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經不在佛陀在世時結集?

時間 2021-05-11 23:11:53

1樓:釋尊子

準確地說,佛經早在佛陀在世時就已經有所結集了,舍利弗就曾經專門講過結集的問題,他說:「如來所說,當共撰集,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安。」 他本人也做過結集,當然是提綱挈領式的。

證據就在《阿含經》中,譬如眾集經、十上經等等。

集體的正規的結集是在佛滅後的當年夏坐期間。那時候佛滅不久,五百聖僧坐在一起,將佛一生言教做乙個總結性的回顧和保護性整理,然後結集成書,這就叫作蓋棺論定。

所以說,佛經的首次結集絕不是偶然發生的,是在佛世時就經過醞釀的和長期準備的。

2樓:上善若水

如果將智慧型理解為陰謀、手段,就很好解釋你的提問了。我們作個假設,假好佛經是佛祖本人寫的會出現何種弊端?我能想到的有1、可信度大打折扣,由別人說出來更能讓人信服,因為這樣更客觀更像事實,即便是假的,信的人多了也成真的了。

2、你作書必定是有所貪圖,為了迎合世人唯利是圖的心理,為了避嫌我死了再出書你們就不會認為我有所圖了。還有其三其四不一一說明,光憑這兩點只有蠢貨才去出書(不要和現在出書的人比,不是乙個量級的)。所不死後才出書是不得已的選擇,誰不想在生前就能看到自已的事業高歌猛進?

佛祖生前早做好了安排,變著戲法的讓身邊的幾個親信――如是我聞……哎,妄加揣度佛祖的用意,死罪死罪。然而用這種手段讓佛之法更好的流傳從而普照眾生難道不值得稱讚麼?

3樓:林振聲

因為文盲

梵文在古印度只有婆羅門和剎帝利才有資格學。試駕摸泥這種村長二代是沒資格學的。不像老子,國家圖書館館長,文字自然不在話下

4樓:第九化身苟達瑪

我懷疑因為釋迦牟尼不識字

城體梵文釋迦是不識的,不知道當時巴利文誕生了嗎?

農村酋長兒子不識字很正常

當初的「釋迦部落」,以「迦毗羅」小城為主,再加附近「提婆陀訶」,「車頭」,「舍彌村」,「庫馬突沙」,「石主」,「彌婁離」,「散楁拉」等約10個村落組成。

為什麼佛陀在世時不宣講大乘佛法,大乘在佛陀逝世五百年後才出現?

佛在世的時候是沒有經典的,有文字經典是在佛逝世後幾百年前才出現的,上座部和大乘書面經典出現的時間相差也沒多少,又怎麼證明上座部佛典是佛的本意? 鵲鳴醫 對啊。釋迦摩尼那個時候沒必要講喲,也沒有那個想法。人家只想著出離,成佛,無餘涅槃。既然是無餘涅槃不再後有,為什麼要搞這些呢?就想著走了以後,不再聯絡...

為什麼佛陀不讓顯神通,但佛經裡又記載種種神通?

比如您有一芒果園,芒果園裡芒果樹上有芒果,然後您會用籬笆隔著不讓其他人來摘芒果吃。但是您自己可以吃的對不對?因為您是芒果園的主人,同樣的,佛陀是神通的主人。 9queens 世尊禁止的顯異惑眾,即顯示神通不但不能使眾生開悟,反而更增迷惑 世尊從來沒有禁止阿羅漢菩薩顯示神通。題主是否有誤解?如果是聲聞...

為什麼佛陀未出家時的職業必須是王子?

護法居士 復雲何業獲種族卑賤。有十種業。云何十種。一貪愛名利不修施行。二嫉妒他榮。三輕毀父母。四不遵師法。五譏謗賢善。六親近惡友。七勸他作惡。八破壞他善。九貨易經像。十不信三寶。如是十種獲報卑賤。復雲何業得豪族富貴。有十種業。何等為十。一離嫉妒慶他名利。二尊重父母。三信崇師法。四發菩提心。五施佛傘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