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手持雲台至今沒有取代斯坦尼康?

時間 2021-05-11 15:42:28

1樓:公蒼郎

區別在於:適應性和使用方式

1、手持雲台承重性有限,只能使用單反之類小型拍攝裝置,一般需要雙手握持,這就限制了一些場景的靈活性,當然優點是由於採用了電控系統精度更高、更具擴充套件性,相對於大型斯坦尼康更輕便易用,適合單人操作等。

2樓:陀螺穩定

別急,五年前剛剛出現手持雲台,沒有任何乙個電影拍攝者會去用它,而今天它已經把機械式穩定器打的滿地找牙了。用不了多久,就只有一些極度念舊的「大師」才會用機械式斯坦尼康了

3樓:

電子穩定的方式必然會代替機械穩定的方式。你的問題其實已經回答了自己:手持雲台已經開始取代斯坦尼康。

當然,取代不可能在一天內完成,兩者都會繼續迭代、共存一段時間。最終,手持穩定裝置甚至不一定是「手持」,可能「腿持、腦持」,這種可能性都存在的。

當電冰箱出現以後,冰窖還存在了很長時間。當數位相機出現以後,膠片相機大規模使用還有很長時間。當斯坦尼康出現以後,三腳架依然廣泛使用。

當我們看到新事物以後,往往看到新舊差異,而忽略了新事物本身的內在差異。最早的冰箱形狀千奇百怪,最早的類斯坦尼康裝置也形態各異。只有經過市場選擇以後,產品成為一種固定正規化,它才能開始全面替代舊的同類需求產品。

所以,十年之後再看吧。

有人說電子穩定無法達到機械穩定的效果,其實是對電子系統的不了解。能夠電子穩定的裝置,如果願意,必然可以模擬出不穩定效果。只不過現在產品開發的深度還沒到那個程度。

4樓:

因為市場有滯後。

目前具體情況而言還是更多地取決於攝影指導和導演的喜好,是否能接受新事物。正好前幾個月《銀河護衛隊2》熱映時,BSC跟RED一起弄了個活動請來了它的攝影指導Henry Braham,他特意提到《銀河護衛隊2》有80%以上的鏡頭使用gimbal完成拍攝。有幸當面問了他一些細節,總體而言他選擇gimbal除了視覺風格之外,更多地在於他與導演都想嘗試一點新東西。

電影的發展始終離不開創新,不論技或者藝。但創新總是需要探索與實驗的時間的,一蹴而就顯然不現實。

再講實際產品方面,除了目前事實上的領導者FREEFLY和DJI之外,ARRI收購Artemis發布新的穩定系統也有一年多了。

ARRI takes over artemis camera stabilization systems and launches production version of Trinity

這套系統結合了傳統的steadicam(機械被動式穩定)和gimbal(三軸電反饋主動式穩定),反響還行,不過一定程度上受到ARRI在展會上嗷的一下斷掉摔地上的不良影響(233)。

未來的發展即使不是朝著gimbal替代steadicam走,至少也是像這樣,二者的結合。

5樓:特效卡卡西

穩定期用的少,個人感覺穩定器有幾個缺陷

第一需要電,無法長時間拍攝,你拍個鳥人試試?

第二是有時需要兩人操作 ,需要有人控制轉向,當然單人也是有手柄墜入的控制。

第三承重有要求,太重的電機拖不動這不如影2剛出來,載重增加了第四,這個我只是猜,似乎穩定器更重

6樓:張家碩

因為這根本就是不同用途的工具。

用過這兩種器材的人都會很明顯的感覺出來兩者的差別,這種差別成為了樓上眾多回答者的答案。

然而,大家或許沒有想過,為什麼在功能相似並且大多數從業者都更偏向斯坦尼康的情況下,三軸穩定器為什麼還要存在?

有人會說三軸穩定器不需要太多的培訓即可使用。然而在電影領域我想從來不缺這種人才也從來不缺參與培訓的機會。就算在非常平民化的婚慶領域,一台「小斯」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三軸對於很多團隊是可有可無的。

個人認為,三軸和斯坦尼康是完全不同用途的工具。

大多數的人物拍攝上,如果攝影機需要富有情緒的或者複雜的運動,99%的攝影指導會首先選擇斯坦尼康。而就算是普通的簡單的鏡頭運動,一台panther獲得的效果也遠遠比三軸更好也更加迅速。

而在拍攝高速運動鏡頭(例如追車),或是攝影機的運動需要在不同機械之間轉換時,三軸穩定器就成了攝影師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拍攝車戲時,將三軸穩定器安裝在車身上的時間和花費遠遠低於將車輛放到拖車上再在拖車上架設攝影機,並且獲得的畫面也更加的穩定,攝影機的運動也更加的平滑。

還有很多兩者互相不可替代的情況,我就不一一說啦,明天還要拍東西。

7樓:JKing

(電子)手持雲台相比(大、小)斯坦尼康劣勢在於:

