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真的能夠常樂嗎?

時間 2021-06-06 03:33:30

1樓:fhskwoxn

可能是我觀念的問題,我覺得知足常樂是個偽命題,至少從人性的角度說,是這樣。

知足常樂是什麼?你今天吃了紅燒肉你很開心,覺得和吃不起肉的人相比,自己太幸福了。但是你看到身邊的所有人去旅遊吃紅燒肉,我不信你心裡沒有波動。

知足常樂時間久了,就沒有飢渴感,多少會變得沒有上進心。

但是現在很多人光看到別人的風光,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什麼都做不好,命不好等等,其實就是陷入另外乙個極端當中。做人適當就好,把握住二者之間的標準。

2樓:什麼地方

不能,知足或是追求功利,我覺得都是尋求對過去的超越,前者和自己做比較,後者把自己放在世俗做比較,非要區分的話,知足常樂的人也不過是把生活當成生命過渡的地方。我理解的知足,不是見好就收,而是在世俗中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追求本心想要的,讓兩者達到共存的自洽。

3樓:隨便取個暱稱的

這個因人而異。

這與你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

如果你身處繁華都市,眼前所見皆是錢臭味,相信你即使知足了也不會常樂,因為總有一些人比你優秀。

如果你身處寧靜鄉村,擁有陶淵明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的情懷,知足是可以常樂的。

4樓:豆豆

知足是一種精神狀態,就是懂得滿足。也有一句話說過:懂得滿足就會幸福。

但是幸福只是愉快美滿的生活。而快樂感是一種情緒狀態,它不能持續地延伸,就是說知足會快樂,但未必就會常常都感到快樂。因為人總是會不斷地追求更遠的東西,也就是說人很難真正地使自己滿足。

我經常用知足常樂安慰自己勸慰他人。知足不能常樂但是可以讓人的心境平和起來。想著與自己有關的一切美好事物。

不要去想或是少去想,自己現在所不能達到的願望。用知足的心態來彌補生活給你帶來的不如意有何不好呢?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我不知足,整天的想著過去怎麼怎麼的好,現在就沒有一件讓我如意的事情了,還是知不足,才長樂吧!

5樓:薛丁格的膩

短期能吧,會不會持久就不好說了,過分知足可能導致頹廢,甚至個人能力滑坡,按這個邏輯,為了快樂就越來越容易知足,然後惡性迴圈……

過分知足的話,知足就成了懶惰頹廢畏縮的藉口,要規避這種情況。

6樓:十二月

然後信命發生什麼事就覺得都是命中註定的百分之八十的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不要去奢求大的東西多注意一些生活中的細節比如今天給自己買一杯蜜雪冰城的檸檬水(我實在太愛喝了太好喝了)一些吃的喝的很簡單的東西就可以讓我很開心

7樓:莫辰逸

能的,而且你會越來越好,情緒也會很穩定。

拿到我最近的職場體會來說,你越在乎什麼,你越得不到什麼,反而連帶把生活搞得一團糟。

現在呢,我根本就不關心結果會怎樣,做好現在就好了。

很多人在職場的初期,都是以結果為導向,一切以結果為準。——我覺得這個理論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不夠,總之不適合我

首先,對於乙個高敏感的人來說,進入職場,當你被要求一些高難度任務,在你舒適圈之外的東西時,如果只看結果你真的會特別焦慮。

而我現在的做法,就是我定性地把自己的價值,明碼標價。

這個核心的原理是你要區分什麼是慾望,什麼是目標

我只能做到哪層,只要達到了,我就不會執念於任何更多的好的結果,不然我真的會焦慮的睡不著覺。

這個理論,其實還有乙個好處,它能讓你避免上癮

上癮的機制,其實並不是生理性的上癮,而是在高壓力下,尋求情感依賴的結果。

所以毒品為什麼不好戒除,是因為那些上癮的人過分的情感依賴,特別痛苦的時候,只能通過毒品讓自己免於痛苦。其

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各種上癮的機制,無非就是酗酒,抽菸等等都是如此。

而保持知足,確保自己處於相對固定的壓力源中,才能讓我們更加自律。

生活已經很難了,知足常樂,雖然是老生常談的一句話,但很多人都讀不懂罷了。

8樓:老陳

知足常樂,這種說法的意思應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由於這句話內涵和外延都較深,所以,有些人把這句話作為自我慰籍的依據,成為自己的不如意或懦弱懶惰不作為的藉口。例如:

1,乙個失敗的人,用知足常樂安慰自己,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

2,乙個家境拮据的人,沒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的勇氣和志氣,得過且過,安貧樂道,自謂知足常樂。

3,老闆告訴自己的工人,不論工資的多少,應該知足常樂。

4,不知道在學校,是否有老師告訴不認真學習,學習成績總是不及格的學生也應該知足常樂。或者勸慰在公升學考試落榜的同學知足常樂!

