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碟是否已經效能過剩?

時間 2021-06-02 11:07:16

1樓:felix

先不說廠商吹噓的,就算真的500M+,你就很滿足了?固態遠遠速度遠遠低於記憶體,在硬碟速度沒追上記憶體的時候,永遠都不會過剩。當然,如果你問,單從民用來講,會不會過剩,那只能說,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只能是夠用,不能說是過剩。

2樓:

目前ssd的4K速度還不夠快,一般也就30MB(最差的ssd或者老產品)到150MB(960pro這個級別),雖然大檔案讀寫借助pcie超過了1GB/s大關,但小檔案讀寫還是不夠~

3樓:Frog Wu

硬碟它能存在,是因為我們的記憶體斷電之後資料會消失,哪天記憶體斷電還能儲存資料,那硬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將來要麼記憶體因能斷電儲存資料而滅掉硬碟,要麼硬碟速度足夠快而滅掉記憶體。

所以硬碟的效能上限應該向記憶體看齊。另外,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這些要不要考慮進來?掉盤、降速、壞了資料無法恢復這些都是目前固態硬碟的痛點,搞得人心惶惶。

PS:將來,取代記憶體跟硬碟的有可能是華裔科學家蔡少棠提出的電路第四大元件——憶阻器

4樓:遠城

遠遠沒有。

dram和flash之間的差距,就跟flash跟hdd之間的差距一樣。

也許再過十年,HDD只用於儲存大量而長期的資料,不用於消費級產品了。

再過二十年,計算機再也沒有硬碟,只有記憶體了(非易失性儲存)。

更可能的是,在那之前,我們已經不用矽基的計算機了。

學渣,漏洞百出,說個意思。

5樓:

顯然你沒有剪輯多路4k素材的經歷,pci e ssd出來之前我都是用4路SATA ssd組raid0的(現在也是,因為沒錢233)

6樓:YUMEYA

對消費級日常使用來說,是的。因為如果在使用者體驗上想要再有可以體感到的提公升,那麼在效能上的差距至少要達到SSD和機械硬碟的差距,而就算消費級效能標桿750和入門級的Q300相比,效能上的差距遠遠不足以產生類似HDD到SSD的使用體驗,除非有革命性的全新儲存技術被開發出來,否則這種狀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會持續下去

7樓:回眸一笑倒蒼生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計算機的組成部件中,是沒有硬碟這種東西的。

因為硬碟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比CPU要慢幾個數量級,沒有資格成為計算機的一部分,只能作為外部儲存器存在。

而固態硬碟相對於機械硬碟雖然快了不少,但依然離這個資格還差很遠。

期待憶阻器的商用化吧~

8樓:Xi Yang

對於日常使用,肯定是足夠的。我用的兩年前買的浦科特M5S,也「感覺」不到它的速度會造成問題。

然而對於硬碟與記憶體合

一、一種儲存器打遍天下的終極夢想,顯然依然是不夠的。

硬碟速度過快會不會效能過剩?

中二癌晚期患者 硬碟還是慢,而且太慢,慢得令人髮指。唯一能跟上CPU速度的,是片內的暫存器 或者叫register flipflop Cache一般是用SRAM做的,這玩意也就是勉強跟上CPU速度。做IC設計的時候,如果FIFO不是特別大,一般都不會用SRAM做。至於DDR,那就更慢了,不然也就不用...

將固態硬碟接上硬碟盒使用會造成固態的效能損失嗎?

腹黑桃核 4k讀寫效能會弱一點,建議用供電較強的盒子能保證讀者穩定,優越者Y3036還可以,有dc供電口可以帶動S3700這種企業盤 一般的硬碟盒子都是會有損失的,但是如果你是USB3.0以上的盒子接在3.0以上的USB介面中,而且僅作為行動硬碟來用,損失可以忽略不計,即使在其中執行遊戲,但是如果是...

目前旗艦手機的效能是否過剩?

一夢浮生 講道理,我現在手機是660,用了一年半想換手機,問題是我感覺我現在手機除了電池小點沒什麼缺點,我平時也就打個王者榮耀根本不卡,都找不到啥理由換手機 mikebibby 我還記得2002年求著我爸買了臺電腦,當時的配置是奔騰四2.4赫茲處理器,100G超大硬碟 256兆大記憶體,顯示卡也是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