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佛教或者道教書籍,徹底顛覆了你對世界的看法?

時間 2021-05-11 09:59:12

1樓:天助自助者

我看過不少佛教道家書籍,沒有哪一本讓我對世界的看法顛覆。世界這麼大,人類個體是非常渺小的,我們的認知是有限的,所以人應該有相容相互矛盾的思想的能力。假如這些書籍中描述的某些現象真的出現了,那我對世界的看法可能會顛覆。

2樓:秋日昏鴉

王力平自傳及傳記《大道行》《行大道》,全真教龍門派第十八代掌門。作為宗教的道教,雖然是隔時空追認老子為師祖,但也確實和易經及道德經有一脈相承之處,因此,我要隆重推薦呂嘉戈,梁致堂的《易經秘笈》《易經新探》,是迄今為止最接近易經本源的兩本書籍。而眾所周知的來自孔子的易經易學其實是南轅北轍的,是對易經的最大褻瀆和閹割背叛,從此令易經易學萬劫不復墮入泥潭。

台灣佛教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先生的諸多著作,《無相念佛》《心經宗通》《維摩詰經講記》《如來藏》等。佛教,其實最不像宗教,尤其是原始佛教階段,因此我喜歡稱之為佛學。佛學是包羅永珍的,科技文化文學藝術美學哲學醫學等等,包括女人生孩子。

3樓:

書沒有顛覆。倒是遇到的僧人偶然間發生的事,把我嚇傻了。自認為自己還算是個講科學精神的人,凡事不盲從不迷信。

可是這件事後,真的相信了佛法不虛,因果不空,並且異常玄妙。只憑藉人的智商,學識,思考,是認識不到的。

4樓:馬小虎沒尾巴

《華嚴經》

裡面的數字都大的嚇人,而且有乙個系統的體系。。。這裡只說幾個耳熟的。。。

1 顛倒 = 10的***次方

1無盡 = 10^(1.3*10^29)

1出生 = 10^(2.7*10^29)

1無我 = 10^(5.5*10^29)

1 無量 = 10^(2.8*10^32)1 無量轉 = 10^(5.6*10^32)1 無邊 = 10^(1.

1*10^33)1 無邊轉 = 10^(2.3*10^33)1 無等 = 10^(4.5*10^33)1 無等轉 = 10^(9.

0*10^33)1 不可數 = 10^(1.8*10^34)1 不可數轉= 10^(3.6*10^34)1 不可稱 = 10^(7.

2*10^34)1 不可稱轉= 10^(1.4*10^35)1 不可思 = 10^(2.9*10^35)1 不可思轉= 10^(5.

8*10^35)1 不可量 = 10^(1.1*10^36)1 不可量轉= 10^(2.2*10^36)1 不可說 = 10 的***次方。

這是往大了說,,而且還沒完。。往小了說也有,除了分釐毫1微 =0.00001

1沙=0.0000001=0.1塵=0.

01埃1漠=0.000000000001=0.1模糊=0.

001須臾1彈指=0.00000000000000001=0.1剎那=0.

001虛空=0.0001清淨

雖然我是個伊斯蘭教徒,但是看了這些數字還是讓我對這個原始樸素的宗教的宇宙觀肅然起敬。。。不過據說瑪雅人發明與使用"零"這個概念比亞非古文明中最早使用「零」的印度還要更早一些,天文也是厲害的不像話。。。

5樓:nVIDIATITANv

道教的話自然是仙劍奇俠傳

佛教那只能是西遊記了

道教教大家要用劍氣殺死敵人,攻擊力優先於防禦力佛教教大家練金鐘罩鐵布衫,要用近戰攻擊殺死敵人,防禦力優先於攻擊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身經百戰,不需要揮舞大刀就能輕鬆殺死很多敵人,成為「鬥戰勝佛」

6樓:輕喜

《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剛讀到的時候覺得,好美。但是後來的經歷突然有點明白了這句話。這個世界變化無常,很多事物轉瞬即逝。我們所固執的一切都會迅速改變,到頭來一切空空如也。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何必執著,安于當下。

