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這些詩人,真的提筆就能寫詩嗎?

時間 2021-05-11 08:28:21

1樓:王政欽

提筆就寫,隨口就成,並不難,對很多人來說都很簡單,難得是寫成他們這樣高水平的作品。

靈感,素材,這玩意隨叫隨到,詩人怎麼可能缺少想象力,難得是保證速度的同時又保證足夠質量。

寫詩真的可以寫得飛快的。寫的快從來不是困難的事。

舉個例子,王勃寫滕王閣序也是即興發揮。

2樓:霜天曉月

我跟你說,我只是比普通人多讀了點古詩文相關的書,曾試著寫過詩。連古詩愛好者都算不上。

但是我想寫詩那陣子,每時每刻想到好的句子都會記下來,在腦子裡過,殘章斷句,好的字眼都留著。那個時候如果突然讓我寫首詩,別的不敢說,打油詩還是能胡謅一首的。

對於古代文人,寫詩是最基本操作,尤其是唐代科考要寫詩,是個讀書人人就得研究這些東西。寫詩如果不講求千古流傳,其實是有套路可循的。這就和現代乙個合格的高中生提筆就能寫八百字作文一樣是基本操作。

寫的好不好是天賦問題,能不能寫是基本技能問題。

文思如泉湧,也是平時積累下來的素材。

3樓:斗轉星移

何必李白杜甫,我個人寫詩十二年,作詞七年,提筆就能寫詩也算不得難事啊。根據多年的創作經驗和技巧,也能保證基本質量,不至於太糟糕。

但至於能不能出精品,乃至於能不能出經典,就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4樓:伊平

在古代,像李白杜甫這樣的詩人,確實有提筆就能寫詩,張口就能吟詩的能力。但是,他們的詩作,卻並不都是張口就來的。

古代詩歌的寫作過程,總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有的詩乃一氣呵成寫出。譬如,韓愈的《山石》,從他黃昏來到山上古寺,到次日清晨下山,顯然是一氣呵成、暢快淋漓地寫出的。許多唐詩名篇,都是詩人心有所感,一揮而就。

宋代有一段佳話。詩人蘇軾在臘月的一天遊覽孤山後,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提筆寫下一首詩作,唯恐稍有延遲,那清麗的景色便從腦海中消失,再也難以描摹了。於是,才有了流芳百世的「天欲雪,雲滿湖,樓台明滅山有無……」

有的詩則經歷了長時間的醞釀思考,如賈島有「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感慨。有些詩作,明顯可以看出不是一鼓作氣寫出,而是把某些預先想好的詩句「組合」起來的。

在一氣呵成的詩作中,插入一些預先想好的詩句,也很有可能。有的甚至能作到天衣無縫。只要運用得當,這樣的詩作仍然可以認定是一氣呵成的詩作。

古人經常需要即席賦詩。為此,詩人的頭腦中應該有一些預先想好的詩句(或典故),和諧巧妙地化裁、組合到詩中,從而輕車熟路地完成「即席之作」。不然,純粹的、毫無腹稿的即興寫作,難度就太大了。

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應屬純粹的即興寫作,故而成為千古絕唱。

某些事典(或意念)會反覆出現在詩人的作品中。譬如,孟嘗君門客「彈劍而歌」的事典,反覆出現在李白的詩作中。詩人已完成的作品中的一些詩句或構想,還會被本人再次利用。

譬如李白的《江夏行》,有「去年下揚州,相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的詩句,是《送孟浩然之廣陵》的翻唱。至於詩人在作品中化裁他人的詩作,則幾乎是當年的時尚了,化裁得好的還會成為佳作。

5樓:歸燕

不邀自來

肯定可以,新手寫詩是像填詞一樣,乙個字乙個字的填,所以寫不出來。老手寫詩是一句話一句話的往外流,就一整句七個字或五個字,出來就合律。就是熟練。

6樓:禁與千尋

能,當然能。

因為這些人不是普通人。就是提筆就能寫詩的存在。

事實上古時候讀點書的都是提筆能寫詩,只是詩的質量有高低罷了。

現在的學生學得多了,但是古人詩詞這一塊卻很弱。

你要是讓他弄個對聯,不要寫都很難的。

那時候過年寫對聯都是找一些讀過書的,有些直接寫,有些大概問一下。而且都不重樣又貼切。

你有這個問題,其實是你覺得寫詩太難了,自己想半天都不一定想出來,這些傢伙怎麼可能提筆就出來呢?

