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麼讓劉禪讀漢書和商君書?

時間 2021-05-05 18:43:26

1樓:林文祺

劉備叫劉禪學「漢書」及「商君書」的原因在於:漢書是講述漢朝歷史的史書,讓劉禪讀漢書就是讓他了解他先輩的歷史,明白兩漢興衰治亂之道; 至於商君書,這是一本法家治國的著作,裡面記載了商鞅治國的心得及道理,作為漢朝的皇帝,劉備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通曉治國之道的。

2樓:莫相依

我一直覺得孔子的禮運大同不是共產主義,有可實踐性。可讓人達到理性極致從而感性,有些不切實際。可法可以,愚民也可以。

而商君的變法變是這兩者的完美結合。讓人生而有目的,有人生意義,不用後天尋找煩鬧,讓人聞法怯步,法下人人平等。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劉備推薦商君書的原因。

3樓:

原文《三國志》先主傳裴注:

諸葛亮集載先主遺詔敕後主曰:「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

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

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臨終時,呼魯王與語:「吾亡之後,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與丞相共事而已。

」其中並非沒有《韓非子》,蜀漢以法家治國,《商君書》申韓之術為君所必讀。

但為什麼不是史記?

見《後漢書》蔡邕傳

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陳辭謝,乞黥首刖足,繼成漢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太尉馬日磾馳往謂允曰:「伯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續成後史,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無名,誅之無乃失人望乎?

」允曰:「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於後世。方今國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執筆在幼主左右。

既無益聖德,復使吾黨蒙其訕議。」而《漢書》的評價(後漢書卷四十)

固以為漢紹堯運,以建帝業,至於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紀,編於百王之末,廁於秦、項之列,太初以後,闕而不錄,故探撰前記,綴集所聞,以為《漢書》。起元高祖,終於孝平王莽之誅,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綜其行事,傍貫《五經》,上下洽通,為《春秋》考紀、表、志、傳凡百篇。固自永平中始受詔,潛精積思二十餘年,至建初中乃成。

當世甚重其書,學者莫不諷誦焉。

4樓:豫西刀客

漢家的子孫,不讀漢書,不了解自己的祖宗怎麼行,必須漢書。

商君書是用來治國的。

PS:你覺得劉家人會待見史記嗎,把人家祖宗毀成那樣,史記也是很有偏見的。

史記的意義是延續了商、周、列國時代的記史傳統,這個意義很重要,內容並非是最牛的。以致後來歷代都延續做史傳統,注重歷史是中華民族和其它民族最大的不同點之一。

同樣是光復漢室,為什麼劉備劉禪父子倍受讚譽,而劉淵劉聰父子遭人詬病?

垣圓園 這主要是季漢粉團建的時候選擇性列舉古人的評價帶來的錯覺曹叡 劉備背恩,自竄巴蜀 呂布 是兒最叵信者。曹植 虜備兇徹,鳥殪江岷。陳群 昔劉備自成都至白水,多作傳舍,興費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司馬懿 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爭江陵。趙戩 劉備其不濟乎?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何以圖人...

為什麼史記和漢書沒記載劉邦生年?

淨吾 劉邦自己都未必知道自己哪年生的。當時各國紀年當時可能有出入,周王朝覆滅後,到秦統一六國,這個期間沒有好的紀年參照物。劉邦的父親也沒啥文化,也未必記得自己兒子出生是何年,底層人根本不在乎這個。現在很多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家都不知道自己出生在哪年。有了生肖紀年後還方便一些,底層人容易記。這種東西沒必要...

古代文人為什麼努力讀《左傳》《漢書》等史書?現代人讀《漢書》《左傳》還有類似價值嗎?

儒家是古代封建社會主流思想之一,科舉制度做官肯定要讀這些書,左傳是一部編年體史書,是四書五經之一,漢書也是史書,個人認為在傳統儒家文化中漢書定位類似於左傳,簡而言之這些書本質上是官書。這些書肯定是有讀的價值的,但個人認為現在價值已經沒那麼大了,人要活下去不一定非要做官。 王文傑 歷史是過去的今天,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