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覺得日子越來越喪?

時間 2021-06-03 02:13:51

1樓:鹽選推薦

喪這個詞非常有趣,我們所說的喪好像是乙個蠻貶義的詞,或者說是蠻消極的乙個詞。

先聊聊我們為什麼會感到喪:

第一,喪,可能只是想休息一會。

現在社會,不管是生活節奏還是工作壓力也好,很多事情都讓我們不得不積極面對。但有時候,我們也希望自己能休息一會,放空一下。有一種喪,就是感覺我們好像已經聽天由命了,也不願意去為一些事情努力了,也就代表著我們對這個世界缺少好奇了。

不願意再去探尋這個世界,對自己和對這個世界都沒那麼好奇了。 其實這種喪,是因為自己太累了,所以才會覺得自己本來很積極地對待某些事和某些人,但漸漸地好像這種動力弱了。所以他才會感到喪,甚至懷疑自己得了抑鬱症。

第二,喪,是一種自我放逐。

放逐跟放棄自己不一樣,放逐就是一種自我流放的感覺。放棄,就是我們放棄了追求和興趣,我們放棄了人際關係,放棄了自己的情緒,放棄了未來。

在這個時候,喪的感覺會不斷迴圈,也是一種閉環。曾經有人說,當我在追求我自己的目標,或者信念時,我會覺得自己是很有力量的,很有能量的,而且生命力是很旺盛的。 但當我發現那個目標已經離我而去,或者說我追求不到的時候,在我選擇放棄以後,就沒有了目標感,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所以在這個時候很喪。

有個人跟我說,他好像得了抑鬱症,對什麼東西都不感興趣了,這個世界也沒有什麼太多的讓他感覺到特別有趣的地方,他也不願意去見什麼人。就想乙個人就呆在那裡什麼都不想了,放空腦子,對於未來的規劃也沒有。然後對工作也只能夠應付了事,能應付就應付一下,然後就趕緊跑到自己家裡,他說那個家就像乙個洞穴一樣,他就喜歡呆在洞穴裡躲起來,不願意再出去,他問我「我是不是得了抑鬱症?

」我說,你如果用乙個詞來描述現在的狀態,那是什麼詞。他說就是喪。其實這種不交朋友,封閉自己的喪不是抑鬱症,是內心的消極感太強而選擇的自我放逐。

第三,喪,意味著喪失。

我有乙個朋友,他本來是一家公司的老闆,對於自己的公司很有目標感,非常積極努力,每天起碼工作十三個小時。後來因為公司裡出了一些事,這個時候必須要他做出乙個選擇,假如自己繼續經營自己的公司,可能會前途未卜,最好的方式就是同意簽字被一家大公司給兼併了。

後來他選擇了簽字,他找我聊天,說今天他把字籤了,也就是意味著他變成了公司的董事,但他的感覺一點都不好。他說原先我在年輕的時候創辦這家公司時,我曾經想做到行業的前幾名,但是到現在發現公司都不是我自己的了,我自己花了那麼多時間精力去經營的一家公司,自己卻做不了主。 他說他很難過,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去應對。

他覺得自己簽字以後喪失了很多東西,體驗到的是一種喪的感覺。

喪和失是呆在一起的,喪一般離不開喪失。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喪失,是乙個非常專業的名詞。比如說,親人離開了,失戀了,都是喪失了乙個親密的人。

所以喪的概念其實是我們失去了某乙個東西或者某乙個人,因為我們無法接受失去,所以我們才會有一種喪的感覺。一段長時間持續的喪,其實都源自於喪失感。

了解了喪背後的心理學動力,接下來,我跟你分析一下,4 種動物型別的人,他們為什麼會喪?

2樓:ArronXu

啊…這個問題為什麼推給我啊…我看起來很喪嗎?

是的,過去是,但…現在賊雞兒浪…

我那段喪到了褲襠的日子也時常問自己,為啥這麼喪?

按理說不應該啊…明明有著18cm的大寶貝兒啊…可就是這種白天沒jb事兒幹,晚上jb沒事兒幹的狀態就是會讓人很喪。

我發現我喪的原因了,因為沒喝酒。

喝酒多有意思,一直喝酒一直爽。

3樓:姍姍來遲

因為沒有目標吧,現狀生活應該挺不錯,有滋有味的。要是一天工作忙到晚,回到家了就十一點了,洗個澡就該睡覺了,玩半個小時手機空都沒得,誰還會覺得日子喪。

4樓:則個鋁孩有點酷

本來打了一大堆的字,都刪掉了。這個問題,太難了。生活本來就挺不容易的了,我還得絞盡腦汁回答這些問題。關鍵我還真有點想說卻又止於唇齒。什麼喪不喪的,湊合過唄。

5樓:沒有然後

不為什麼!只是因為自己不夠充實,沒有目標無所事事,每天像行屍走肉一樣的生活著。我其實也是這種狀態,但是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產生這種狀態的根源,所以「喪」只是對自己的狀態沒有深層次的認知而產生的。

感覺自己越來越喪了,越來越廢了。?

朱子睿 學校的專業課 選修課,能學進去好,實在學不進,也別太悲觀,因為學習的東西工作上未必用得到,有基本的概念就好,當然我不是鼓勵不學習啊,只是別把自己逼的太狠了。學習這種東西本來就是有連續性的,尤其是大學,一旦有一段開小差沒接上,很容易就學不進去,進而惡性迴圈,要麼你重頭學,要麼你想辦法,反正學歷...

為什麼會覺得自己越來越普通

陽光淡然 大道至簡。乙個人走著走著找不到自己了,頭腦裡面想著如何賺錢,發現沒有,很多很多的人就算賺了太多的錢,也不快樂,因為他活在他的頭腦裡面。而只有極少數的人才發現人生的意義不是為了賺錢,而是體驗,外在的一切都帶不走,修的是心,修的是當下。 那是因為你長大了,認知了這個世界。小時候我們經常抬頭仰望...

大家有沒有覺得知乎越來越喪,越來越負能量了,感覺大家都活明白了?

作為知乎的老使用者,明顯感覺到現在的知乎是負能量過度了。以前刷知乎感到的焦慮,是看到了很多優秀的人,他們多麼多麼厲害,相比之下自己多麼多麼差勁,由此產生了焦慮的情緒,但也激發了上進心。知乎所謂的人均百萬,人均985,B乎的說法也就是那個時候來的,雖然其中有很多人是裝B說自己多麼厲害,但其中確實有很多...