7樓:陳詩凱

基本上出名的經典都看了,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可能就是《金剛經》,《心經》了,而後看來看去所有經書,釋迦摩尼說的就是乙個東西啊,沒什麼區別。只是針對說法的人群不一樣。各種佛經就是從各個角度說他的道。

何寶生另外我覺得說世界觀是不對的,可以說佛法影響了我的思維方式。當你了解了萬物的空性,和我們自己的執著和慾望。看世界看問的角度又很不一樣了。

8樓:吹散的河

佛經和道經沒有讀過,但看過很多版本的周易和易經,你認知的世界一定會以你曾相信或新認知的樣子存在著。萬物有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皆有象,以人類的認知,世界觀也就是某種或N種象而已,深思無益,遵循道(大自然規律),活到老。

9樓:

我翻譯了一下你的問題,差不多意思是,你看了一些「片段」就判斷沒有找到這樣的書,然後來詢問有沒有這樣一本神奇的書可以幫助你快速到達絕對正確。

我的建議是,先安安靜靜把某一本佛經,完整看完。再一句一句把它看懂。沒有耐心就看一部短一點的。比如地藏經。

再不然心經沒多少字,抄個幾千遍,念個上萬遍,也會得到更好的答案。祝好

10樓:馱公尺

有人提起楞嚴經,雖然有人認為它是捏造的,但其中有一段話是真的令我挺震撼的!

「若在暗時,不見明故,名為不見。今在明時,不見暗相,還名不見。如是二相,俱名不見。」

關上燈,以為什麼也看不見,你錯了,你看見的是黑暗;

開起燈,以為什麼都看見了,你還錯了,你沒有看到黑暗。

這段表述,令我印象深刻!

看了自己的筆記,再寫乙個,當然,談不上顛覆價值觀,只是覺得古人智慧型實不亞於現代人,只是科技發展水平不高罷了。

《道德經》有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這句話解釋好像蠻多,我只說自己的理解。

看到這句話我想到「動物世界」,人們在研究或拍攝野生動物時,是不應該干預它們的自然活動的,包括可憐的食草動物被獅子吃掉,生老病死,諸如此類。這是因為大自然有它的法則,不應該人為干預,你把一頭鹿從獅子嘴裡救出來,獅子可能就要餓死,不健康的動物被你拯救了,你也可能妨礙了優秀基因的傳播,等等。

所以上等的德看起來有點不道德,但實際上是最有德的。次等的德看起來很有道德,但事實上是可能好心辦壞事了。

尊乎道,謂之德。

隔了這麼久,居然也有500多讚了。無心插柳,能得到大家認可,這也是令人開心的事情。

看到大家的回覆,我就再新增一條。當然,這一句也不算顛覆,但確實對世界觀、價值觀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做人做事的心態也好了許多。

大乘佛教最經典的《心經》中最經典的一句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關於這句話,各種解釋很多,或者繁複複雜,或者感覺差點味道。我簡單說下自己的理解。

前半句相信大家聽的很多,也不用解釋太多。大意就是表象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不斷在變化,其本質是空。「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空」只是乙個名字而已,就像康德的「物自體」,看不到、摸不到,也無法定義。

事實上,事物的表象「色」和其本質「空」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你能告訴我硬幣兩面哪個是正面,哪個是反面?「色」和「空」也是一樣,正面即反面,反面即正面,無需糾結哪個是表象,哪個是實質。

前面半句告訴你萬事萬物的的本質是空,一把你拽入無盡虛空之中。後半句又告訴你,所謂虛空就是你看到的,不一不異,猛地一下又把你從虛空拖回現實當中,回到起點。

所以,它告訴我們一條最簡單的道理,不要執著。對於普通人,該上班上班,該回家回家,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無所住而生其心,煩惱自然煙消雲散。共勉!

