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科技與設計的關係?

時間 2021-05-08 22:48:03

1樓:唐碩

技術對設計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而這兩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

一方面,技術的不斷發展,幫助我們更好的去實現一些設計的想法,把想法變成現實,從而讓人們能夠真切的從好的設計中獲得價值。甚至通過技術的發展,降低設計實現的成本,讓更多的人享受到設計帶來的價值。舉個例子,純電動汽車是未來汽車行業發展的大方向,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好的設計出現在純電動汽車上,而由於技術條件還不是非常成熟,相關的設計要實現成本會比較高,那麼能夠為這些好設計買單的人群相對比較侷限。

然而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成熟發展,這些好的設計理念實現的成本會越來越低,也就意味著未來越來越多的人可以享受到這些好的設計帶來的價值。

另一方面,技術的不斷成熟發展,也為設計師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給設計師插上了翅膀,讓他們有底氣、有條件去創造出更多的好的設計。例如3D列印技術的日漸成熟,讓很多設計師可以通過更低的成本表達自己的設計,快速修正自己的設計。

但技術始終是為設計服務的,設計是為人服務的,所以最終我們還是會跳出技術,關注人的需求的變化。

2樓:特讚宇宙

藝術設計和科技、人工智慧的「跨界融合」趨勢,在過去3年十分顯著。我們關注科技的發展,往往會關注人工智慧的」左腦「 的發展,那些更加理性、更高、更快、更強、更準的維度;而忽視了人工智慧的」右腦「,而這些正是藝術、設計和科技相互融合的切口。

人機協同,意味著要實現人類智慧型與機器智慧型深度結合。當前,人工智慧技術在無人駕駛、安防、智慧型城市、影象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已取得矚目成果。若把人工智慧和人的大腦進行模擬,這些應用都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強、更準的「左腦」範疇。

但要實現人機協同,還需延展出具有空間感、形象感、想象力、創造力等方面的人工智慧「右腦」,讓機器更善意、更有溫度。

範凌:設計拓展人工智慧的右腦

3樓:張馬甲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生產力決定(大部分時候)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與生產力決定社會形態,而文化和藝術源於社會生活。

縱觀歷史發展,任何思潮爆發和新藝術形式興起的背後,其本質都是生產力的進步和社會關係的變革,而思潮又會反過來推動前者的繼續發展。

所以科技和社會關係互為因果,設計、文化和思想只是人類社會形態的一種表現形式。

——————分割線——————

綜上,設計形式和手法停滯不前的本質,是當前社會科技發展的停滯——當然也可能是科技發展的速度不足以觸發社會變革的臨界點。

4樓:Walker王成

借用同濟大學設計系張磊老師的話:

「設計思維的本質是解決不確定性問題的創新思維;技術思維是解決確定性問題的創新思維。所以創新分為技術創新和設計創新兩種。科學思維是一種揭示確定性問題的理性思維,是一種發現。

藝術思維是探索不確定問題的感性思維,是一種創意。」

我深表認同。

以此,設計的創意需要科技來呈現,科技只是設計的手段,用確定性解決不確定性,最終達到創意的目的。

確定性重要還是不確定性重要?理性重要還是感性重要?這沒有絕對的答案。回歸到個人,每個人在科技和設計、理性和感性上都在探尋自己的位置。

怎麼理解唐太宗與魏徵的君臣關係?

hwasion 政治默契吧 畢竟魏徵是作為世家代表,擔任皇帝和世家之間的潤滑劑 必須保持極高度默契和有限中立 重點 觀察乙個人要看他的一生!所謂,蓋棺定論 魏徵四大時期 李建成之前 李建成時期 李世民時期 魏徵死之後 P.S.1 魏徵先後經歷了元寶 李密 李淵 竇建德 李建成 李世民,你光說他才能逆...

怎麼理解相對貧困與絕對貧困的關係?

alias 不權威,自己的感覺。談到貧困,標準是收入,2020年國家標準是年收入4000以下。部分發達省份上調基準。絕對貧困很簡單,收入在標準線下 年4000元,意味著乙個月區區350元多點。這個收入要麼意味著存在區域性的生活困難,包括道路 基礎設施 自然災害風險等,要麼意味著個人勞動意志或能力缺乏...

藝術與考古什麼關係?怎麼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煢宴醉客 如果你不涉及到選擇專業只是對此有興趣,可以看看我這篇解答https zhuanlan p 13 1015260 溫克爾曼同時被視為考古學和藝術史之父,他的 古代藝術史 對物品進行細緻分析,研究製造工藝,樹立了以物質研究社會的典範。當然,他生活的18世紀還是博物學和古物收藏的時代,他的考古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