在生活中,知足常樂被一些人當作一種萬能的精神良藥,推薦給一些需要這種說教的人。本來,世界上沒有包治百病的藥方,同樣知足也並不能使每個人快樂,這不需要講述多少深奧的道理,品嚐到生活甘苦的人都會有切身體會。有人需要守成,有人需要進取。

有人生來嘴裡就含著密鑰匙,有人需要為生活辛勤打拼。不是滿嘴說著知足就能常樂,什麼情況下才能知足,在哪些方面應該知足,哪些情況不能知足,知足能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這才值得認真對待和思考。

9樓:月幸運

知足常樂,就會擁有幸福,每個人想要的東西很多,無盡的,如果沒有得到那麼是不是一輩子都要不開心,抑鬱了??而這些都會對身體不好,何必呢,適可而止!

10樓:沐沐

知足的確能快樂,但是,人能做到真正知足嗎?

回望從古至今,人類能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都是因為「不會知足」。因為不滿足於待在地面,所以才發明了飛機和潛艇,不滿足於座機,所以有了智慧型手機……

再想想經常說要知足長樂的人,一般都是能力不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找藉口,安慰自己,要知足常樂。其實只是因為能力不足只能壓下自己的慾望,所以這類人往往只能停留在那個位置。

我覺得沒人能真正做到知足的。除非那個人很厲害,能夠做到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時間久了,對於輕易能擁有的東西厭倦了。這時候他說對這個東西知足了。

那就是真的知足了。比如馬雲說他不喜歡錢,那就是因為他足夠有錢。

11樓:祁鴆

人這一生,各有天命,有些人總能做願意做的事情,很幸運。有些人總能做喜歡做的事情,很幸福。而有些人,只能做應該做的事情,甚至有些人,只能做被人覺得他應該做的事情。

12樓:花草茶花花

當然啦。因為懂得滿足,很小一件事也可以覺得很幸福。比如下班後去吃了乙個想了很久的小吃,就會一掃整日的疲憊。

心態就會變得很好。懂得滿足,不攀比,不給自己新增太大的壓力,懂得感恩,就會覺得整個世界都很美好。心態好,什麼都好了。

13樓:知恩的餅乾

很多人提倡知足常樂,因為人的一生總會有達到不了的地方,總會有完不成的任務,這些人認為如果乙個人一生都在拼命努力,這個人的一生是比較累的。這些人一般也舉出來了一些例項馬雲不到六十歲就選擇了退休,很多人在成功之後也選擇了急流勇退。但是知足常樂並沒有乙個真正的定義,有的人能夠吃飽飯就知足了,有的人能夠有房有車有老婆有孩子就知足了,而有的人則是要出人頭地才知足。

乙個人有的時候成功了,但是並不一定是快樂的。我看過古龍的《三少爺的劍》,對於三少爺的一句話感觸非常深,三少爺是天下最厲害的劍客之一,但是三少爺並不快樂,因為每天都有人要挑戰他,這些人總會想著要殺死三少爺來成就自己的威名。三少爺最終離開了自己的神劍山莊,做了乙個沒用的阿吉,其實這時候的三少爺是快樂的,直到有人來找他的麻煩之前。

這麼來看,乙個人的快樂並不一定是一定要有非常高的地位,非常高的身份,主要還是自己內心的滿足。

但是知足的人就一定快樂嗎?這個也是不一定的,機會不是每天都有的,錯過了一次機會再想去找下一次就是比較困難的。人一旦滿足就會喪失兩種精神,第一種就是創新精神,因為已經處於自己滿意的狀態了,他不會去想著創新,也不會去開拓新的環境,改變自己的環境,因為現在的環境就是他最想要的環境。

