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父母與親戚的社交?

時間 2021-06-09 06:06:53

1樓:抹茶不加糖

額我對這種事的態度比較隨緣。看心情答應不答應,或者看我父母對我出席的期望程度,高我就去,沒必要讓他們不快活。有些時候父母讓你去可能也帶著怕其他人說你不禮貌沒教養的意思。

無關虛榮心就是擔心你的名聲。有的確實有些虛榮心的,但是那又如何呢,他們養你那麼久你能還多少?偶爾滿足一下又如何?

2樓:

或許有些人的第一反應是,父母到了中年,就有曬娃的心理,不管娃多大,都有可以拿來炫耀的談資,在社交中維持著「我過得很好」的人設的同時帶有一點無傷大雅的攀比心。

但或許,如果可以將心比心,想想父母輩年輕時的大環境,大致有兩個共同點:

1. 物質生活條件不好;

2. 童年或青年時過集體生活。

這兩個因素帶來的思維影響往往是:

1. 生活圈子較小,資訊流通只在家人,親戚,鄰里和發小之類的朋友間發生,大事小事都會在這樣相對封閉的圈子裡面傳播;

2. 一旦了解到別人過得不好,生活或家庭遭遇到了困難,會發揮乙個好漢三個幫的精神,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3. 看到別人的窘境,也會聯絡到自己有可能會遇到同樣的情況,通過日常的關係維護來防備日後需要別人幫助,即居安思危;

4. 得到過幫助也被教育得要湧泉相報,有時會被這樣道德綁架;

5. 有檸檬心的人會時不時來提醒你,苟富貴,勿相忘,要懂得做人,達則兼濟天下。

6. 到了最後,生活日常裡最有趣也最無趣的事情,就是無傷大雅的攀比,比比一天掙得錢,生活條件,食物,孩子的學習成績,比賽拿獎,等等等等,場景可以套用小s和阿雅比玩跳舞機的那段。在這樣的攀比中有輸有贏,就有了話語間的你來我往,交情加深。

因此,父母輩的社交,把孩子帶在身邊,其實是他們從前與人交往的其中一種方式,一種談資,但同時,父母真的是為你驕傲,才會讓你陪伴。這不是乙個問題,只是你和父母之間的認知上的差異,父母認為你和他們是一體的,而你可能覺得你是你,你的自由也都由你來支配,父母叫你做這做那就是干涉了你的時間和自由。

我最後的建議是,理解你的父母,孝順父母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而在他們需要你的時候,你滿足了他們的社交需求,比可能多做一些家務或者其他的,在心理滿足感方面更有效。但是,家庭內部溝通也要掌握分寸,讓父母可以了解你的真實想法,尊重你的個人空間,這樣他們也能在外人面前依然保護好你。心態要多點平和與開放,這個世界還不完全是90後說啥就是啥的世界,唯有彼此了解,找到邊界,達成默契,你才能爭取到你想要的。

3樓:不知道

以前我也很煩,有些親戚都不認識或者和我家發生過一些衝突,但之後還是一起吃飯過節之類,很氣不過也特別煩。但是後來發生了很多的事情覺得父母輩我們不懂的行為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家常年沒有人在,都在外打工或上學,除了過年長假基本沒人在家。但很多習俗你不做的話,是會被戳脊梁骨的。於是很多傳統節日就是這些看不慣的親戚幫忙做的,像清明拜祭,我們那都是葬在山裡面,還是每位長輩乙個山頭,其中辛苦也是顯而易見的。

後來奶奶去世,當時只有我爸在家,布置靈堂等等也都是這些親戚一起幫忙做的,後來我們回來也一起守夜,三天沒有覺睡這樣熬過來。

可能現在覺得是無效社交,但是你覺得平時各走一邊,有事互幫互助可能麼?父母要求你必須在場也是想你有什麼急事可以有人幫忙。想想看,會花費自己的錢時間精力去幫助你,過後可能一頓飯一條煙一瓶酒就滿足了的人,更多來自你平時看不起的親戚。

如何看待成年子女與父母關係破裂,親戚一直插手,說父母不容易,父母出發點都是好的,勸自己感恩?

我未來很可能和你一樣 要面臨著和他們的撕逼 不知道怎麼說該盡的責任盡該遠離的遠離 就像知否裡明蘭的一句話 這日子就稀里糊塗的過下去吧 連父母都關係破裂了,還擔心得罪親戚嗎?可以直接無視親戚的說教。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如果根本不了解情況,是沒有資格進行說教的。你不喜歡父母那代人身上的毛病,但你要...

如何看待親戚替父母管教孩子

可可 首先想知道是多大孩子之間發生的事情,如果孩子小的話 3歲以內 使用暴力,只能讓他使用同樣方法去對待別人,因為他會覺得這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三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更好的和孩子去溝通了,建議多講道理,讓孩子感受到愛,他才會去更好的愛別人,如果別人在你面前把孩子單獨帶到房間裡去教育簡直就是笑話,孩子會...

如何看待孩子偷父母或親戚錢財的行為?

雕梁畫棟 估計這輩子都忘不了,五歲那年偷了我姑家的五元錢,我爸我媽帶著我去道歉,被我爸打的滿地打滾想讓人家原諒的樣子。難道就沒有其它方法嗎? 妮妮 我兒子根本不會想到要做偷錢這個事。我家的錢都是隨機放在玄關櫃子上或者家裡任何乙個我和我老公順手可以放東西的櫃子上,可是我兒子買東西都是去他的錢罐裡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