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金庸要在倚天屠龍記最後讓周芷若出場?

時間 2021-05-29 23:07:57

1樓:

至少有這樣的乙個作用:為張無忌和周芷若之間的感情做乙個符合周芷若行事風格的總結。

小昭是為張無忌付出得最不計回報的,所以小昭通過犧牲自己的後半生為張無忌和小昭之間的感情作了總結。

殷離是對小張無忌因愛生恨無法自拔的,靈蛇島前後見到曾阿牛也是不識張郎是張郎,所以殷離通過拒絕接受曾阿牛來為張無忌和殷離之間的感情作了總結。

周芷若是讓張無忌又敬又怕的,最適合周芷若的總結,就是再在張無忌的人生上插一劍抓一爪子,讓張無忌日後跟任何女人對酒當歌的時候,心上都有她裂裳碎珠的陰影。

2樓:鵬鵬

因為事物永遠是動態的。

可能金庸突然想到:

過個幾年,在蒙古大漠那風吹日曬的自然環境,只吃馬奶羊肉烤餅的飲食習慣,趙敏的顏值可能會急劇下滑。

而與對應的是中國西南四川盆地,風景如畫猴子成堆的峨眉山上,在這種濕潤養人的氣候和美味川菜的飲食條件下,還有個沒舉行完婚禮川妹子……

這麼一對比,後面的事情就不好說了……

3樓:風在青萍末

其實在我心裡

周芷若才是倚天裡我最喜歡的女主角

自幼相識,相扶相持

桃華灼灼,約定終生

即使她為師門之誓暗下毒手

盜得九陰真經與武穆遺書

在武林大會上下殺手

可是就是喜歡這種敢愛敢恨的性格

喜歡她身居峨眉大派卓爾不群的氣質

縱使張與趙同歸蒙古,周芷若假裝灑脫讓張立下一誓,就此告別可留下的,不知是多少惆悵,多少淚光

4樓:只想吃魚的貓

十年八年後,沒有明教教主身份,脫離了武林紛爭,由武力值所附加的光環不再了的張無忌,先變心的是誰還不一定呢。不成親,何止是方便了乙個人。當然,金庸肯定不是這麼想的。

5樓:小V子

周芷若在少林寺聽到張無忌理清自己的感情後,感覺是放下了對張無忌的愛,放下愛其實沒想像中難,因為對她來說師父的遺願 - 光大峨嵋,驅逐韃子是有意義的,所以只向趙敏交代便自己離去。她之所以再次出現更多的是要報當日和張無忌拜堂時他隨趙敏一走了之的恥辱,是為個人和峨嵋的尊嚴而來,談不上愛和有意再續前緣。

6樓: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7樓:博爾修斯的牧羊

倚天最後的結局個人總感覺有一點唐突。因為先前幾位姑娘殺的你死我活的,而到了最後竟然如此和睦,其樂融融,未免覺得有些不太現實。畢竟幾位姑娘不想張無忌教主一樣,一笑泯恩仇。

但我認為,這個問題的突破點在於周芷若。在最後一章節,周芷若和張無忌坦白,最終知道自己無法得到心上人,不禁感到悵然若失,但同時又多了幾分自信,幾分灑脫。芷若先前一直徘徊在得與失之間,到底自己究竟可不可以得到張無忌。

然而最後,一切都明了,知道自己無法與張無忌在一起,因為自己所作所為。但同時也坦白自己的愛是刻骨銘心的。這時,她的疑慮也都放下了。

知道自己得不到,也變得灑脫了幾分。

我想周芷若此時的愛情觀便上了乙個層次。從之前的愛就是得到,索取,權利,慢慢變成了愛,無所謂得失,經歷風浪過後,不忘初心就好了。得到得不到也不再重要了,至少自己曾愛過。

周芷若也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與張無忌的關係,以及兩個人終究是不可以在一起的。那麼,如果這樣的話,倒不如留下個美好的回憶。

8樓:我我

「那件事我暫時還想不到,哪天你跟趙家妹子成親,我就想到了。」

周芷若的潛台詞是:「呵呵,你以為這就是結局?現在才剛剛開始,老娘慢慢跟你玩。」

9樓:文鴦

金老的人生體會而已,到時十年八年一過,乙個是吹遍大漠風沙,生兒育女後日漸身材走樣,趨於平凡的髮妻,乙個是正當妙齡,守身如玉,保養的很好的痴情女子,到時怎麼選?

10樓:

不知道金庸老先生的感情經歷到底是怎麼樣的,在他的書中,細細品味,會發現「楊過對小龍女是尊重,令狐沖對任盈盈是感恩,郭靖對黃蓉是感激,張無忌對趙敏是感動,剩下的喬峰對阿紫是責任,段譽對王語嫣是顏控。金庸對真愛簡直太吝嗇了,真正相愛且終成眷屬的,佔比太小。可能在金庸的眼中,一直認為和真愛是很難在一起的,與相守的人在一起,其他因素會多於愛情!

」而也不難發現,在金庸的主流意識中,真愛往往是那個一見鐘情、青梅竹馬卻不能相守的,楊過對郭芙是這樣,令狐沖對岳靈珊是這樣,張無忌對周芷若也是如此!

11樓:顧嘻嘻

我覺的最後周芷若的出現是金庸對張無忌性格描寫的點睛之筆!

張無忌是個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的人,即使在最後的「極端」情況下,他表達出了自己對於趙敏的感情早已上公升到了乙個絕對高度。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真的做出了選擇!

