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中華文化會有唐詩宋詞元曲的演進?

時間 2021-05-29 22:43:32

1樓:迷糊蟲

不同意什麼從雅到俗,從高到低的說法。有波動也是一條持續的波動線。雅也是先從俗來的,慢慢形成格律定式。

再漸有衰頹,轉而有變化。詩詞歌賦每一種都有各自高峰期低谷期。也各有各的美。

2樓:flusky

引用王國維先生的一句話: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

豪傑之士,亦難於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於此。故謂文學後不如前,餘未敢信。

但就一體論,則此說固無以易也。

3樓:魏冰然

引用一下《人間詞話》吧。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

豪傑之士,亦難於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於此。固謂文學後不如前,餘未敢信。

但就一體論,則此說固無以易也。豪傑之士,以自解脫啊

4樓:十三太飽

而詞重視審美和娛樂功能。可以說詞是對是詩歌的創新。詞相對於詩歌,更容易表達個人情感,比而這正是詞的巨大感染力之處。

將詩歌的表達功能從社會功利價值的重壓之下解脫出來,更關注內心,更能引起普通人的共鳴。

詞的文化意義也是在於它對傳統文化的背離和修復。

它不僅顛覆了唐詩「詩以言志」的社會功利價值,在文化上也肯定了「個體享受人生」的權利。

5樓:周曉農

這個問題,我覺得在我之前的六七位,已經把這一問題回答得差不多了。再邀我答,也沒什麼新的補充。概括說幾句,就教各位。

這一演變,是乙個形式服從內容以及詩詞曲本身功用變化的過程。

唐以前,從詩經、楚辭、古風、到漢樂府,除長短不論的雜言詩外,四言、五言、七言,句式大體整齊,用韻寬,不受平仄、格律侷限,有乙個從民間到文人到宮廷,相互影響的過程。可以說是乙個內容豐富,而形式多樣的過程。到了唐代,以詩取仕,文人蜂湧而至,格律用韻等,類似於現在的標準答案,故有了特別講究,從而形成了更適宜於唱,更講究格式的表達方式。

由於文人朝著乙個標準的大量界入,從而使格律講究的絕句、律詩,成了詩歌創作的主流。

但這種形式,既使講究格律的詩歌創作成就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同時又制約了豐富的思想情感的表達。於是便有了雖有格律,卻可以在形式上有更多選擇的宋詞和元曲。由於不再以詩選仕,詞及曲,往往由文人在酒肆與歌妓唱和,涉男女之情的為多,再後又與戲曲結合,平民也能聽懂,元曲就更口語化了。

各種詞牌曲牌的創立,使得思想情感,有了姿意表達的自由空間。這一影響直至今日,我總有乙個感覺,當今的新詩寫作,雖不再受格律用韻的制約,但長短句式不論 ,包括像席慕蓉等的情詩,在思想情感的表達和句式上,都能看出詞曲的影響。

為什麼會有人喜歡唐詩宋詞?

Mr.YUAN 全村人不愛我,我也不愛全村人。到底誰有毛病?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 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 點滴到天明。聽雨與讀書是一樣的。 為什麼會有人喜歡文學?為什麼會有人喜歡數學?為什麼會有人喜歡理化?你難道不應該先問問自...

中華文化指什麼

惡魔笑我 我不知你要談 文明 還是 文化 文化 是思想,是對自然 對生命的態度。文明 是有意識的行為。只是!太多人把文明當文化談。雖文明裡,如文物,文學 文字 建築等,會有文化元素,但!終不是文化主體。就如 人會穿衣佩飾。人是文化,那對自然 對生命的觀點 態度是主體。而文物 如詩詞歌賦,如建築 器具...

為什麼唐詩宋詞是文明而不是文化

噴之 文明一般特指某個國家所創造的物質 精神文明。文化一般指該國所創造的物質 精神。我的個人理解,唐詩宋詞不是乙個國家,所以它是文化,唐宋才是文明。但文明和文化這兩詞意思差不多其實也可以勉強調換的,題主所說的那人我也不清楚,可能他所認為的文明和文化的意思和大多數人不一樣吧。 閉著眼睛放屁 文明 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