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到底對韋小寶是什麼態度?

時間 2021-05-13 00:58:24

1樓:

說實話,這本書一直覺得莫名其妙。但是大概,所謂「英雄大俠」,其實對世界的認知都有非常多的模糊面。然後他們就相信在他們看來,生活在這個模糊麵裡的身邊的人韋小寶,然後韋小寶最後把幾乎所有人玩弄於鼓掌。

到底是所謂「英雄大俠」不過是自以為是的蠢貨,還是韋小寶真的聰明過一切人,這個真的有待商榷。

一直覺得發自天然的東西其實才有大智慧型,儒困於大義,道困於超脫,所以還是那句話,「帶著既有觀點的時候,就連最簡單的事實,都看不清楚。」

或許多年以後,會讀得下去這本書吧。

2樓:天風濟

韋小寶,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劉邦們,他們雖然是帝王卻也不惜使用韋小寶的手段,所以堂堂正正的項羽們失敗了,我覺得是對歷史和現實的寫照,英雄本來就少,而在這樣乙個充斥小人手段的世界,也終究是一條死路,回到鹿鼎記,不管是開啟康乾盛世的康熙,還是打算推翻政權的各方勢力,都想極力的爭取韋小寶,其實他們想爭取也不過就是韋小寶的小人手段,這就是歷史、政治、甚至現實的真實寫照

3樓:

金庸其實把自身賦予給韋小寶,從韋小寶身上可以看到金先生放浪不羈的影子,他賦予小寶靈活性,小寶展現其聰明的智慧型,相得益彰,真得讓人拍手叫好。

4樓:中頑童

我認為他本人對韋小寶應該是持否定態度的,金庸是想挑戰自己,換乙個不同風格的主角,又借韋小寶的成功寫對社會的諷刺。其實更大的主角應該是康熙,用韋小寶將朝廷和江湖串起來,表明誰做皇帝不重要,重要的是政治清明,百姓能過的好。根據書中的表現,無論天地會還是沐王府的人造反成功,都不會讓社會更好,更不用說吳三桂了。

5樓:sixue

挑戰自我的心態

並不是所有作者都以一種"帶入"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主角的(注:帶入的心態到底好不好,這不是以我的資格所能評價的,不過我可以肯定,不以"帶入"的心態寫作的作者是存在的)。也就是說,作者對筆下的主角並不一定有乙個善惡的評斷。

其實這也是更符合現實的態度,真實存在的人本來就不可能先天的規定好,他是好人,他是壞人,現實中的人都是很複雜的,所以作家也完全沒有必要一定要肯定或否定筆下的人。

具體到金庸對待韋小寶,我相信他也早已經達到了這種"見山還是山"的境界,即韋小寶既不是乙個"好人",也不是乙個"壞人",他只是乙個"人"而已。

而我對金庸的創作意圖的理解則是挑戰自我,其實"挑戰自我"這個主題正是金庸後期幾部作品的乙個主線,《天龍八部》是金庸對自己故事能力的挑戰自我,《笑傲江湖》是金庸對自己人生態度的挑戰自我,而《鹿鼎記》則是金庸對自己的武俠意識的挑戰自我。

對於金庸來說,他已經寫了那麼多大俠,難免會想,假如乙個普通人遇到了大俠遇到的事情,他會怎麼選擇?他會成為乙個英雄嗎?他會成為乙個惡魔嗎?

於是他創造了韋小寶,然後就有了這樣乙個故事。

btw:某些"潛意識學派"的聰明人喜歡說韋小寶才反映了金庸的內心,對於這些聰明人我是不會搭理的。

《鹿鼎記》中康熙對韋小寶的感情是什麼?

景桓 深情的主人對可愛的狗的感情 康熙從一開始就把韋小寶看作是乙個不知道規矩的新奇小太監,在他身上康熙可以擺脫束縛做乙個普通的人 但是,皇帝眼裡的太監只是奴才而已 儘管後來發現韋小寶不是太監,但仍舊是奴才 康熙對韋小寶的友情,是高等生物對低等生物的恩賜 康熙需要韋小寶在自己的完全掌控之中,這樣他才可...

德雲社對張雲雷到底是什麼態度?

這要看你是相信張雲雷本人,還是相信幾個甚至沒接觸過他的,和德雲社沒有任何關係的,所謂的為二爺好的粉絲說的了。反正我相信小辮兒,他那麼大人了,如果連誰對他好都分不清,那他不值得我粉。 慕容清明 看到有人說張給德雲社帶來百分之七十業績。我想了一會兒,忍住,又不是張說的。有些人真分不清他是黑還是粉,很無語...

想知道大家對wns到底是什麼態度?

卓犖 15年入坑 之前還叫會被和諧的HB站時就關注了。五年來我唯一關注的防彈翻譯大站。因為只關注他乙個就夠了。翻譯物料又多又全。有更新找他就好。還一直在改進在進步。改名,乙個翻譯站做應援站該做的事,在更多分割槽投稿。業務也從來沒有疏忽過。就還記得年末時,事關防彈的一點全景小點,一句提到防彈的話,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