就像書中他自己說的那樣,趙敏,芷若,蛛兒,小昭,他都想要!

所以這也決定了,最後的最後,這就不可能只是乙個王子公主,兩情相悅,忠貞不渝的故事!

我想說結局不是金老爺子順便安排的,而是人物性格塑造的必定結果!

12樓:清梅不二樂

建議你看看朱慶育老師寫過的一篇文章,從法學角度來完整得分析了這個問題http://

m.weibo.cn/1651964103/3

697857338914972?uicode=10000002&featurecode=10000085&mid=3697857338914972&luicode=10000198&_status_id=3697857338914972&lfid=1076031651964103_-_WEIBO_SECOND_PROFILE_WEIBO&sourcetype=page&lcardid=1076031651964103_-_WEIBO_SECOND_PROFILE_WEIBO_-_3697857338914972

13樓:D永烘

首先張無忌是乙個怎樣的人呢?金庸在《倚天屠龍記》後記中寫道:

張無忌的個性卻比較複雜,也是比較軟弱。他較少英雄氣概,個性中固然頗有優點,缺點也很多,或許,和我們普通人更加相似些。楊過是絕對主動性的。

郭靖在大關節上把持得很定,小事要黃蓉來推動一下。張無忌的一生卻總是受到別人的影響,被環境所支配,無法解脫束縛。張無忌的一生卻總是受到別人的影響,被環境所支配,無法解脫束縛。

在愛情上,楊過對小龍女至死靡他,視社會規範如無物;郭靖在黃蓉與華箏公主之間搖擺,純粹是出於道德價值,在愛情上絕不猶疑。張無忌卻始終拖泥帶水,對於周芷若、趙敏、殷離、小昭這四個姑娘,似乎他對趙敏愛得最深,最後對周芷若也這般說了,但在他內心深處,到底愛哪乙個姑娘更加多些?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

作者也不知道,既然他的個性已寫成了這樣子,一切發展全得憑他的性格而定,作者也無法干預了。

看看,金庸只想描寫乙個身懷絕技武功的普通人,這樣乙個普通人自然免不了受別人的影響,被環境支配,無法解脫束縛。故事結尾中,小昭回波斯,殷離追求心目中的無忌哥哥。假如張無忌真跟趙敏退隱江湖,從此逍遙自在,那過上了神仙中人的生活了,再也不是永遠被俗事纏身的普通人。

所以這時候周芷若出現了,目的僅僅只是想表現出」無法解脫束縛「這一點。所以我更愛舊版的結尾。

另外其實金庸更偏愛小昭:

我自己心中,最愛小昭。只可惜不能讓她跟張無忌在一起,想起來常常有些惆悵。

書中看到小昭被逼回去當聖女時,簡直要被氣死。哎,這也是普通人的無奈,即使身懷絕世武功也無法挽救心愛的女子。

14樓:Sho-chan

也不知是喜是憂,手一顫,乙隻手機掉在桌上。

我想說的是這樣寫出芷若才更能抓住讀者代入感,因為很多讀者都早已經在心裡埋下了芷若才是女主角的種子,最後這一句讓它徹底發芽了。

15樓:

《神鵰俠侶》裡楊過答應小郭襄三件事,可以說這三件事貫穿了他們相處的全過程。

《倚天屠龍記》裡張無忌答應趙敏三件事,趙敏用這三件事一步步引君入甕最後成功搞定了張無忌,也可以說是從始至終都有這三件事互相牽絆。

周芷若提出要張無忌答應她一件事的時候,反正我是覺得這明顯就是女二,在拾女主的舊招式,想著要仿之學之,會提出和趙敏一樣的要求其實也是意料之中。張無忌也不是個能專情的人,做事還優柔寡斷,芷若也是吃準他這點兒了,四兩撥千斤,一句話讓張無忌和讀者都惦記這麼久。

要非要說有啥作用,大概是前面張無忌都已經答應了,周芷若再不說出來那豈不是白白浪費個機會!!

金庸為什麼不在《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之間以郭襄為主角再寫一本書

文藝範花樣作死君 其實你對比一下時間線就明白了 第一部 射鵰英雄傳 的時間大概在蒙古崛起的時間,結局是蒙古滅金,並開始侵襲大宋 第二部 神鵰俠侶 雖然主要寫愛情,但後半部分也加入了不少歷史內容,結局也是蒙古大軍決戰襄陽城 可是到了第三部 倚天屠龍記 郭襄 張三丰主要生活的時間,是蒙古滅宋,漢人淪亡的...

如何看待新版倚天屠龍記?

很多實力混亂的改編 編劇明顯不懂得,人物武力值對武俠片的重要 比如張三丰會走不動路,和玄冥一老動手,不但沒有秒對面,還對了一掌,對方還沒有死,吐了點血後面屁事沒有。最可怕的事還在後頭,當時張三丰已經抱住了孩子,這種情況下,就算以五絕之能也未必能傷到張無忌,誰知玄冥一老居然就這樣面對面的,當著張三丰,...

金庸為什麼在《倚天屠龍記》中說楊逍「年老德薄」?

忘世麒麟 我覺得吧,明教當中有自己等級森嚴的制度,如同官場。陽頂天在位時,雖說明教好生興旺,但是陽頂天不會讓其餘人威脅到他的地位,所以互相制衡。逍遙二仙 白眉鷹王能力超卓,都有接掌教主的能力,但是陽頂天培養的繼承人卻選擇能力較弱且到處樹敵的謝遜,又傳乾坤大挪移給楊逍,不得不令人啟疑。收義女黛依絲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