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越是善良?越遷就,越要被欺負?

時間 2021-06-03 12:00:46

1樓:迷茫

因為人總是下意識的會挑軟柿子捏,無論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這是人的下意識,會選擇更容易的事情去操作。所以人可以善良,但是不能軟弱,有時候需要讓周邊的人知道你雖然善良,但是並不是好欺負。

既可以堅持自己的原則,也可以保護自己。

舉個例子:《延禧攻略》中的魏瓔珞。

不惹事但是也不怕事。

2樓:

來說一說我的例子吧。

我和我們全家人都非常善良。應該說我們全村人都很善良。

我成長在乙個非常樸實的小農村。家家戶戶和善友好。一百多戶人家,跟世外桃源一樣。

這邊是民居和學校,那邊是農田和菜田。每個人都笑臉相迎,一片祥和。村民之間彼此都是好朋友。

一家有事,全村支援。

從小父母就教導我要善良,真誠,包容,大度,正直。他們對我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別人犯錯了,不要窮追不放。

別人犯了不嚴重的錯誤,不要著急的指出來,要考慮別人的自尊心和面子。不要和別人吵架,退一步海闊天空。要學會心胸寬廣,以德報怨。

對別人要真誠。講話不要太大聲,對別人不禮貌。對待上級和長輩要尊敬,等等。。

我是這樣做人的。而所有村民也都是這樣子。我從小到大都有一堆小夥伴,每天都很快樂。

我們從來不發火,不吵架,不打架。偶爾有一點點小摩擦,大家也都懂得各自退讓。每個人都是善良的小白兔一樣。

我以為世界也是這樣子。

一直到我上了大學。我突然發現交朋友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再也不像以前那樣了。

我的真誠並沒有換來別人的真誠。我的善良也沒有換來別人的善良。原來外面的世界是這樣子的。

大學期間,是我的人生觀被震碎的幾年。

大學畢業,進入社會之後,我遭受了更殘酷的碾壓。

由於我的善良,溫柔,包容和不爭不搶,我好像變成了別人欺負的物件。同事欺負我,搶走我的業績。老闆欺負我,拼命逼我加班。

我以為有理走遍天下,身正不怕影子歪。可是我錯了。那些蠻橫不講理的人抓住了我的弱點,在我面前張牙舞爪,無理也能交攪三分。

職場的黑暗這裡就不描述了,相信每乙個在職場的人都懂。

我不會吵架,不會罵人,不會抗爭,不會為自己爭取什麼。受了委屈也只是自己默默的吞在肚子裡。

你們能想象嗎?從小到大成長在乙個和樂融融從來沒有吵過架的環境當中,突然面對罵街的潑婦,那種懦弱和無助。

我不敢反抗。我也不會反抗。有時候被逼急了,也只是瞪大眼睛看著對方。氣得渾身發抖。聲音顫抖結結巴巴,一句話說不出來。只能任由眼淚撲打撲打的往下掉。

我不知道人與人為什麼不能和諧好好相處。為什麼我的善良換來別人的算計,我的真誠換來別人的欺壓,我對別人的友好和微笑換來的只是別人的白眼。我知道同事之間有利益獎金和職位晉公升之爭。

說實話,這些東西我並不爭。我並沒有那麼的缺錢。我也不想當什麼事業女強人。

我想要的只是每天平平靜靜上班下班有乙個正經的工作。我不算計別人,卻被別人算計。我只是沉默的躲在自己的角落裡,卻成為別人打壓和施加威風的物件。

這個世界真的叫人看不懂。

說實話,肺炎這幾天的假期是我最開心的日子。因為可以不用跟那些同事接觸。

不知道這樣乙個懦弱的自己活著有什麼用。

從來沒有走出過農村的父母,依舊一遍遍的叮囑我:要聽老闆的話。要對別人友好。不要跟別人吵架。凡事多忍讓,多包容一些。

我無言以對。

有時候我寧可自己是乙個壞孩子。從小囂張跋扈,不聽管教的壞孩子。至少這樣別人就不敢欺負我了吧。

我現在很討厭善良這個詞,也很討厭自己。說白了,你這麼善良,別人不欺負你還能欺負誰?