問題是,我們只是記住了他們流傳下來的比較有名的詩句罷了。沒記住的更多。

很多時候能提筆寫詩就是證明你有才華的最好表現。

而在一些場合,就要求你臨場發揮,怎麼可能讓你想個三五時日呢?

再不濟看看紅樓夢裡吟詩作畫的場景。

當然,提筆寫詩不代表寫的都是好詩,必然也有需要推敲的。

當然也有能提筆寫詩,但是寫的都不好的。

總之用業餘的眼光去看待專業,是很不可思議的。

7樓:木得故事的男同學

記得當年初二寫完作業閒得無聊,雖然平仄格律啥都不懂,只是套著學過的詞,也能一氣呵成:

西江月·期中

深夜已掛新月,燈火獨亮書房。考試前需複習全,這句忘了亂編(年代久遠,忘了此句,先強行續上,以後想起來再改)。苦讀於玩樂外,端坐在書山前。不管好友玩一邊,口中詩文仍念。

雖然明顯沒啥技術含量,但考慮到普通初二學生與李白杜甫的差距,他們提筆寫詩不隨隨便便嘛

8樓:

名句名篇大多數需要打磨,但是在有一定基礎的情況下,提筆就寫一首出來符合格律、有基本篇章結構的近體詩毫無難度。用不著李白杜甫,我想凡是能參加科舉考試的都能做到這種程度。我這種弱渣都「口佔」(即興口頭創作)過好多首……舉例不正經的和正經的各一首:

玉樓春化雪天晚上騎四公里電動車回寢室路上哆哆嗦嗦地口佔出門又是糟天氣,泥水一灘冰滿地。電驢哀叫似真驢,雙臂僵麻如假臂。

人生到底難如意,想想愛情和考試。不能讀檔再重來,說這些都無所謂。

坐在Outlets Livermore的長椅上遠客他鄉晝夜非,無人問後慣淒迷。

清風與我相憐取,拂面溫柔到日西。

9樓:郭昌黎

詩又不是只一種,樂府歌行,子夜唱和,是個人就可以提筆寫幾首。而且作詩很講靈感,靈感爆棚自然提筆就寫,沒有靈感就像賈島孟郊等苦吟學士一般了,典型代表:「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

回到正題

首先李白肯定是可以提筆就寫詩的,因為他流傳下來的詩作很多都是古體,例如《將進酒》、《蜀道難》、《子夜四時歌》等等,古體的特性就是隨性而發,提筆就上。

然後是杜甫,杜老先生是真神仙,醉後能寫《飲中八仙歌》,不失天然,醒了也能寫《詠懷古蹟八首》,慷慨悲壯。真正懂詩的人最佩服的大唐詩人無疑是杜少陵,律詩按筆就寫,黏連韻對,拗格補救,堪稱人間作詩機器。

10樓:

寫詩是一種思維方式,會寫詩的人,腦際會有一種詩音在繚繞,出口成章,提筆寫詩,太簡單了。

差別在於是否嚴絲合縫地符合音韻要求的情況下,還能奇思妙想地表達意境或道理。

中國古代吃飽了撐地搞不來的花樣,多了去了。

11樓:漂流人世

怎麼不能,小學生第一次練習寫作是從造句開始的。而詩詞就和造句一樣,把看到的東西寫進去,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起承轉結。絕句很簡單,八句以上的律詩會涉及到對仗和更多的粘對可能需要時間長一點,但如果情到濃處也有張口就來的可能。

12樓:日月兼行

既然看到了,就順便答一下吧。

別說李杜二人,你現在所有聽過的有點名頭的詩人,都做得到。

如果說「出口成章」「文不加點」「揮筆而就」「倚馬可待」這些詞題主都知道,那麼題主可聽說過「口佔」這個詞嗎?

