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是如何劃分的?

時間 2021-06-07 17:57:50

1樓:想當學霸的學渣

本篇內容來自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材——李強《社會分層十講》

在中國階層劃分中有意義的要素是三個:

第一,經濟資源——經濟資源主要是指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使用權和經營權第二,組織資源——組織資源包括行政組織資源與政治組織資源,主要指依據國家政權組織和黨組織系統而擁有的支配社會資源(包括人和物)的能力。

第三,文化(技術)資源——文化(技術)資源主要是指對社會(通過證書或資格認證)所認可的知識和技術的擁有。

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當代中國的十個社會階層:第一,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擁有組織資源);

第二,經理人員階層(擁有文化資源或組織資源);

第三,私營企業主階層(擁有經濟資源);

第四,專業技術人員階層(擁有文化資源);

第五,辦事人員階層(擁有少量文化資源或組織資源);

第六,個體工商戶階層(擁有少量經濟資源);

第七,商業服務業員工階層(擁有很少量的三種資源);

第八,產業工人階層(擁有很少量的三種資源);

第九,農業勞動者階層(擁有很少量的三種資源);

第十,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者階層(基本沒有三種資源)。

就此,還畫出了五大社會階級轉換圖

由於我對社會分層這個領域知識了解非常稀少,最近剛開始看書,還談不上什麼思考,希望以後多看書多思考,有自己的理解之後,再跟大家分享。

2樓:布魯斯·喵

【醫生是小資產階級,小知識分子一般都屬於小資產階級,比如基層公務員、中小學老師。】

【工資高的打工仔和工資低的打工仔是同乙個階級的不同階層】

這兩個問題不會有什麼爭議,重點說說開有商店的農民。

【乙個經營著一家獲利頗豐小賣部的農民,是典型的小資產階級】

首先一點,看你的語氣,很明顯你以為農民就等於無產階級了——不要想當然,農民也要分貧農富農,何況就算是小地主都難免要要下地幹活,那地主也是農民啊,你覺得他是無產階級麼?

然後,在農耕時代(包括建國初期),即使是普通自耕農就足夠劃為小資產階級了;何況你還有那麼多精力把乙個商鋪經營得有模有樣,我敢說你的土地肯定租給別人種了,所以說至少小資,可能中產。

而在工商業時代也是小資產階級,雖然也是小資產階級,但成分已經不同了,農耕時代主要是因為你有地(耕地),工商業時代則主要是因為你有地(門面地)

農耕時代的核心生產資料是耕地、耕牛,而工商業時代,由於技術的進步引起社會結構發生變化,耕地的生產資料屬性也隨之大跌,工廠、裝置和商店取而代之成為工商業時代的主要生產資料。

你不單有土地,而且還有商店,這仍然是典型的小資產階級。

總而言之,不要以為農民一定不是小資產階級,也不要以為農民一定就是無產階級,這些詞的時間太長了,沒儲存好,都走味了。

【最後說幾句】

1,無產階級分工業無產階級、農業無產階級,還有遊民無產階級,甚至是流氓無產階級等。

革命史上說的無產階級,往往主要指工業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則往往主要指大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並不是無產階級敵視那個資產階級。

2,無產階級雖然是革命的核心力量,但並不是社會的主體人口,不要混淆這兩個概念。

社會中的小資產階級和半無產階級數量其實並不少,比如有自家門面的商店老闆往往都屬於小資,你能說他有錢嗎?肯定不能啊,因為這種人生活中太常見了的是不是?可是誰告訴你的小資產階級在生活中不常見啊?

3,也不要因為自己是小布林喬亞,就以為自己乃是資產階級的一分子,就要站到無產階級的對立面去。

上面說過,小資產階級是廣泛存在的,說白了,那就是普通老百姓;兩者不單不對立,甚至恰恰相反:工業無產是革命的領導力量,而一切半無產階級和小布林喬亞都是革命最接近的朋友。

4,日常生活中看見的人裡,無產階級的比例比較低,這是有原因的,不是因為現代真的沒有多少無產階級,而是因為無產階級具有一大特點,那就是集中——集中在工廠、工業區,最典型的例子比如富士康,再比如沿海地區隨處可見的小工廠。

是不是以後人的階級是按生活在幾線城市劃分了?

中國三線城市做做小生意,一年利潤100萬人民幣的小老闆,和美國一線城市沃爾瑪超市裡做收銀員,一年收入合20萬人民幣的當地白人,你覺得誰的階級更高? 永遠的妖怪 中國之大,造就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人文,環境,習俗,經濟 如此豐富且複雜,南北東西差異之大超乎想象 所以 片面的用一些指標來劃分等級真是一種...

將人根據思想 精神的高尚程度,劃分階級可取嗎

還好 從事實判斷上來講,乙個人的思想精神高度是一種劃分階層的辦法,顯然博士和專科生在思想上絕對不可能平起平坐。從價值判斷上來講,毫無疑問,人生而平等 指的是機會上的平等而非結果上和實質上的平等,只不過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要求去追求一種結果上的平等。而這種平等必須要有乙個追求的過程,不能一開始將所有人等...

劃分階級的依據在不同歷史階段有什麼區別?

傻氣東來 本質上都還是根據生產資料的掌握而產生的壓迫與被壓迫的關係進行區分。原始社會不清楚,不妄言,但應該有根據原始宗教解釋權的掌握而產生的宗教領袖和信徒之間的壓迫關係。奴隸社會我不是很確定生產資料是什麼 或許就是奴隸本身 但肯定階級被劃分為奴隸主和奴隸。封建社會生產資料是土地,階級劃分為地主和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