3樓:我真的好中意你啊

你越退讓,別人越得寸進尺,越覺得你好欺負,就會產生惡意(惡意是種無緣無故產生的傷害他人的慾望,目的是比較中獲得快樂)。

所以人不能一味的善良,我們也要懂得拒絕,懂得反抗。

始終堅信自己是最好的。

4樓:一臉懵

很多人都會這麼想:他好善良,人還特別好,現在委屈一下,以後一定要補上。然後久而久之,便習慣了如此,你認為的欺負,在他們眼裡可能就只是稍微委屈一下,以後一定要補上的,只不過這個以後就說不准了。

不過這個問題,有很多元化的解釋,甚至有不少的引申:

(1)我們對於善良的認識是什麼?關心他人算不算?臨危而出算不算?

這些當然算,可如果過了一定程度呢?關心他人到委屈自己 ;好心缺幫了倒忙,甚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等等。恐怕就各有各的認識了。

善良,有度,也因人而異。善良也不是遷就,也不是委屈自己。別人對自己好也不是你認為他善良的原因,你去忍讓別人也不是你認為你善良的原因。

(2)問題人到底想要乙個什麼樣的活法?現在的問題人無非就是想拒絕又感覺拉不下臉來。我高中時有乙個同學,他的遭遇也讓我對欺負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副班長,學習中上,自控能力強,有擔當,有責任感,簡直就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他一直都是處處讓著人的大哥哥形象,哪怕自己吃點虧,看到別人快樂他也很快樂。本來我以為他會一直如此直到高中畢業,然後,可能是看到了生活中一些現實和困難的影子吧,(其實是發現自己喜歡的女生也把自己當做大哥哥)他開始反思了自己這種遷就,然後他嚮往起了那些不討所有人好只維繫乙個小小的圈子的,活的輕鬆又肆意瀟灑的人。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又如何能這麼快的轉變呢?

他在兩者之間開始了兜圈子,又想對別人好又想拒絕別人,反反覆覆就崩掉了,也辭去了副班長的職位。

在第三方的角度,(第三方是肆意瀟灑型)如果他能一直以幫助別人為快樂,那麼問題中的遷就就不再是遷就了,活的開心就行了。(事實上他的善良,對每個人都好,給他贏得了巨大的聲望,副班長也是這麼選出來的,幾乎每個人都覺得他好。)

(3)一味地遷就就一定會一直被欺負麼?筆者可以很肯定的說:看人。

的確有許多人如第一段那樣習慣了,因為他們沒有用心去感知,沒有去認真的感受你的善意,花心思在他們身上的確沒什麼意思。可是你知道誰回去用心呢?不知道,沒有人會把「用心」二字寫臉上的(不過你若是情商足夠高也可以)所以如果你還想要過前者的生活的話,就去對所有人好吧,只要有乙個感受到了,哪怕你不知道都是值得的,當你遇到困難了,他們會第一時間在你身旁。

(4)自我延伸一下,通過「欺負」和「忍讓」這倆個詞,可以看出問者的自我保護欲,可能被傷過(愛情傷or友情傷?)筆者也這樣經歷過,沒事的(略帶一絲傷感)不能因為乙個人和幾個人就全盤否認所有人吧?這個世界上有千千萬萬個人,也有千千萬萬種活法,筆者所羅列的也僅僅是其中的兩大類,總會有人和你引起共鳴的。

總結:若是你堅定前者,就去相信善意;若是選擇後者,就去熱愛自己。沒有什麼是真正錯的。

「乙個人若是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應該改成「乙個人若是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享受然後一種生活」

5樓:賭書潑茶

善良是對的,但是不能沒有底線,人內心都有黑暗面,特別是處於底層的人,欺負人當然是挑軟柿子捏,還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快感

6樓:去也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的本性,因後天生活、成長環境和教育環境的差別,成年人的個性差別有了明顯的不同。雖有品行惡劣之人,但相信大部分人是善良的。善良被欺負,應該是社會現實中的個別現象,因此,沒有一定的因果和必然關係。

當然,現實生活中,善良被人欺的事確有不少,試分析一下。一是因為善良的人好說話,不願和人發生爭執,當面對略微過分的要求時,總是以「好!好!

」,「行!行!」應付,時間長了,周圍人大都願意有事找他或讓他做。

因為求不好說話的人,可能會招氣,甚至會辦不成事;二是人性的弱點,大部分人害怕蠻狠不講理和脾氣暴躁的人,這就是常說的「欺軟怕硬」。蠻狠暴躁的人不容易接受別人的事,所以,一般人也不願意和這樣的人打交道,不是非找不可,誰想去碰灰。那麼,找找善良好說話的人,也是必選。

三是有少數品行不好的人,害怕比自己強的人,找性格軟弱善良的人而彰顯自己存在感的人也有。總的說,善良是一種修養,是高尚的品格,在現實中,還是會贏得好多尊敬的。被人欺只是面對小人而已,如果生活人人善良,世界真的會美好!

