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自西文版式的排版改為中文時應做哪些調整才能讓版面看起來更舒服?

時間 2021-05-31 22:26:34

1樓:柳岑

英文版的確也存在問題,屬於那種按"套路"搞出來的快銷設計。但中文版的問題是連設計的邊都沒沾上,絕不應該原封不動的套用英文版的柵格,然後做簡單的裝填工作,把漢字就這麼不負責任的丟進去,完全不考慮漢字是否適合這套柵格系統。

其他問題@梁海的回答已經很詳盡了。總的說來中文版設計師的基本功都沒過關,完全沒有文字編排的意識。

2樓:許瀚文

原書的西文排版也不見得好看。

但中文版本最大問題在於,設計師根據原書的西文文字框大小將字型大小大得多、但行距超窄的中文字放進。凡是正常閱讀距離下,字太大或太小也不會好讀,還未說那透不了氣的行距。

改善了以上問題,其中文可讀性已經可以跟英文原版體齊。

3樓:

在我看來,關於正文的標記段落的方式(首字下沉、縮排、空行等),首字下沉可用於裝飾性質如篇首,而不應作為常用方式;過窄的文字不適宜空行;較窄的文字適宜縮排一字,中等寬度的文字適宜縮排二字,更寬的可能並不適宜。或者橫軸為行寬的話大致如下:

縮排lt;-----一字-----><-----二字-----><--效果有限-->

空行lt;-----不宜----->《適宜gt;

行寬: 極窄

首字下沉可以參閱@梁海 的回答。

在行寬過窄的場合(例如移動端)使用空行會使文字顯得更為零散。行寬過窄時(如 20 字以下時),因為需要頻繁換行,閱讀將被頻繁打斷;段落之間的空行將使得這種打斷感更強烈,這時不應當空行。

雖然縮排二字為常用規範,但是我認為這並非最佳實踐。題主配圖中正文行寬大約 25 字,縮排二字就顯得縮排過多,比例失當;如果僅縮排一字,效果將更加理想。隨著行寬逐漸增長,縮排二字則更適宜。

當行寬較長時,縮排將不夠明顯。

另外縮排和空行可根據需要選擇,但是不宜同時使用。

4樓:梁海

首字下沉在中文裡真的不容易做好,我反正是沒有把握把它在這裡調整得順眼,所以索性不要它。沒有必要僵硬地照搬這一點。

如此幾何、如此簡練、一共就兩段還被標題隔開的版面有必要僵硬地堅持段首縮排嗎?沒有必要。段首縮排在這裡只會破壞版面。

後面幾頁的圖說也全都僵硬地用著段首空兩字的格式,完全沒必要。

我不理解為什麼中文版要用那麼大的正文本號然後(就不得不)用那麼小的行高,這是最讓人不適的一點。

況且這一頁明顯標題上下有多餘的空間,即使其他頁面因為什麼扭曲的原因而必須那麼擠,這一頁也可以放鬆吧。但中文版設計師就把上下兩段文字堆在那兒擠成一團然後把多餘的空間隨便扔在標題上下。這如果不是趕工趕得沒空睡覺就只能是基本功和品位不過關了……

從另外幾頁也能看出,因為字型大小增大了,又是中文,直接從原版複製過來的欄間距偏小了。

章節標題!「THE ART OF ANATOMY: A BRIEF HISTORY」,原版好好的樣式變成中文版沒有字型可用只能用灰階對比了。

頁尾!頁尾的頁碼和章節名……必須做成這麼醜麼……為什麼啊……

槽點過多。

- - -

[1] 正文是隨手拷貝的 @趙永峰 的一篇答案。

[2] 或者如果精簡一下文字,然後再調整一下正文本號:

參考在電影《I, ROBOTS》中的情節與設想,自我意識是否就是人與機器的最大區別?

黃酋長 我認為可能這的確就是我們和機械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因為當我們提到像我們平常所說的,我們可以創造機械人,但我認為這一些差別都是可以概括在自我意識之中。我們所作所為,包括現在我們努力的在創造不同的便捷我們生活的機械人,都是出於一種自我的意識,無論是保護欲也好還是私慾。這一種意識形態我認為是機械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