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缺少父親陪伴,成年後迴避父親關心是否合理?

時間 2021-06-17 05:35:20

1樓:感覺這樣也挺好

孝是關心關愛陪伴特別適合在父母老年時候能夠體現出來。平時的不聽話叛逆之類的不應該列入孝里。你迴避父親的關心我覺得是正常的行為。

2樓:小丑

從文字上了解到你心裡的想法,他不尊重你想法, 你不想成為他 ,你不孝,你對他要求高 ,你知道是不孝,但你不知道怎麼做。

你的父親給你在外面拼死拼活的給你提高生活條件,事業穩定下來了,想陪陪自己的孩子,想跟你交流,你拒絕了他,很合理。但是不應該。

一點一點解讀,拆開了來解。

他不尊重你想法:因為你父親走過的套路,比你多,可以否定你,但他也需要尊重你想法,問題就是他不知道怎麼跟你溝通,或者說你不跟他溝通。

你不想成為他:長輩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你不要,說我不想成為你,他有多傷心呀,他為了什麼。你可以不是他,但你一定也是他,難道送人嘛。

你不孝:這個就不解讀了,你還年輕或者說你還沒長醒。

你對他要求高:你也知道你對他要求高,因為事業和家庭是不能兼顧的,只有一種情況才能兼顧,事業有成。

你不知道怎麼做:很簡單,多聊天,多談心,這都做不到就把心底對他的埋怨全部說給他聽,吵起來。他現在只想你過得好,生活給了你,現在愛情和事業你還沒有,他想陪伴著你,他愛你。

ps:大佬缺狗腿子嘛,我很會舔。

童年缺少父母陪伴算是原生家庭不幸嗎?

我覺得不算。這種事情沒法比較的。沒人知道當時A的父母如果不去忙工作,反而專心在家照顧A,結果會怎樣。那就沒法談幸與不幸。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別總貪圖那些想象出來的東西。 家庭教育指導師 你好!這個要看具體的情況,有很多的孩子都是隔代教養出來的,爺爺奶奶給予了足夠的愛,也是屬於正常的。對於孩子來說父母...

童年不與父母一起生活缺少陪伴,心理有陰影,長大無法釋懷,有錯嗎?

知.行 我認為恨是沒有錯。留守兒童的我,從小習慣了周圍的冷眼相看,索性自己也成了冷漠的人。與周邊的人相處只是把事情做好了,關係就完結了。從來不會說主動培養朋友家人關係,發展友好關係,維繫長久關係。更多的是完成某個想法目的後,關係就斷了!很難敞開心扉去好好培養感情,因為太累,太煩,太脆弱!誒,有可能有...

成年後被父親家暴,該如何調整心態?

佳佳 大二暑假我在臥室寫作業,聽到我爸媽在吵架,後來還聽到了他打了我媽一巴掌的聲音,聽到聲音後我的情緒就比較激動了 本來不想管他倆的事兒的 拿了電子秤就出了屋,問他是不是打了我媽,他重重把我往後推了一下,我直接就把手裡的電子秤摔在了他頭上,他跌坐在了沙發上,眼看我倆要打起來了,我媽和我妹也衝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