13樓:繁星之下

肯定能,這玩意就是我花了大概二三十分鐘寫出來的:

繁星之下:古詩版《三體2·黑暗森林》

當然,我就是個業餘寫打油詩的,換成李白估計20分鐘足夠他搞出名垂千古的玩意了。

你把寫詩模擬成考場作文就行,經常寫的腦海裡肯定有套路,自然是手到擒來。

14樓:流光泡影

看到這個問題,忽然想謅一首打油詩:

【 李杜 】2020.6.02.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15樓:

我是這麼理解的,詩歌有點像現在的rap

慢慢寫出來的也有

freestyle也有

freestyle出來覺得不錯回去認真打磨打磨再發的也有

16樓:懷荊

可以倒是可以,但是要看寫什麼詩。

就說說我比較了解的部分。

比如說在李白集當中題目叫做口號、口號吳王美人半醉之類的題目不少,還有一些為了文字遊戲而寫的作品。酒席宴間說一些調笑話,或者玩一些文字遊戲肯定是需要「出口成章」的,這既然能作為一種遊戲與談笑而存在,可見大多數文人都是能提筆寫詩的,不過就是好壞的問題。

很多人認為李白寫詩就是文不加點、一揮而就,但這是個錯誤印象。

比如《贈黃山胡公求白鷳》一詩的序特意註明援筆三叫,文不加點。如果是習以為常的事情,怎麼會值得單獨記下來呢?

另外李白很多作品都有多種版本,這些相差極大的版本很難想象是後人自作主張修改的。比如說《烏夜啼》的異文,相差非常大,並不類似於《靜夜思》的那種個別字的差別。況且李白《大鵬賦》中也說到,悔其少作而重新修改,可見李白對於自己的詩文要求很高,是要經常修改的,這導致一些作品有了兩三種甚至更混亂的版本存在。

所以說,且不論他寫的時候是否需要冥思苦想,至少在一首詩的後期工作上,李白花費的功夫並不少。

所以,稍微大膽一些推測,對於那些真正花費心思的作品,也許在寫作的時候並不是提筆就寫,也是需要很多的思考的準備和靈感的時機的吧。

17樓:gsxqxgsahs

絕對可以的,其實只要有靈感一般幾分鐘就能寫完,但如果你會吟誦且是按照古代是吟誦規律來寫詩的,出口成詩絕非難事,一般十幾秒就能搞定且符合格律。但詞一般難以出口成句,因為不同詞牌有不同的格式,難度絕對大大增加,所以叫填詞而非寫詞(但現在寫詞似乎是也說的),曲也是一樣。雖然詩可以出口成詩,但我還是建議反覆推敲,從煉字到鍊句,直到字字都不可更改,方為佳句和佳詩

18樓:浪子風流

可能都不用到筆,古人寫詩有種法子叫做口佔,隨口就來。內容的話,有好有壞吧。反正我讀王安石口佔詩的時候覺得水平不次於一些差一點的詩人。

一般被稱為口佔詩的,雖然隨口而作,但是也遵格律按平仄,章法文理亦有可取。我貼一首王安石的你感受一下吧。

秣陵道中口佔二首

經世才難就,田園路欲迷。 殷勤將白髮,下馬照青溪。

歲熟田家樂,秋風客自悲。 茫茫曲城路,歸馬日斜時。

以後還會出現李白杜甫那樣的詩人嗎?

孫白1978 會的,偉大的詩人是偉大時代的反映,我們民族的偉大復興正在進行 可以看一下我的詩論 孫白江南論詩 手搬葫蘆 老百姓用大白話回答一發。不會!再也不會!聖人,何為聖,萬人曰傑,倍傑曰聖。某一方面貢獻的精神財富,知識力量,文化傳襲領萬萬人之上。自古到今,又有幾個聖人。孔子,關二爺,王羲之,吳道...

為什麼近代沒有李白 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

黑貓芝士 近代的同光體詩人也有寫的好的啊,比如陳三立之類的啊,只不過是由於各種原因,這種反正是被當做晚清遺老的,文學史也不會講他們的。還有新文化運動之後就提倡白話文了,寫舊體詩的總歸要吃虧一點啊。然後前人比後人也要沾光一點,生在前面當然會被當作效仿和推崇的物件啦。其實像陳三立這種的人,詩歌水平很高,...

如果你是李隆基,你會重用李白杜甫這些人嗎?

黑貓芝士 不會。這兩人詩文才能頂尖,政治才能可能未必高。李白被永王李璘拉去造反,他自己啥也不知道,還樂呵呵地以為自己能夠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了,高高興興寫 永王東巡歌 最後啥結果?永王失敗了,李白被流放夜郎,遇到大赦才得以倖免。杜甫唯一一次在皇帝旁邊的機會,是安史之亂期間在唐肅宗朝做乙個左拾遺,後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