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尺 MIX 用手機框架共振傳播聲音(以取代聽筒)的技術方案是否可靠?

時間 2021-05-12 08:25:22

1樓:老公

沒試過手機,但是上學的時候做過一件很無聊的事情。

那時候很喜歡聽歌,可是男生都是短髮。。。戴耳機會被發現。

某天正好拆了臺磁帶隨身聽的馬達,接到了耳機線上,發現馬達在振動。

把馬達粘在書桌上,臉貼在桌子上就能聽歌了。。。

唯一的缺點是聲音比較尖,還有就是必需用復讀機才帶得動,小的卡帶機帶不動。

所以我個人主觀覺得經過設計的共震發聲是很靠譜的

2樓:Outeer

陶瓷壓電材料音響裝置用過,最普及的是生日賀卡裡面的,大家肯定不陌生,能出聲音但是音色確實不敢恭維。

壓電陶瓷PZT本身機械阻抗比較大,又是容性元件,適合高頻振動使用,小公尺選擇壓電懸臂梁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想激勵手機框架,激勵器本身的機械阻抗不能太小,柔性的壓電塑料等等就不能用,如果用PVDF,聲音就會因為阻抗不匹配被完全封存在手機內部。那就帶來一系列問題,機械阻抗大了之後,從PZT到手機框架都是適合高頻振動(此處不可能是共振,共振只有簡單的幾個頻率點,音響必須覆蓋很大的頻率範圍,人耳20Hz~20kHz),那麼低頻的部分就很難處理,整個裝置類似於乙個高通濾波。

考慮到人耳會貼在手機上面,功率等等因素應該還好,如果設計得好,中高頻響應應該還行。小公尺的具體設計不會像海報裡面那麼簡單,具體結構和聲音的傳導應該很講究,耳朵貼上去之後的諧振腔效應也不容忽視。不然整個手機就變成乙個揚聲器,聽筒放出來的聲音隨便誰都能聽到了

3樓:Nikolaye Zhou

提幾個問題吧,中框振動發聲後會不會手持有明顯震感,是否離開一定距離音量驟降,以及各部位效果是否相同(上部左邊及右邊)。感覺圖一出來大家就被超前的造型吸引過去了,完全沒有關注其他方面了,而且LJ發布會上其他部分也只是一筆帶過。

4樓:

13年前遇到乙個搞聲學的,那時功能機鈴聲流行和弦概念,我就問他為啥不用手機面板做揚聲器,發聲面積大低頻也可實現大音量,答曰質量大能耗高,我就沒繼續關注了。不知現在這個能耗問題解決沒有?

5樓:有鳥焉 名曰澤

所謂骨傳導。

舉個例子——人在聽自己說話的時候其實是能聽到兩個聲音的,乙個是自己的聲音通過空氣進入而多,引起耳膜振動…blablabla…(這個大家都知道嘛),另乙個是聲帶振動引起頭部骨骼的振動,從而直接傳導自己的聲音到聽覺中樞。

這也就是我們為啥聽錄音裡自己的說話和平時自己聽自己說話的聲音不一樣,錄音裡單純有聲帶發出空氣為介質傳播的聲音,而自己聽到的自己的說話則是兩種聲音的混合。

(一開始我對這個理論也是將信將疑的,直到感覺自己捂住耳朵說話然後錄音下來再聽的時候。嗯、)

再看小公尺mix

手機框架還是講振動訊號轉化為聲音頻號以空氣為介質,引起耳膜振動,人才能聽到聲音。所以…嚴格來說…不是骨傳導吧。

6樓:

去看看測評,網上已經有初測。貼合面部的時候聲音非常清晰,離開一定距離後,音量會有大幅度降低,但依然能夠正常使用。所以,這個方案還是靠譜的。

7樓:

當然可靠,陶瓷振膜是出來很多年的技術了。音響技術對於振膜的要求是剛性越大越好,以陶瓷外殼的剛性,你手握著那點兒力量對它根本產生不了什麼影響,除非握碎了。當然剛性大了驅動起來就費力,所以廉價音響單元都是塑料振膜居多。

搞笑之處在於...音響愛好者們似乎早就看穿了雷布斯(手動滑稽截圖來自:求科普:猥瑣新產品說的陶瓷平板振膜是神馬純路人,非粉非黑,匿了

8樓:

骨傳導耳機鋪天蓋地,用到手機上sharp用了好幾代,比較出名的就是Crystal 和Crystal X。

結論靠譜可靠。

/有人說了小公尺這次不是骨傳導。目前我也沒有看見誰有具體的對這方面對小公尺的評測,單從發布會的資訊來看,本質上和骨傳導並無不同。

還有人說骨傳導必須貼著耳朵,我只能表示那只是骨傳導藍芽耳機。

如何評價全面屏手機小公尺 MIX 2?

愛上企鵝的北極熊 手機用起來還是不錯的。用了一年,相機故障,拍照無法對焦,有電流聲。重啟 恢復出廠設定都解決不了,看來要去換攝像頭了。論壇上這個故障很多了,在客戶反饋軟體上反映了這個問題,幾個月了也沒有回覆。心塞。還是換華為吧,掉價太厲害,懶得修了。 MIX Starck 小公尺MIX 2看起來像乙...

小公尺 MIX 5G 環繞屏概念手機近 20000 元的售價,是出於怎樣的定價策略?

八千萬 想混進貴族的草根而已。本來小公尺也沒有想過要低價銷售啊,苦於自己是山寨機,要想市場有份額就是要便宜!於是,小公尺 便宜,這個品牌就成為了這個便宜的代名詞!論品牌美譽度 屌絲品牌乙個,君不見生意桌上有幾個人操著小公尺和你聊業務?有也有,不過是低階的手藝人,但凡有點錢的都不會拿著小公尺出門見客。...

小公尺 MIX 和榮耀 Magic 代表了智慧型手機的破局方向嗎?它們反映了現今的哪些困境?

瀉藥。不太算破局吧。mix意圖精簡手機元件對外觀影響,力圖讓使用者認為這是個只有螢幕的手機。magic走的是谷歌 蘋果 亞馬遜趟出來的老路線,即便小方向有所不同。本質上沒有擺脫手機的既有概念。等待全息投影和便攜VR成熟之後,magic可以借殼重生,而mix會死。但是現階段而言,mix的吸引力大於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