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分析哲學的人會不會覺得不學分析哲學根本沒法學別的任何知識?

時間 2021-05-07 20:13:42

1樓:White

不會。題主的觀點可能基於乙個預設:如果詞或句子的意義(或者對它們的解釋)是模糊的,我們就無法正常理解和使用它們。

但這個預設是錯的。

一方面,意義的清晰性不是我們理解詞或句子的必要條件;

關於這些,我無法比維根斯坦說得更好,所以下面摘錄一些《哲學研究》的原文。他舉的例子生動貼切,讀起來別有一番趣味。

維根斯坦這樣總結他反對的立場:

……通過使我們的表達更加精確,我們便能消除一些誤解;我們現在好像在努力地奔向一種特殊的狀態,一種完全精確的狀態;而這似乎就是我們的研究的真正目標。[2]

人們可能說,乙個句子的意思當然可能有這種或那種懸而未決之處,但這個句子卻必須有乙個確定的意思,乙個不確定的意思其實根本不是意思,——這就好像一條不確定的邊界其實根本不是邊界。[3]

反駁一:以「遊戲」等詞為例,清晰性對於我們理解乙個詞或句子而言是不必要的。

……我可以用這種方式給「數」這個概念劃出一些嚴格的界線,即把「數」這個詞用於指乙個嚴格限定的概念,但我也可以這樣使用它,即不用任何邊界去封閉這個概念的範圍。我們正是這樣使用「遊戲」一詞的。因為怎麼能夠限制遊戲概念呢?

什麼東西仍能算作遊戲,什麼東西不能算作遊戲?是否你能劃出一條邊界?不能。

你也可以劃出一條,因為迄今為止還沒有劃出這樣的邊界。(而你以往使用「遊戲」一詞時從來沒有感到什麼不便。)

「但是,這樣一來,這個詞的用法就不受規則限制了,我們用它玩的『遊戲』也不受規則的限制。」——遊戲並非處處受到限制;打網球的時候並沒有規則限制你把球打多高或多重,然而網球仍然是一種遊戲,而且也有許多規則。[4]

我們應該怎樣向別人解釋什麼是遊戲?我想,我們應該給他描述一些遊戲,並且也許還加上一句:「這些以及類似的東西就稱為『遊戲』。

」那麼我們自己對此的了解是否更多一些?難道我們只不過是無法向別人確切地解釋什麼是遊戲?——不過,這並不是無知。

我們之所以不知道界線,因為界線還沒有劃出來。再說一遍:我們可以——為乙個特定的目的——劃一條界線。

是否我們只有通過劃出界線才能使用這個概念?根本不是!(除非對於那個特定的目的。

)正如在沒有提出「一步=75厘公尺」這個定義之前,仍然可以使用「一步」這個長度單位。……[5]

「但是,如果『遊戲』概念就像這樣沒有邊界,那你實際上就不知道你所說的『遊戲』到底是什麼。」——當我作出這樣的描述:「地面上長滿植物。

」——難道你想說,在我提出「植物」的定義之前,我不知道我在說些什麼?……[6]

懂得什麼是遊戲,這話是什麼意思?懂得它是什麼而又無法說出它,這是什麼意思?這樣的知識是否相當於乙個沒有被說出來的定義?

因此,如果它已被說出,是否我就能夠認為它表達了我的知識?難道我的知識、我的遊戲概念不是已經完全表達在我所能作出的解釋之中?也就是說,表達在我對各種遊戲的例子的描述之中,表達在人們如何能夠以與這種遊戲相模擬為根據而構造出其他各種可能的遊戲之中,表達在我幾乎不會把這個或那個東西稱為遊戲這種說法之中,如此等等。

[7]「但是,如果遊戲的規則中有含混的地方,它就不是遊戲。」——然而,在那種情況下,難道它就根本不是遊戲?——「也許你會稱它為遊戲,但它無論如何不是乙個完美的遊戲。

」這就是說,它在那裡仍然是不純的,而我目前感興趣的僅僅是純粹的東西。——但是我要說:我們誤解了理想物在我們的表達方式中的作用。

也就是說:我們也應當稱它為遊戲;我們只是被所謂的理想物弄得眼花繚亂,因此看不清「遊戲」一詞的實際用法。[8]

反駁二:「精確性」這個概念本身就不是絕對精確的,我們無法達到絕對的精確性。

如果我告訴某人「請你大致站在這裡」,——這個解釋能否完整地發揮作用?難道任何其他的解釋都不可能失敗?

