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繼續等2021款iPad Pro還是直接買2020款iPad Pro?

時間 2021-05-11 11:28:25

1樓:喜歡吃肉鬆餅

按照訊息來看,2021款iPad Pro估計也就4月份發了,如果能等,自然是2021款iPad Pro更好了

如果你要是「我現在就想買iPad Pro,不買我就渾身難受」,那就請毫不猶豫地購買2020款iPad Pro

2樓:扎心嗎

預算夠,不急用就等等新版,特別是暑假教育優惠的時候,贈送耳機還是挺香的。而且根據目前的爆料,ipad pro 2021 公升級還是挺大的。

搭載5nm的A14X Bionic晶元,效能比肩M1晶元;將配備高通驍龍X55基帶,成為首款支援5G網路的iPad;執行記憶體達到8G,最高支援1TB儲存空間。相比ipad pro 2020 的A12z 提公升應該不小。

幕也公升為的Mini LED顯示屏。Mini LED 是一種全新的背光顯示技術,可以提公升顯示器的亮度和對比度,相比於oled,不燒屏不費電。目前尚無法確認是否11英吋和12.

9英吋都搭載Mini LED顯示屏。有可能旨在12.9寸上面搭載,畢竟目前Mini LED 產能還不高。

除了這兩塊公升級外,還有蜂窩版支援5G,配備雷電介面,具備更高的資料傳輸能力。

新版的公升級帶來的是成本的上公升,所以預算要夠,不然可以等等教育優惠。

3樓:阿新有品

曝蘋果A14X晶元效能比肩M1!iPad Pro 5首發:有望本月亮相

每年三月蘋果都會召開一場春季新品發布會,今年的主角之一仍然是iPad。

蘋果現在已將部分iPad成功打造成移動式桌面級迷你便攜辦公工具,iPad Pro 5將會正式亮相,新一代的它將搭載蘋果最新研發的A14X Bionic處理器。

擁有極其強大的效能是A14X Bionic晶元賣點之一,該晶元將遠遠超過目前蘋果最強大的iPhone 12系列搭載的A14處理器。

據業界人士透露,A14X Bionic最終在效能方面的表現有望與新Mac搭載的蘋果M1晶元持平,如果是略遜於後者,也不會相差太遠。

除了晶元,iPad Pro 5配備一塊Mini LED顯示屏,這塊螢幕將帶來比前代顯示屏更好顯示畫質,包括更暗的黑色、更明亮的亮度、更豐富的色彩和更高的對比度。

視覺上的突破,自然也是iPad Pro 5的重要突破之一。依然採用較為方正的設計,是iPad Pro 5不變的地方。

該機將延續全面屏+Face ID的方案,不過螢幕邊框似乎控制的不錯,訊息稱其邊框相比前代會有縮減。蘋果目前尚未公布具體發布時間,耐心等待。

4樓:璐璐醬

先說答案,建議別等了,2020款的iPad Pro不香嗎?

先說一下iPad Pro 2020款的大概12.9寸螢幕,用了所有裝置裡最好的螢幕,120Hz重新整理率,色彩亮度都很好。

效能方面,8核CPU 8核GPU,具有很強的圖形處理能力。

續航方面,持續上網10小時,續航能力強。

總結:iPad Pro大概是目前最好的平板電腦了。2021還不知道什麼時候發布,大概率會因為疫情原因而延期,所以建議直接上2020吧

而且這個配置已經有冗餘了,再高的配置大概率也用不著。

5樓:大樹

我覺得ipad不適用」買新不買舊「的原則,所以喜歡全面屏不如買2018款,多個攝像頭對ipad真沒多大用。我自己的ipadair2換了螢幕、電池現在都還夠用,上個月給家裡領導買的ipad pro2018-12寸6000塊他不香嗎?

6樓:光翼

如果覺得可以等等只能證明你根本不著急用,所以買不買都一樣,買之前想好自己究竟需不需要不要被消費主義沖昏了頭腦,不要為了買而買,而是為了需要才買。

是買iPad Pro 2021還是等iPad Pro 2022

無名神棍 雖然說等等黨永遠不虧。但是一方面我對2022會不會有新PRO存疑 M1目前太過盛了,除非MACOS下放IPAD,或者雖然名義上沒下放但是實際上下放了 另一方面在我這個第二代PRO開始用的使用者看來,IPAD可以做的改進已經不多了。2022就算要更新,除了藍芽音訊提公升 處理器公升級以外我其...

現在是否應該等2020款13寸MacBook Pro

醫生說我胃不好 建議等,可能會需要很耐心,如果不急的話可以先用手頭的電腦對付一陣。因為這是剩下唯一一款蘋果準備放棄的蝶式鍵盤的產品線,今年的公升級肯定會誘人,不過您的預算可能可以夠到入門版的mbp。自從蘋果走了奢侈品副Quattroporte和花裡胡哨的設計師以後,整體都在向電子產品應該的的實用性和...

現在是該換工作還是繼續堅守?

琥珀 看到您的描述可以看到您是很想改變目前的狀態的,我覺得您想改變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IC行業一般有些公司做軍工,根本不面向市場做的東西很多就是給相關部門看的不要求做到怎樣的結果。目前IC行業發展還是有向內地發展的趨勢,您目前不是也有兩家公司的offer了。關於您描述的2家,南韓企業確實對於技術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