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能修身養性,那要讀什麼書才能修身養性?你讀過多少,是哪些?技術書籍是否也能達到這樣的作用?

時間 2021-05-11 23:42:55

1樓:luhan chen

反對上面某些答案。

能讓你在某個社會環境下擁有好的氣質、心性的書,絕對不會是那種教人在迥然相異的社會條件下修身處世的經典。比如四書五經。

你四書五經看得再透,也理解不了後現代語境下的自我與他者,個人與集體,文化與環境。你仍然常常陷入不解、不平、歧視、曲解、異化之中。

2樓:李XX

讀書不能帶有功利性去讀,修身養性我想是針對於一些對人生感悟等等一些書籍去讀,技術類書籍我想更多的是求知性或者功利性比較強一些吧!

3樓:偏執水

《道德經》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4樓:廖偉程Nine

修身養性最好的當然是四書,大學中庸孟子論語。儒家就是專門講修身處世。而且內明外用,不像西方的工具化架構治標不治本。 要是要急藥的話就選擇佛教,明心見性非常快。

國外的一些思想性,關於內心,靈性等的書籍 。看完儒家佛家的看這些都是浮雲,因為西方外用是高度發展,但是內明很淺[對比東方]。

5樓:

我覺得是這樣的,所謂修生養性在於「修」和「養」字,這兩個字表示的都是需要循序漸進,從量變到質變的積累過程,書可以抽象為他人在生活或者自然科學方面的積累,那麼閱讀的習慣的確可以獲得別人的積累,從而「修生養性」。自己也有這樣的感覺,本來零碎、毫無關係的知識點,隨著閱歷的增加逐漸明白他們之間的普遍聯絡,將之前的積累體系化,所謂「connecting the dots」,這樣可能就是之前的量變發生了質變吧。

6樓:小冥

還是該是跟著自己的喜好去看,這樣不會有很急功近利的心態,技術書的話覺得如果不是自己感興趣的或者需要的,看完了也跟沒看差不多

7樓:周姝

有句老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乙個人讀的書多,眼世會變的開闊,對事物的理解力會增強,會更加有內涵,更加包容。時間長了,他對人對事的態度就會不一樣,我覺得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修身養性」了吧。

而這些都是需要慢慢積累的,不是讀

一、兩本書就能達到的境界。「開卷有益」,我覺得我讀過的每一本書都讓我感受到、或學習到一些對我有用的東西。

我覺得多讀技術書籍能夠獲得更多的專業知識,提公升專業素養,能夠讓自己在某個專業領域達到領先水平,豈至成為權威,這也不失為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方法。

8樓:李如一

以下都是修身養性的好書:

John Cage: Silence

John Cage: A Year from MondayDeleuze & Guattari: A Thousand Plateaus

Robert Bringhurst: The Elements of Typographic Style

Paul Graham: Hackers and Painters

9樓:berlinix

讀人物傳記。技術書籍也能達到修身養性的作用,特別老外的書總喜歡扯到哲學上去,如Douglas McIlroy(http://

)的文章和書等等。

10樓:孟超

如果只是普通人:建議先看-了凡四訓(看有白話文版的),看懂做到,可能可以有下一代,好的可生兒子。

學佛建議先看--圓覺經略說(南懷瑾)

金剛經太深,先做到(了凡四訓)再說別的)

讀心經能修身養性嗎?

能個鬼啊,不要自欺欺人。心經一共就260個字,全名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是大般若經,即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中的極小一篇。號稱是大般若經的中心思想,金剛經其實也是大般若經的一部分,也就5000多字。大般若經600卷460萬字,你要是真信佛就應該讀讀全本,還是玄奘法師翻譯的呢,你看的下去嗎?很多人喜歡心經可能就...

求推薦一些讓人心平氣和的書,能修身養性?

魚魚西藏 從這幾年我自己的閱讀體驗來看,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的 正見 一行禪師的 佛陀傳 是非常好的修心入門書。正見 為我開啟了乙個新世界,深刻地影響了我的三觀。佛陀傳 是一行禪師的經典著作,譯文清新優美 通俗易懂,塑造了乙個充滿人情味 智慧型又慈悲的佛陀的形象。這兩本書改變了我之前對於佛教的認知,也...

文玩為什麼會有人討厭?文玩真的能修身養性

圖布蘭朵 用文玩修身養性的大多是信佛之人,一邊捻珠子一邊阿彌陀佛,把凡心凡事拋之腦後,珠子記載了那一聲聲的虔誠,他們不在乎什麼華麗的配飾,只是素心素念,一心向佛,把一片誠心傾注之中。這樣才是修身養性。一般玩家玩的不是修身養性,有的是一種心靈寄託,有的玩的是一種精緻生活,有的玩的是一種成就感,有的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