「然而,難道這個解釋不是很不精確嗎?」——的確如此;為什麼不應稱它為「不精確」呢?但我們需要了解什麼叫「不精確」!

因為它的意思並不是「不適用」。與「不精確」的解釋相對比,讓我們思考乙個我們稱之為「精確」的解釋。也許在乙個區域的周圍畫一道粉筆線是精確的吧?

我們在這裡立刻會想到粉筆線有寬度。那麼彩色的邊界會更精確些。但是,在這裡,這種精確性是否還在發揮作用?

是否它在空轉?我們還沒有決定怎樣才算越過這條精確的界限;這條界限是怎樣確定的,是用什麼儀器劃出來的,如此等等。

我們都理解把懷錶調到準確時間或者把它調到走得準確是什麼意思。可是,如何有人問我們:這種準確是否是理想的準確,或者它與理想的準確相差多少?

我們應當怎樣回答?——當然,我們可以說出一種與懷錶的精確度不同或者比它更加精確的時間度量;在這種情況下,「把表調到準確時間」這些詞就具有不同的、儘管是相關的意義,「報告時間」是乙個不同的過程,等等。——現在,如果我告訴某人「你應該更加準時地來赴宴;宴會一點鐘開始,你是知道的」,——這裡的「準確性」難道真的沒有問題?

因為,人們可能說:「想一想實驗室或天文台怎樣計時;那你就明白『精確』是什麼意思了。」

「不精確」其實是指責,而「精確」是讚揚。這就是說,不精確所達到的目標不如較精確所達到的目標那樣完美。因此,這裡的關鍵在於什麼是我們所說的「目標」。

如果我在說出太陽離我們的距離時其誤差不超過一公尺,或者如果我在告訴木匠桌子的寬度時,其誤差不超過千分之一公釐,是否這就不精確呢?

從來沒有制定出乙個精確性的理想標準。我們不知道我們應該怎樣想象這個理想的標準,——除非你自己規定什麼才算精確。但是,你會發現作出這樣乙個規定是困難的;至少作出乙個使你滿意的規定是困難的。[9]

2樓:daiyb467

先說結論:不會。

從個人經驗上說,本人土博一枚,學了十多年哲學,目前主攻分析哲學。對此問題的看法是:分析哲學中的方法當然有助於我們澄清概念、理解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不對概念進行嚴謹的分析,就不能獲得知識。

從必要性上說,維根斯坦曾在《論確定性》中指出,我們對某個概念、問題、知識的理解實際上有大量的確定性作為背景的。這些確定性在我們接受教育、文化的薰陶時,就已經被接收下來了。對這些內容,我們實際上是無法分析的。

或者說,即使對其中的某一點能夠做出分析,也仍然有很多其它的確定性是無法分析的。戴維森對此亦有相似的論斷。這意味著,試圖用分析哲學的方法對每乙個概念、問題、知識進行嚴格分析,是不可能的。

從充分性上看,不對概念進行分析實際上,也可以幫助我們獲得知識。我們常以為知識的確定性的、客觀的,但這一觀念在20世紀基本上被瓦解了。知識處理的問題也是有邊界的、有限度的、是臨時性的,這意味著知識實際上是容忍一定程度的模糊性。

比如,對「什麼是紅色」、「狗是什麼樣子的」的理解。因此,模糊性與獲取知識之間並非不融貫。

以上,學分析哲學有好處,不學也不妨礙我們獲得新知識。

3樓:

我覺得有這種想法很正常。

並不是說知識本身不嚴謹,而是有很多知識用自然語言描述很麻煩,又充滿歧義。所以才需要寫書,才需要交談。用十句話來解釋一句話,用一百句話來解釋十句話。

當一句話用一百句解釋的時候,它們雖然各有歧義,但共同意思就是作者想表達的。

人類的自然語言系統就是原罪,訊雜比太低,全是語法噪音。字典是遞迴的,用來解釋乙個字的一句話,其中的每乙個字都在字典裡,沒有遞迴終點。

綜上,獲取知識是可行的,但是很困難。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4樓:昕夕草側

生活中的大多數人,關心的主要是改變世界,而且是改變與自己個人緊密相關的小世界。

人比其他動物高階,主要是因為人有抽象思維能力,能夠用更高層的抽象概念來解釋世界,使得協同人類群體改造世界的效率更高。但終究解釋世界是為了改變世界服務的。

越往高層抽象的概念和原理,需要的專業研究者越少,因為概念是用來溝通的,越抽象,越基礎,細節越少,需要溝通的就越少。所以世界不需要太多哲學家來研究形上學。

不過有很多對哲學有興趣但思維模糊的人陷入了概念混淆的泥潭,對這些人來說,弄懂分析哲學確實有幫助。但對大多數只對具體專業感興趣的人來說,分析哲學乃至偏理論的哲學都不必要,只要記住一些更易懂的常識就夠了,例如牛頓三定律。

