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初普通話為粵語或者其他地方語種,會產生哪些影響?

時間 2021-05-29 22:43:31

1樓:「已登出」

如果國語是我吳,就不會有sb說英語重音節sC-的C是濁化了,哼哼,明明是全清化。如果取的方言點不像上海或慈溪那樣平仄不分的話,人們對平仄也會有更正確的理解,我吳可是有入聲的。

2樓:荷達

按照題主的假設,假設粵語是被推廣的民族共同語。

發音方面:

不用再糾結平翹舌音。

不用再糾結前後鼻音,粵語的in和ing韻母,涇渭分明。

無兒化音。

由於有專門的機構制定教材,有老師的講解,基本不會出現三類常見「懶音」(即泥來不分,影疑不分,廣港不分)。

三對陽聲韻尾/入聲韻尾非常容易掌握,一般不會出現-m/-p閉口韻尾對弱化和錯讀。

詞彙方面:

粵語的文讀系統非常發達,導致當代粵語的現代詞彙量是緊隨著當代普通話的詞彙量提公升而提公升,目前所有「普通話詞彙」都可以視為是「粵語詞彙」,共同語變成粵語的話,這部分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

由於粵語韻母數量比目前的普通話韻母數量超出很多,且「見溪群曉匣」不顎化分尖團,有疑母,以及平上去入分陰陽來承接清濁的音調系統等諸多因素影響,同音字的數量大幅度降低,同音字減少意味著可以常用單字詞來表達,詞彙的長度縮短。

粵語本土詞彙可以去除糟粕,提取精華而傳神的部分被結合起來使用,例如有一大批粵語動詞可以描述精細的動作,一批助詞(含語氣組詞)提公升語氣等各方面效果,均可以兼併使用,令表達效果更為細膩而精準。由於有專門機構制定用字和用詞,粵語共同語將不會再有「啲哋嘅喺」這類漢字,而是用規範漢字來表達。

語法方面:

目前粵語的兩套書面語將合併為一套,實現標準的「我手寫我口」,由於制定了規範用字,書面看起來非常正式而工整。受到詞彙的影響,句子總體字數縮減,行文簡潔。

常見問題:

考取共同語證書時,考生問得最多的問題一定是,粵語裡六個聲調如何區分?陰去和陽上如何區分?陰上和陽上如何區分?

陰平調什麼時候用高平什麼時候用高降調值?(泥來不分和影疑不分那些只是小兒科。)

為什麼粵語和普通話的衝突比其他方言和普通話的衝突更大更明顯

阿偉 本人是粵語區人士,從細到大從來沒有感覺到粵語和普通話之間存在衝突。只要諸位外省同胞能切身體會下粵語和普通話之間的語言文化,就會發現它們在日常生活中,在我們不經意之下,他們已經發生了詞彙結構和詞彙量之間相互磨合。所以說,既然粵語和普通話之間能夠有磨合,那就是沒有存在文化上的衝突,而存在著一些人士...

普通話的 的 得 地 以及 了 在粵語中有哪些表達?

小白羊 首先,我覺得粵語也分地區性的,就算大家也說粵語,文字用法可能不盡相同,但也明白對方想表達甚麼,所以我只以澳門的習慣來回答。1.我的書 我本書 2.中午吃的甚麼?中午 晏昼食乜 咩 中午 晏昼食咗啲乜 咩 兩句的分別是時間點不同,前者一般用作問對方中午打算吃甚麼 後者一般用作問對方中午吃了甚麼...

海外華人地區(以東南亞及美洲為例)粵語 普通話和其他方言的使用情況是怎樣的?

語言或說語言使用者會 認人 誰強認誰。大陸崛起,那必然普通話會盛行。已舉報粵語是語言,這個問題中外學者無人反對。但說它不是漢語,呵世界上除了反華組織及個人外,沒人會說粵語不是漢語。漢藏語系 漢語族 粵語。普通話即現代標準漢語 漢語。廣府話 粵語,廣府話只是粵語下面乙個次方言片區。普通話影響力不及粵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