第二種就是拼搏精神,乙個人一旦知足也會喪失拼搏精神,這時候一般就會產生惰性,古代的很多有實力的諸侯因為自己沒有野心,最後反而被後來居上。一些人本來生意做得比較大,但是因為感覺自己已經比較滿意了,所以不再繼續發展,最終被後來者居上。但是知足者也有兩個比較明顯的好處,這兩個好處也是很多人放棄拼搏和創新的原因。

第一點就是自己可以放鬆一下,乙個人努力了一輩子,最後到死的那一刻還是在努力的,這種人雖然值得敬佩,但是他的一生是不快樂的。如果說在自己已經感覺滿足的時候,急流勇退過起來平凡的日子,一生也是沒有風風雨雨的。這是很多人追求的一種與世無爭的生活方式。

第二點就是知足常樂往往沒有方向,利潤的面前是風險,乙個人急流勇退之後,雖然和很多利潤失去了關係,但是也同時規避了大部分的風險。乙個老闆把工廠關掉,雖然賺錢的時候沒有他的份,但是也絕對不會倒閉最後傾家蕩產。這一點是很多人選擇知足常樂的最關鍵因素,很多人都是在事業有成的時候,選擇急流勇退。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一生不打敗仗。

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好處有壞處的,知足常樂也是這樣,知足常樂在喪失掉利潤的同時也規避掉了風險,至於大家怎麼看,這個還是要看個人的觀點和思想的不同。

14樓:Borne 波波

知足,滿足於現狀,對當下生活感到滿意,無欲無求,當然快樂了。感覺好像娶到乙個賢妻淑女,夫復何求啊?心滿意足了。

但若娶到乙個整天對你兇巴巴的女人,不懂你的心,只顧她自己的要求,你說你是不是很不幸福,只能罵自己當初瞎了眼;換成乙個女的嫁給乙個不負責任的男人,同樣是不快樂。

改革開放初期,經濟才剛起步,每家每戶只要能吃飽穿暖就很滿足,過年過節氣氛非常濃厚,幸福感滿滿。不像現在,人的追求高了,不容易滿足,不容易快樂。

現在南亞一些發展中國家條件不怎麼好,家庭人口多,他們追求的比較低,吃飽穿暖,全家就滿足了,幸福指數比我們高很多。

15樓:kenot

我想答案是未知的,因著人生有太多太多轉折,人生是變化著的,我們不知道明天會是怎樣的,也許我們今天知足了,明天又會不滿足於現在所擁有的,只有活在當下,享受現在的人生,認真過好每一天,不會有煩悶的心情,就這樣心如水般寧靜,無論明天如何,也要充滿希望的活著。

知足不一定會常樂,但是偶爾刷刷知乎還是能讓你感覺到快樂的。

16樓:三分白

可以,但很少人能長時間對任何事感到知足

知足常樂是對於滿足和不足而言的。

人有慾望和追求,在滿足和不足之間來回倒騰。滿足帶來喜悅不會一直維持,早晚因為不足而消耗殆盡。

知足正好對應中國古代的中庸思想,那或許是經歷太多事後的平和心境。

從小被父母教育知足常樂,人真的應該「知足」嗎?

白馬飛飛 不能!如果這個世界都是知足常樂的人,那人類可能還在茹毛飲血。對物質的不斷追求,刺激人們創造更多的財富 對精神的不斷追求,讓人類不斷超越自我。不滿足,是人類進步的動力。去讀讀 浮士德 去看看大航海時代的那些故事,你有心有所得的。不要固步自封,不要井底之蛙,不要成為幸福感滿滿的豬。不要浪費生而...

知足者常樂和不知足者常樂辯論該如何破題?

臭屁小孩 呃。破題?這得看你是什麼持方呀。若你持方是知足者常樂,可以說的點有 悅納自己,正視 接受自己的不足 不被時代的洪流裹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苦中作樂,積極的調整自己的心態,獲得更加輕鬆快樂的人生。若你的持方是不知足者常樂,你就可以首先攻擊 知足常樂 這一成語的形成條件和時間。首先這是一句古...

怎樣從愛情層面理解「知足常樂」?

楠楠 個人認為,心理學有個詞語叫 正向反饋 多記得對方的好。如果不是觸犯原則的事就睜隻眼閉隻眼,如果突然很憤怒要發火,多提醒自己是愛對方的,並且相信自己可以堅持愛下去。 寫雜文的錄人 就是一定要堅信自己的老婆是最好的!這絕對不是雞湯,也不是反諷某女權,絕對是真理!你選擇的人必將是你見過的最好的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