5樓:樂觀的悲觀者

不會的,其實分析哲學僅僅代表了一種哲學研究的方法,實質上是將「哲學」進行了粗略的,科學化的改造,使它更適應現代的研究而已。畢竟,總是玄而又玄的知識,不足以服眾嘛。但是,我想說的是,對於哲學這一類人文社科類學科,可以有確切的方法固然不錯,但它的本質永遠是自由,是超越自然因果律的,因此,分析哲學只能是他的一種方法,乙個環節。

更重要的仍然是自我得感受以及所謂得「感性直觀」,至於題主所說的以這個為基本去學習任何知識嘛,也不太好吧,分析哲學要求的是概念的明確與穩定,那樣,人學習知識的過程就異化成了往電腦裡輸入概念的過程了,學習過程中可以產生的「可能性」與創造性,該如何彌補呢?

6樓:拉康牌眼科醫生

樓主我以前的問題和你一樣,另外你的問題可以去看看維根斯坦,然後看拉康,後現代,這些會更清醒些。因為你的「討厭概念定義模糊的語言」會在上面幾個大家嘴裡得到最好的解釋

7樓:

這你得問研究epistemology的人,隨便乙個skeptic都會告訴你我們也許永遠無法獲得知識,所以你學了分析哲學也白搭。

8樓:左右

恕我直言,我乙個民哲都覺得分析哲學純屬哲學陌路哲學發展上出新概念是很普遍的

但是,基本是基於自然語言的

可是,分析哲學建立之後,用自然語言研究哲學就變得不可能,約定俗成的也只有數學邏輯一條線,其餘全崩

民哲圈分析哲學愛好者多如過江之鯽,和大體系愛好者融合之後更是妙不可言你如果笑我民哲,我可以微微一笑給你一本設定集,我說的每個字都是重新定義了的

分析哲學的摧毀力太強了,而使用價值只有面對內行才好用,所以分析哲學是典型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哲學

何苦去學?

9樓:長空丸

有句話叫「死在文字下」,通俗地說叫「咬文嚼字」,概念剖析是個大坑,最後你只會幹一件事就是分析哲學(咬文嚼字),如果你不打算做別的事情的話。

送花給婆婆合適嗎?會不會覺得不實用?

因人而異,送禮要投其所好。如果是我婆婆,我送她一束花她肯定覺得不實用,但如果我送她一盆花讓她養,她會特別開心,因為她喜歡養花。 加二王 好相處的婆婆你送什麼她都會喜歡,有浪漫情節,少女心的那種婆婆肯定會喜歡花的,但是不好處的那種婆婆,你送什麼她都覺得你在亂買東西,浪費她兒子錢 傾聽是美 1.送禮表達...

開賽車的人會不會覺得平時開車太慢?

alonso1114 沒開過賽車,但卡丁車比賽經常跑,反正我開車不快,但也能開得快,只是沒必要太危險,而且在馬路上的速度感不夠刺激,除了高階別方程式賽車外,包括雷諾方程式,一些房車所帶來的速度感都不及二衝卡丁車來的爽猛烈,所以真正的賽車手一般不開快車,因為速度感太弱,而且馬路上比的是誰更不怕死,不是...

原來很會唱歌的人,會不會突然間覺得自己不會唱歌,什麼都不懂,希望重新學一遍 ?

纏天下 不會。只可能有些退步。正如原來會有游泳的人,會騎自行車的人,中斷了很長時間,以後還會很快檢起來的。因為原來的老底子還在,基礎能力還有。 等不到你 黑格爾說,事物的發展就是遵循否定之否定的規律。螺旋式上公升 波浪式前進。自己一直在學唱歌,沒有出現過 原來很會唱歌,突然覺得不會的情況 經常是 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