬烏合之眾15萬看見23萬解憂雜貨鋪21.

8萬一生必讀的60本書:聖經100萬論語1.59萬物種起源50萬字

看看全年無休大概一般人一般讀法讀一千本能讀什麼分類的書你有興趣了解是怎麼讀的嗎?

另外讀書比數量是嗎?

個人傾情推薦!道德經! 二十本頂一本一年能讀兩萬本兩萬本!兩!萬!本!

17樓:戴花環的狐狸

納尼?我的人生理想就是成為豆瓣書影音標記上1000的小佬啊……他一年就可以做到嗎?他是可以用USB插腦袋上傳輸資訊的怪物吧……即使是可以往腦袋傳資訊,那也要花時間去理解那些資訊呀……

18樓:蘇公尺蘇

讀書從來不是用數量來衡量的,如果只想著讀了多少多少本書,未免太功利性了。總覺得讀書應該喜愛才去讀,而不是為了讀才讀。而在書中學到的東西,自然會對乙個人的氣質和眼界,潛移默化地改變。

腹有詩書氣自華,而這種變化,往往不是一年1000本書的量化中完成的,而是年深日久才會看到的印跡。

19樓:持觴勸侯嬴

如果你作為還僅僅只是有一年讀完1000本書這個想法時,我可以告訴你,最後的收貨就是你真正讀完的那些書.

如果你真的一年讀完1000本書,我只想求你告訴我最後收貨了什麼?

20樓:

上面的「地上5次的故事」視角,和「集郵式讀書」視角都已經說的挺好的了,我通常會從目標細分到落地的過程先預估一下,感受一下實際落地操作的視角:

1000本書/365天=2.74本,

按照平均每本書10w字

(10w字的書按照每頁,10w/800/2=62.5張 ,60多張紙一本書不過分吧)

平均閱讀速度/分鐘

(這個速度感受是每秒8字左右,差不多每秒一句話的速度不過分吧;)2.74*10w/500/60=9.2個小時。

也就是說按照這個標準需要專注的保持/分鐘的閱讀速度,每天堅持9個小時,全年無休。

你感受一下啊。

一年讀300本書,會不會太多?

浪白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乙個概念,讀書並不是越多越好。讀書就像吃飯,吃一點消化一點,便是汲取精華,反之,則是空走過程。讀一本,通一本,才是最好的 阿木 天哪,大家快來看,活捉乙個讀書機 個人覺得,應該有個目標或者至少有個方向。300本是什麼概念,如果各學科都涉及且全部讀懂,過不了多久你就是乙個活的圖書...

一年讀50本書會帶來質的改變嗎?

秦陌 當然會。相當於一周讀一本書,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久而久之就是自律,我很享受讀書的時刻,文字透過眼睛印入大腦,腦海中想電影一樣上映著的畫面。很舒服很放鬆。現在多數人的自律性都很差,管理自己首先應該自律,自律也可以是其他的乙個日常活動,但所有的日常活動都能有條理的進行並長時間堅持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怎樣堅持讀完一本書?

徐思篤行 首先明確乙個觀點,不是所有的書都必須讀完!除去純粹為了娛樂 放鬆的情形,大多時候我們讀書還是為了能夠從書中收穫點什麼,增長見識 習得知識 提公升思維 無論哪種收穫,都是和書籍的內容密切相關的,同時也和讀者自身的狀況強相關。即使是一本非常經典的書,不同的人來讀,感悟或收穫也必然不同。因此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