7樓:唐澤

想從兩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物件/環境很重要(客觀因素)

這個世界從來都不缺善良的人,準確來說,世界上沒有乙個人是完全不善的,只是「善」的程度有所區別。但為什麼有些人的善意被輕視甚至被當成「這個人可以隨意欺負」的暗示?我認為物件至關重要。

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些人,把別人的善意當做是理所當然,然而如果有一天他們突然不再接受到你曾經那樣的善意了,那麼他們反而會開始抱怨你,而這抱怨會隨著時間慢慢轉變為怨恨。「善意」與「怨恨」,一對反義詞,甚是諷刺。這種狀況的發生,究其原因,我認為是他們缺乏感激之心。

舉乙個身邊的例子 ,小區有乙個六七十歲的奶奶,很慈祥,經常把把自家種的菜送給我們鄰里。她有乙個七歲的小孫子,她很寵愛這個小孫子,對他基本上是有求必應,寵溺無邊。有一次出門過早恰巧遇到他們了,小孫子和奶奶個點了一碗面,其中一碗好了奶奶給端去吹,估計想吹冷了再給孫子吃,結果小孫子突然從奶奶手裡奪走那碗麵,很是生氣地說:

「你怎麼搶我的吃的呀!」。一瞬間,感觸良多。

其實每乙個人初來人間時,都是善的,且熱情地展露自己的善,可是時鐘每走一步,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越多,就慢慢地變得戰戰兢兢、小心翼翼,不得不把自己縮回自己的小世界,不敢說話,不敢嘗試,不敢愛,也不敢善。於是善被藏了起來,人們都知道它的存在,可看不見也摸不著。

二.真/假善?(主觀因素)

我認為回答這個問題很重要的一點是明白「善」的定義及「善」的正確方式。

什麼是善?沒人能準確定義它。但起碼我們可以確定,善不是懦弱,不是退縮,不是溺愛,也不是委曲求全。

為什麼有的人用滿腔的「善意」去對待他人,卻反而被輕視、欺辱?請仔細想想你的「善」真的是善的嗎?容忍乙個侮辱你的人是「善」嗎?

遷就乙個欺騙你的人是「善」嗎?寬恕乙個不知悔改的人是「善」嗎?請不要擁有一些自以為的「善」,那不是善,那是在自我欺騙的基礎上欺騙他人,那是自己對自己都不懷有善意。

每乙個人都心懷善意。我相信。

但我更相信,那些懂得如何對自己善良的人才懂得如何對他人善良。

就像是釀酒,只有把握了時間,才能更好地運用時間;也像人生,只有經歷了,才知道什麼是生活。

生活不一定總是善良的,但我們永遠擁有選擇權。

為什麼存在有的年輕人越是家裡條件不好,就越是不為以後考慮而養成儲存習慣這種現象?

江安安 兩種情況 1.真實的了解自己的情況卻不知道如何去改變靠打遊戲來逃避現實這樣至少活的開心些 2.還沒有看清現實情況身邊的朋友都是如此覺得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不管努力不努力人生的苦難該你的一次都不會少 不知為不知 瀉藥,我覺得可能會有父母摳到你忍無可忍,而你覺得無所謂的分歧,但是老一輩人是怎麼過來...

為什麼說越是禁忌的越讓人著迷?

道門棄徒 這個不能說是反叛心理,而是乙個人的基本需求。有一本講營銷的書 瘋傳 裡面列舉了幾個能夠滿足人慾望的因素,其中最為強調的 首位的就是人對未知的探索慾望。換句話說,這是基因裡帶來的人的基本慾望。禁忌,首先就是神秘的 對多數人來說是未知的。突破禁忌固然是一種巨大的滿足,但探尋禁忌本身,哪怕一無所...

為什麼人越長大就越容易失去以前的朋友?

芥子 因為圈子不一樣了,經歷的事情,錯過的時間,這些都讓你們之間的距離慢慢拉長,很多事情順其自然就好,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的生活,可能友誼又會回溫 會飛的魚 沒有為什麼,只有願不願意!網上總有很多人說距離遠了,圈子不一樣了,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可是真正的朋友閨蜜是不在乎這些的,在乎的朋友只能說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