四更。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近來越來越感覺這幾句話的精妙。

知識是用腦,智慧型是用心。

用腦日益,用心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回到本心。這是從「有」到「無」。

無為而無不為。這是從「無」又回到「有」。

非有非無,不落兩邊,是不二法門。

佛道真的同源啊。

居然有人追更,很開心。那我接著上面的聊聊近期感悟。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以前人們說「做學問」,現在人說「學知識」,大家發現沒有,這裡說法上就是有區別的。知識是「學」,但學問要靠「做」。孔子2千多年前沒學過科學,沒學過數學什麼的,但到今天依然是人們學習效法的物件。

他靠什麼的,簡單來說,就是做人做事而已。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才是難。那應該怎麼做?

有什麼思路沒有?《大學》這裡給了提示了。

做學問的方法,首先要回到本心。心是什麼?孟子說赤子之心,出生自帶的。佛家說阿賴耶識,當然,儒家這裡可能還在第七識,不打緊。

我們要明白我們出生自帶的是什麼?

子夏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天、命是什麼?我本科畢業後工作了四五年,當時有很多選擇,我想去個培訓學校學個技術,或者換個公司,或者昏頭昏腦繼續混著。

但我居然選擇了考研,我本科爛學校,爛成績,畢業瞎混了四五年,很多在校學生都考不上研究生,我這種怎麼考的上?但我居然還是選擇了考研,最後居然考上了。我總在想,這就是命,就是在眾多選擇ABCD中,你唯獨選擇了你選擇的那個選擇,而且從始至終也不後悔。

什麼是回到本心?就是在重大抉擇面前,你都能作出那個讓自己不會後悔的選擇,無論成敗與否。

第二個,做學問,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人們有時很喜歡聊高大上的話題,喜歡從巨集觀層面分析思考,但是要知道,邏輯都在底層。什麼叫腳踏實地,就是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一步乙個腳印,事事做實,在此基礎上,尋找更優的解決方案。

不管多麼天馬行空的創意,要實施最終還是得落在每步棋子上,落在做的每件事情中。

第三個,止於至善。這裡我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許多人強調「至善」,說要完美,達到極致。

但我的注意力都在「止」上,而不在於事情做到極致。至善,只是一種恰到好處的狀態,中和的狀態。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就是到一種恰到好處,自我感覺很舒服,感覺良好的一種狀態。這個時候要學會「止」。止不是停下來,而是不要PUSH了。

反者道之動,到達一種很好的狀態時,再用力就會走向對立面。這時要放鬆,不要過分用力,要會「放空」。為什麼呢?

後面說到了,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放鬆之後,才能心平氣和,不驕不躁,才能在現有狀態下,進入更深的思考,得到更高層次的提公升。而不是用力過猛,得而復失。

儒家也很靈活,不是死腦筋,注重做人做事恰到好處,叫中庸。在人生哲學層面,和佛家道家一樣,都是「中道」,不執著於兩邊,且由內而外,方向都是一致的。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早教書籍或者繪本?

讀書奶爸 這幾年,我們給家寶講了近500本繪本,我來回答一下 首先,我不推薦盲目購買繪本。家寶還不會走路的時候我就在網上按照熱度和購買量買了一堆繪本回來,花了好幾千,結果發現有一半以上都不是好繪本,甚至某些銷量很高的國內作者出的系列繪本,還傳達了非常不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這些好幾百買來的書,基本還...

佛教和道教有哪些主要區別?

已登出 以下將引用道家四文。引用第一句話 豈非教雖分三,道乃歸一。奈何沒世緇黃之流,各自專門,互相非是,致使三家宗要迭沒邪歧,不得混一而同歸矣。這是悟真篇裡的內容。二次引用一句話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 大道無情,執行日月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這是清淨經的開頭。佛陀也說不清自性 佛...

有哪些常被誤解為佛教行為的道教行為 或習俗

清舞浪尖 首先,佛教從來不承認這個世界是有神所管治的 其次,佛教僧侶不能夠也不應該代人祈福禳災或代神降福免罪。應該說,今天普通老百姓去佛寺燒香祈願時,幾乎都是誤把佛菩薩當做道教神仙在拜。甚至可以說,今天很大一部分的普通僧尼,也是誤把佛教當做道教在信仰。正信真的不多。佛教道教化,道教巫教化,情況非常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