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應該追求舒適快樂還是成就貢獻為目的呢?

時間 2021-06-29 14:48:11

1樓:王凱

我認為這兩者並不矛盾。

很多人(包括以前的我)抱有錯誤的信念,即必須經歷痛苦才能享受快樂。難道取得成就、做出貢獻就一定要拒絕快樂,甚至把自己變成與快樂事物絕緣的機器?

國家的宣傳、師長的教導、環境的渲染似乎都把苦與樂絕對對立了。(當然這三者的原因不盡相同。)這也導致我們的信念變得根深蒂固。同時,這也提醒我們改變信念的必要性。

我們不妨反過來想想:人生的本質就是快樂。如果持有這種信念,一切都可能發生根本的良性變化。我們的思維、習慣等等都可以向積極或更積極的方向轉變。

快樂的方式數之不盡,我們有權利去一邊享受、一邊探索。

關於「做出貢獻」:快樂並非都是利己而不利人的,更不是害人的。利人的同時,自己也會享受到由自己價值得到體現而得到的快樂。

關於「取得成就」:過程和結果並非你死我活的關係。比如,快樂地學習,效率會更高。

所以,重要的不是你要在成功前受了多少苦,而是你採用了怎樣的方式方法。受苦並不一定錯,但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總之,如果持有這種信念(人生的本質是快樂),就不會再覺得這個問題是問題了。

2樓:謝平凡

如果你覺得馬斯洛的理論有道理,那麼這個問題就不難回答了。

舒適快樂基本上是底層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成就貢獻卻能夠幫助滿足頂層的尊嚴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當然,在不同的文明當中,這些需要被滿足的次序並不一定是從低到高的。

但是我覺得,這些需求如果從下往上慢慢滿足,就像是練習正宗內功,循序漸進,不出岔子;

而如果溫飽性慾都沒解決,就直接去夢想自我實現,就很容易走火入魔,終身不治。有少數人成了,那是他天分高或者運氣好,正常資質的人,這樣做的成功率並不高,太冒險了。

是應該跳出舒適圈還是擴大舒適圈?

周楠 依能力而定 1 跳出 去的代價是犧牲你的娛樂時間,不能打遊戲,不能看抖音,看快手,想做事情的時間被犧牲,你就會非常煩躁。2 擴大 相反不會犧牲娛樂時間,輕輕鬆鬆拿錢,有時間玩手機,幹想幹的事情,不香嗎?在擴大這段時間裡,你可能會比犧牲娛樂時間更難受,因為擴大舒適圈是需要付出,比娛樂時間長十幾倍...

人生是選擇舒適的家還是不確定的江湖?

根據我個人的經歷,先說我的答案 年輕的時候,先闖江湖。想做鹹魚,將來老了後,有的是時間,不要在年輕的時候裝睡。說幾個看法 1 認真分析自己,擁有一定程度的自知之明,有利於縮短你進入社會的不適期。2 如果有機會,盡量沿著自己的興趣點去發展事業。3 如果你和女朋友是認真的,那麼多和女朋友溝通。4 湖北並...

人生在世應該追求實用性還是好看

嗎啡葉 全面小康社會了,你還在問是不是應該滿足於溫飽?你這樣我會懷疑你抹黑偉大祖國的!本質你們沒區別,她也是買她喜歡的東西,不一樣不是說有乙個人有問題。不允許不一樣才是有問題呢。 sophyphilo 第一看你的實力,實力強的人是可以追求到既實用又好看的。第二如果實力不夠,只能我選擇一樣的話,那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