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我的家庭關係?我該如何擺脫困境?

時間 2021-06-03 17:22:22

1樓:寓教於樂李老師

你生長在乙個充滿愛的家庭中。這是你的幸運。你父母的感情好,家庭和諧,希望你回家一家團聚。他們能夠享受天倫之樂,而又可以幫你減輕些生活壓力。

你也是乙個孝順兒子,對他們種種不當的溝通方式你是包容和忍受的。這體現了你對父母的愛。

然而你和父母的溝通終究是不暢的。因此造成你多年的困惑,以致已經開始害怕溝通,有躲避父母的趨勢了。。。。

要擺脫困境其實很簡單。而且擺脫困境的主動權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

首先你要明白這是關於你的未來的決定。雖然和父母有關係,但是主體是你。決定權在你,父母的意見只是參考。

其次你還要明白任何決定都會產生相應的後果。你已是成年人了。你要父母把決定權放心的交給你,你就要同時向他們表示你承擔這個決定的後果。

比如你現在創業,你的資金是否來自父母?如果來自父母,而且還需要不斷投資,這時候父母實際又是你的股東。那你這個決定的後果就不是你來承擔了而是父母在承擔。

但是他們老了,如果把這點錢虧了他們再也賺不回來了。所以他們承受不起這個後果。他們又心疼你。。。。

致使他們心上心下,東想西想,跟你說話就各種擔心,試探,猜測。。。。

如果你的資金不是你父母的,也不是借你自己的,而是借的,父母同樣會擔心。萬一你還不上,那不就是父母幫你還嗎?。。。

除此之外,你和你父母有乙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都希望你的未來過的好。

明白這些道理後。你就需要找父母開誠布公的談談了。

總的原則是求同存異。以你為主,父母意見做參考。你為自己的決定負全責。

談就要談透。什麼叫談透。就是要把你的規劃和父母為你做的規劃同時拿來談。

你的規劃,選擇做什麼?理由是什麼?需要多少投入?

需要多長時間?成功了會是怎麼個情況,比如賺多少錢還是做出什麼貢獻?失敗了會怎樣,比如你能否接受?

比如失敗後你將怎麼繼續自己的人生?比如什麼樣的失敗你可以接受,可以繼續奮鬥?什麼樣的失敗你就會終止自己朝這方面嘗試?

比如你的計畫是什麼?年度計畫,三年計畫?如果因此影響找物件結婚你能否接受?

遇到困難有沒有戰勝困難的預案?等等。。。這中間你的困難也許就是父母的擔心。

你和他們好好談,取得他們的理解。

然後再談你父母為你安排的規劃。按他們的安排,收入多少?要不要你當官還是一輩子做個小職員?

現在公務員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大不大?就算在小地方當公務員,要提拔是不是也需要關係?當公務員最差的情況是什麼?

最好的情況是什麼?國家對基層有不有一些新政策,好政策?等等。。。。

經過一番認真的梳理,查詢政策,資料,對比。相信你和你父母都會避免盲目和想當然,最後達成共識。皆大歡喜。

2樓:右右

從題主的描述看來,您應該是獨生子。

實際上,按照題主的父母,我是沒有資格(經歷)去評判分說。畢竟,每個人的父母都是不一樣,就比如說,有的父母認為子女沒回家就會哭,而有的父母任由自己的孩子在外流浪也毫不過問。

原生家庭的關係沒有乙個標準可以衡量,但怎樣才能到達乙個平衡,需要互相的溝通、理解和一定的慈悲。

用現代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私以為,你父母對你是管得太寬,存在很深的依戀(控制);從宗教的角度來說,沒有原生家庭,只有五蘊的糾纏,要麼題主你用「善心所」面對,要麼用「慧心所」解決。

由於我是佛教徒,當然希望題主能夠福慧雙運,對父母、對世間,都能不負如來不負卿。

家庭關係複雜,我該怎麼處理

口天吳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經濟天下。中心思想是量力而行。能力,第一叫自知之明,比如人微言輕,在其位謀其政,當仁不讓等,都是說自知之明。能力,第二明事,比如欲求而不達,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能力,第三知人,比如想要的你給不了,能給的受不起等。處理人和事,以人為本,對事不對人。情受不起要及時停止,該還的...

家庭關係淡泊如何對待?

我和你的家庭情況很像,也是感覺大人都比較淡漠,遇到和自己有關的事情就說兩句,對別人的事就是一種高高掛起的樣子。只有一兩個比較有家庭責任感的人會主動活躍氣氛,主動找話題,但是得到的常常會是別人的冷淡回應。我也曾煩惱過,也去主動的和舅舅提過,得到的回覆就是你所說的 他們很忙 就很無奈。後來想了想,也許是...

如何改善痛苦的家庭關係?

軟軟然 如果是和父母的關係不好,要明白你和父母的觀念由於時代差異已經不可能完全相同,彼此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和空間,老一輩可能會有些固執己見和自以為是,不涉及重大原則問題的事情盡量選擇忍讓,想明白事情的核心,盡量把頂嘴和激烈的話變為平和的詢問語氣,事情的處理和關係都會變得簡單。 安心 感覺只能自己趕緊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