1.電子系統故障率較高

2.使用環境較為侷限,在潮濕、風沙、化學腐蝕等環境下使用受限3.承載重量限制較大

4.通過電機來轉向,不是指哪打哪

5.需要供電,使用時長和環境限制較大

電子穩定器最重要的意義在於降低了穩定器的使用門檻,讓更多人可以不必花費大量時間來學習就可以輕鬆拍出穩定的畫面。

8樓:

個人體會一般的電子三軸穩定器(包括但不限於大疆的靈眸、如影以及其他牌子的功能類似的產品),它們在改變航向(yaw)時的機械感比較重,雖然有那麼個加速減速的過程,但相比於斯坦尼康,又不容易做到實時改變橫滾角(roll),所以就不太能拍出較自然的運動鏡頭(很難模擬人頭的運動當然,三軸的優勢也不能忽略,比如不需要大量訓練就能搞一些跟拍,另外也可以讓操作者在單兵作戰時快速就緒。一年前我看FilmRiot的Ryan用靈眸拍動作戲,乙個挺窄的走廊裡,他就直接在演員的身邊跟拍,再有前期精心的設計,又在後期配上適當的音效,最終成片裡那段打架的場景,看著就像是我自己也參與進去了一樣,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斯坦尼康畢竟那麼大乙個,在狹窄的空間裡還是顯得侷促了些最終用什麼還是要看有什麼&拍什麼,就像剛提到的用靈眸拍動作戲,算是低成本的解決方案,但在需要上專業機器時,還是用斯坦尼康吧(比如要做合成等等)。

9樓:Ashen Zhu

補充乙個,無關緊要的原因

手持雲台需要用電力來維持

出故障時難以維修,需要替換件

斯坦尼康的結構決定很難出故障

一般出故障都是,不按要求裝卸導致肢體被砸傷,很少看見斯坦尼康壞掉的(當然還是有)

追求低故障率的話,可能還是會選大斯坦尼康

10樓:光與火花

瀉藥。首先我覺得任何新技術取代舊技術都需要一定時間,在數碼攝影機已經實用8K往更高解析度,更大寬容度的方向發展的今天,依然有許多大片如星球大戰和馬上要上映的《敦刻爾克》在使用膠片。其實這不僅僅是情懷,乙個很大的問題是,現在活躍在行業裡的主力人群,他們對斯坦尼康更了解,更熟悉。很多DP或者導演,在設計鏡頭的時候,腦海裡呈現出來的畫面,就是斯坦尼康拍攝出來的畫面。

使用過斯坦尼康和如影的人應該能感受到這兩個手持方案呈現出來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電子雲臺的最大問題就是太過穩定,就算移動很快,鏡頭呈現出來的運動依然是有軌可尋。但是電影裡面需要的不僅僅是穩定,某些場景就需要一些抖動來營造情緒,烘托氛圍。

還有乙個比較次要的問題,某些電子雲臺(比如說如影)依然需要雙人操作,手持機子和操作拍攝角度的必須是兩個人,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攝影創作。對於默契不足的兩個人,也可能要浪費時間排練。

電子雲臺其實是解決了以前斯坦尼康操作難的難題,大大降低了使用門檻,讓普通人也多了乙個手持方案選擇。對於大部分需要「手持穩定」的場景來說,電子雲臺已經完全取代了斯坦尼康。但是斯坦尼康在其他場景依然有他的獨到之處,所以暫時來說,斯坦尼康不會完全被淘汰出市場。

騰訊雲為何在雲服務市場敗給了阿里雲?

ygjfzly 因為雲計算這個概念進中國的時候BAT的態度分別如下 B 這個東西本質上換湯不換藥,沒意思。A 拼了命也要做。後面確實也是這麼幹的 T 概念很好,但是可能要10年後才能成型,先觀望。在純技術行業,第乙個吃螃蟹的一定會趟無數彎路,但他的 先發優勢 是很可怕的。 Lynx 記得之前看過一篇...

Dji Osmo poket 口袋雲台相機和 Gopro hero 7哪個更好?有哪些優缺點?

折耳根giles 如果是拍vlog或者日常記錄可能osmo pocket好一些用起來方便有雲台總歸是好些 gopro配件豐富可玩性更高上天入地啥都行適合運動戶外啥的 lostcode 剛買hero black 7 的我感覺其實差不多。看你需求吧,平時普通使用的話乙個掛脖子裡,乙個放口袋裡 應該也不是...

為何《紅樓夢》至始至終都沒幫賈寶玉在外部的婚戀市場找大戶人家的女兒?

蕎麥花開 劇情需要。全書一條重要的情節線索,也可以說是全書最重要最主要的一條情節線 還有一條是家族傾覆線 便是賈母和王夫人在寶玉親事問題上的暗中角力。賈母站外孫女,王夫人站外甥女。兩黨政治,長期僵持,直到紫鵑試玉,大力破局。六親同運,親上作親。你要寶玉外頭去娶親,這書還要不要寫了?啊? 陸仁依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