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需要認同感呢?如果都在不假思索地媚俗豈不是在承認自己的平庸嗎?那高貴的個體差異從何處體現呢?

時間 2021-09-10 16:15:20

1樓:輕舟

以我自己的經驗和思考,所謂認同感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肯定,他人的肯定和自我肯定,其實最終還是達到自我肯定。

大部分人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關係與這個世界相聯絡的,畢竟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人又是通過這些關係感受到自己是存在的,只有少數人可以做到不依靠人與社會的各種關係,依然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簡言之,人尋求認同感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感受到自己存在。

除了這個目的外,當然還會有諸如滿足虛榮心、體現自我價值之類的目的,不過我個人覺得最根本最主要的還是證明自己的存在。

似乎題主認為尋求認同感就是媚俗,所謂曲高和寡,若理解我的人多了,我的曲豈不是就低了?我不與俗同,又何必去求得別人的認同與否呢?如果題主是這個意思。

那麼除去上述的目的外,解答如下:

梅妻鶴子的林逋算是高雅的吧,他似乎完全不在乎他人的認同與否,可至少他自己是認同自己的,也就是自我認同,這其實還是認同感,極端一點,甚至可以這樣說,他的自我認同就是建立在他人不認同的基礎上。俗不一定不好,其實恰恰是很多基本的、俗氣的、下里巴人的東西才是好的。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師,這話現在俗吧,能一直做到那就非常高貴了,甚至這就是他區別於其他人的高貴的個體差異。

刻意才是真的俗氣的東西,不知道題主想過這一點麼。

當乙個人的行為是經過自己的思考之後所做的,且不刻意追求某種目的,那他的行為就是他自身的行為,甚至可以說與他人無關。

乙個人找到了自身與世界的聯絡,他就不太需要他人的認同了。

2樓:小囹圄

靈魂共鳴不是來自於三觀的契合嗎?三觀的差異怎麼也扯不到所謂「高貴」吧!

與別人相似很可悲嗎?為什麼會想到平庸呢?

人當然需要認同感,因為你做的事情需要被他人理解,因為人的行為本身具有影響性,你做的任何事都是會有連鎖反應的,所以也必須具有可理解性。

就如同乙個人大把大把的使用集體資源,卻完全對自己的行為隱藏與不做解釋,這時當別人不解又曲解你的行為時卻又感到委屈,何必?

還有所謂「高貴」的個體差異,體現在對社會的適應性上,不是體現在與眾不同上。

為什麼每個人都需要認同感?

九天攬月 認同感 也就是說,你在打王者榮耀吧,誒,你覺得你李白玩得不錯,拿了幾次三殺四殺,於是你對和你匹配的好友說,我李白玩的不錯吧。得到了一聲 嗯 你就收穫了一點滿足,你要是體驗過就會發見那非常舒服。你迫切的需要別人認同你玩的好,需要認同感,並且你會發見,自己認同自己是無效的,就像你自己對自己說,...

是漢族,但是為什麼對漢族沒有民族認同感?

花露水 噗,等漢族衰落異族舉起屠刀的時候,你就有認同感了。當然,你如果還活著的話。ps 不理解的話自行查閱回亂和五胡亂華等歷史事件。 其實很簡單,因為在國內的環境中,漢族不 酷 這裡的 酷 字可以理解成特別的,特殊的。舉個簡單的例子,100個人在一起,其中90個穿著長褲,10個穿著短裙,那這十個人就...

為什麼講淮語(江淮方言)的人之間沒有認同感和凝聚力?

江淮方言其實包括洪巢片和泰如片兩部分。江淮方言最初階段,應該叫里下河地區方言,以興化為中心,向四周擴散,覆蓋整個江北地區。後來里下河方言,受到明朝官話和後來北方官話的侵蝕,逐漸變成了洪巢片,只有東南一隅的一小部分地區保留了絕大部分的里下河地區方言的特徵,再加上部分吳方言詞彙的融入,於是形成了泰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